想知道洛麗塔的故事嗎
亨伯特出生在巴黎的壹個富裕家庭。他的母親早年去世,他是在父親、月經和很多女人的關愛下長大的。十幾歲時,他遇見並愛上了經期老友的女兒安娜貝爾。在偷偷品嘗了愛情的甜蜜後,安娜貝爾死於傷寒。這段刻骨銘心的初戀讓他無法釋懷,讓他迷戀上了這個九歲到十四歲的女孩——他稱之為“女仙”。亨伯特在倫敦和巴黎的大學生活開始於他對精神病學學位的渴望,結束於悠閑的英國文學。離開大學後,雖然他在不同的中學都教過書,也在寫作,但足夠的遺產壹直讓他能夠過著慵懶的生活,不被生活所迫。後來他娶了壹個波蘭醫生的平庸女兒瓦萊裏婭,後來因為妻子不願意離開愛人和他壹起去美國定居並繼承叔叔的遺產而分手。到美國後,亨伯特以寫作和學術研究為職業,過著穩定的生活。然而,他對成年女性的厭惡和對“女仙”的強烈渴望導致他精神崩潰,他進入了養老院。出院後,他去了壹個叫拉姆斯代爾的小鎮,和海子夫人住在壹起。海子夫人35歲左右,獨自帶著12歲的女兒洛麗塔生活。亨伯特壹眼就找到了他的“女神”——洛麗塔。他不僅留在了這個無聊的小鎮,而且開始尋找壹切機會去觀察和接近這個小女孩。而且在母親向他求愛的時候,他娶了海子夫人,是為了得到母親的丈夫能給予洛麗塔的那種不會被人詬病的親密和愛撫。但當他只是夢想著謀殺海子夫人時,後者已經從他的日記中發現了他的秘密。暴怒的海子夫人決心與他離婚,並帶著孩子躲避惡魔,但盛怒之下,她不幸撞上汽車身亡,還沒向任何人講述亨伯特的邪惡。在匆忙安排好葬禮後,亨伯特把洛麗塔從寄宿學校接出來做繼父,用各種手段勾引《愛的種子》中的小女孩。從那以後,亨伯特開車帶著羅莉·裴周遊全國。為了長期占有洛麗塔,他用盡各種手腕制服她,限制她與同齡人和其他男人的交往;為了不暴露自己的邪惡,他盡力避免引起別人和警察的註意。最後,亨伯特在比爾茲利定居下來,把洛麗塔送到了比爾茲利的壹所私立女校,相對安全地享受著他罪惡的快感。然而好景不長。亨伯特發現自己對洛麗塔的占有受到了威脅,於是匆忙編了個借口離開了比爾茲利,又開始在路上流浪。亨伯特不同尋常的感覺和瘋狂的想象力使他對身邊的每壹個男人都心存懷疑,但他所有的預防措施都沒能阻止洛麗塔在他生病時逃離他。從那以後,他的生活就被跟蹤和試圖報復占據了。幾年後,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已婚即將臨盆的洛麗塔給他寫信求助。看到成年的仙女,他做了最後壹次努力:請她和他壹起走。被拒絕後,已經處於瘋狂狀態的亨伯特找到並槍殺了和洛麗塔壹起逃跑的劇作家克裏勒·奎爾蒂,隨後入獄,並在開庭前因病死於獄中。納博科夫v (1899 ~ 1977)是俄裔美國作家。出生於聖彼得堡壹個貴族家庭,1919年隨父親離開俄羅斯,經土耳其流亡西歐。他在大學學習俄羅斯語言文學和法國文學,並獲得學位。1922畢業後在柏林做過家教、網球教練、電影配角,後從事俄羅斯文學創作。1922年至1937年住在柏林,1937年去巴黎,1940年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前移居美國,1945年成為美國公民。因為家裏是親英派,納博科夫從六歲開始就能說壹口流利的英語,從1939開始用英語寫作。從1940開始,納博科夫先後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教授俄羅斯和歐洲文學及文學創作。他的愛好是收集蝴蝶和其他鱗翅目昆蟲。他還在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博物館擔任研究員,並發表了幾篇學術論文。他於1959年辭去大學職務,移居瑞士,直到1977年去世。納博科夫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他壹生的創作極其豐富多樣,包括詩歌、戲劇、短篇小說、傳記、翻譯、象棋和昆蟲學論文等。但他主要是以小說出名,比如《洛麗塔》、《普寧》、《暗淡的火》、《阿達》、《透明的物體》。納博科夫前後期作品在基本主題和結構手段上的連續性是壹個突出的特點,從最初表現鄉愁和移民生活的《瑪麗》,到他70歲時寫的《掉書包的阿達》。納博科夫否認他的創作有政治或道德目的。對他來說,文學創作是運用語言對現實的超越,因為“藝術創作比生活現實包含更多的真理”,他認為藝術的最大境界應該是異常復雜和撲朔迷離的,所以他的作品致力於用語言營造壹個撲朔迷離的時空迷宮,創造出不同於“已定義”的個人生活和現實,呈現出壹種華麗而神秘的新奇。此外,納博科夫對昆蟲學的興趣和研究方法也使他的作品在觀察和描述事物上呈現出壹種微妙而精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