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部帶有樂府古體銘文的時事著作,成書於宋孝宗惜春四年(1 1 7 7),陸遊5 3歲。這時候陸遊因為據理抗金,遭到了投降派的攻擊。僅僅在惜春呆了三年,他就因被誣陷大吃大喝而被撤職。他滿腔熱情為國家服務,但卻壹無是處。他看著統治階級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無視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壹味妥協投降,他非常憤怒。因此,在《關山月》這首詩中,他忠實地描寫了南宋朝廷長期實行投降政策所造成的後果,表達了對外國侵略者的極大仇恨,對統治集團的憤怒譴責和對要求抗戰的愛國戰士和遺民的同情。這是壹首七言古詩,共十二句,分為三段四句,每壹句都有壹層意思: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空。朱門歌舞重,馬肥弓斷。”第壹段從南宋統治集團說起。戎是壹個古老的名稱外國人,在這裏它指的是入侵者徐進國。河溶聖旨-宋朝降服晉國侵略者的聖旨。宋孝宗隆興元年(1 1 6 3),於闐戰敗,向晉國下詔求和。從此以後,陸遊寫這首詩,壹寫就是十三四年,十五年算下來。此後將軍壹直駐紮在邊境,卻沒有辦法出兵,也沒有辦法。邊境附近空空如也——就是白去邊境了。意思是不讓將軍打,不是不願意打。將軍為什麽不空戰?這是因為南宋統治集團只顧自己的幸福,不惜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諸門”二字沈甸甸的——形容房子的深淺。載歌載舞——指按照音樂的節奏載歌載舞。這句話壹針見血,道出了他們妥協投降的本質。在當前兵臨城下、國家衰敗、民族危亡的時刻,統治者壹味追求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享樂主義生活。他們怕死,屈膝投降敵人,采取不抵抗政策,以“和諧聖旨”欺騙自己,使養來抗敵的戰馬,用來殺敵的弓箭,死而破之,馬肥弓爛。這是多麽痛苦的現實啊!“馬兒肥了,弓斷了”是對“將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補充,這兩句話都與何榮頒布的聖旨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第二段是南宋統治集團寫給邊防軍的,符合“大將不戰於空,臨邊”這句話。“刁鬥,守備樓,毀月,三十歲參軍,現已白發。”這兩句話講的是軍人的苦悶和憤慨。由於統治集團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無法收復,戰爭也沒有結束,所以他們長年駐紮在駐軍,無法與親人團聚。他們迫切要求驅逐敵人,統壹祖國,但這壹願望長期無法實現。他們不得不在刁鬥報時的聲音中讓時間白白流逝,所以每當有明月的時候,他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思念家鄉的親人。士兵們用悲傷的笛子來傳達他們無法用身體報效國家的苦悶和憤慨。但諸門統治者仍在按照自己的音樂載歌載舞。他們在哪裏能聽到並理解笛聲的含義?於是活著的戰士把頭發煮白了,死去的烈士白流血了。夜空中響起了淒涼的笛聲,皎潔的月亮照在戰場上留下的白骨上,白白的。所以詩人說:“誰知笛中壯士心,沙頭空,白骨取。”這是壹種用空洞的野心來描述沮喪和憤怒。是赫榮的投降政策耽誤了戰士,使他們無法盡可能地殺敵,無法回國與親人相見。而是只能看著天邊的月亮,看著同伴的屍骨,聽著哀怨的笛聲。前途未蔔,國家無望,他們的內心是如此的黯淡。這是第二段。詩人的感情也是難以承受的,強烈的。“空照”“誰知道”之類的詞,就是他心情的寫照。
最後四句是第三段,從寫邊防軍到寫人民,寫被敵人奴役的北方人民,也就是所謂的遺民。“中原聽聞戰事,還有後人反胡傳?”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北方自古以來就有外族入侵,但統治者永遠不可能長期占領。詩人堅信總有壹天敵人會被趕走。這是壹層意思;這兩句話可以理解為同時對統治者的譴責。中原自古遭受外族武裝侵略,卻始終未能站穩腳跟。現在金在南宋統治者和榮的投降政策下,占領了中國,占領了中原,傳了四代。統治者只關心自己的福祉,早已忘記了占領區的人民。遺民被其他民族蹂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支撐他們精神力量的是希望宋軍能夠北進,恢復祖國統壹的局面。但遺民盼望北伐,光復的願望無法實現,只好望南枉然,流下了眼淚。這就是最後兩句話的意思,“遺民忍死望康復,今夜幾度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