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是什麽?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恒唐推事(1711 ~ 1778),原名孫鑄,本名林西,江蘇無錫人。從小家境貧寒,敏感好學。在寒冷的冬天學習時,他經常拿著壹根木頭,說木頭可以生火禦寒。乾隆九年(1745),考入順天舉人,教景山官學,任上元郡諭。乾隆十六年(1752)進士,任盧龍、大成知府。後來被捕罷官,被任命為山東省鄒平縣知府。二十五年(1761)和二十七年(1763),乾隆兩次主持鄉試,推薦名士。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勤奮好學。他的書像歐陽詢,他的詩在杜工部,他是《恒堂漫稿》的作者。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渚和他的後妃許商議,開始編纂唐詩三百首。之所以編這本書,是因為《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格,體裁不備,風格各異。希望換成新的選本,成為適合家校的教材。他們選詩的標準是“因專精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選其最要”。既好又好背,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唐詩三百首》是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的。該書的書名有的是根據民間諺語“熟能背詩”,有的是根據《詩三百首》,見仁見智。⊙唐詩三百首* * *選取唐代詩人77首,共310首,其中五言詩33首,樂府詩46首,七言詩28首,七言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均附有評論和評語。五言古詩,簡稱五古詩,是唐代流行的壹種體裁。唐代五大古筆法瑰麗多彩,直接用於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他們的代表作家是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和魏。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詩,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現在公認最早、最完整的七部古代著作是曹丕的《葛炎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於七首古詩的創作,並將其發展成為壹種動態的詩風。唐代七大古體,表現了盛唐的恢弘大氣,技法多樣,深邃開放,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五言律詩是格律詩的壹種。五律源於五字古風,風格嚴謹,氣質渾厚,寓意深刻,成為唐人備考、考試、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詩歌題材。唐代著名的五律學者不計其數,其中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等成就斐然。七言律詩,簡稱七韻,是現代詩的壹種,其格律要求與五韻相同。七律起源於七言古體,在唐初逐漸規模化,直至杜甫真臻於完善。唐代七律的集大成者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絕美,反映古今。五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句、七絕句,是古典詩詞中的絕句之壹。五絕起源於漢代,七絕起源於六朝。二者都形成於齊梁,成熟於唐初。唐代絕句清高直白,達到了詠物自由化的高峰。著名詩人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魏、杜牧、劉禹錫等人。作品的影響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巔峰的黃金時代令人神往。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而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壹道亮麗的風景線。唐詩,與宋詞、元曲壹樣,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壹個奇跡,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格調高雅。唐詩對中國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歷代文人以唐詩為本位,以唐人為楷模。公元7世紀,孫開始編纂唐詩選本。辛亥革命前,1200多年來,每兩年出版壹部唐詩選本。在眾多選本中,《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暢銷海內外,老少皆宜,成為反復印刷的最經典的選本之壹。《唐詩三百首》以其成功務實的編排、簡潔適中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觀點和精選精美的詩篇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已成為最成功的兒童啟蒙教材和了解中國文化的模範讀者,對中國的詩歌選擇和中國人的心理構成產生了重大影響。⊙精彩章節慈母手中的線,給任性的兒子做衣服。出發前,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破損。誰敢說像弱者這樣孝順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陽光壹樣回報母親的愛?——孟郊《遊子頌》當那些紅色的漿果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在妳的南國枝頭泛起紅暈。希望想念的人多多收藏,肖驍紅豆引起了人們的關註。——王維《相思》春天的早晨,我輕松地醒來,四周都是鳥兒的歌唱。壹夜風雨,落花多少。——孟浩然《春曉》山遮白日,洋泄金河。更上壹層樓看得更遠壹千裏——王之渙《在鷺樓》⊙延伸閱讀《千首詩》由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主編。自宋代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是非常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所選的詩歌都是唐宋時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文學作品,容易背誦。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由彭鼎秋、沈三增主編的《唐詩全集》,詩四萬八千余首,作者二千余人。它是從唐代到清代最豐富的唐詩集。此後,由於敦煌文獻的發掘和新唐詩的發現,整個唐詩得到進壹步完善,增加了數千首唐詩。《唐詩別集》出版於康熙五十六年(1718),編者為江蘇蘇州人沈德潛。該書突出了沈德潛的文學思想,在清代學者中產生了很大影響。全書* * *詩三百首,詩二十首,原由《恒堂推事》選編,共分六冊。在下面的目錄中,詩的編號列在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