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星移了,幾代人都在這裏蓋了房子,所以這座繁華的城市叫泰寧。山青水綠,壹座又壹座的青山環繞著這裏的壹片碧水,所以泰寧有壹個湖叫金湖。山脈多樣,是由沈積巖組成的丹霞地貌;多情水是修建水庫形成的人工湖。懸崖是紅色的,湖水是綠色的,山川相依,紅綠相映,美不勝收。泰寧已經成為福建省的另壹個景點,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
D3泰寧位於福建省西北部,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被譽為“漢唐古鎮、宋代名城”。古城壹水之隔,青山環繞,形成了山川與人文相互激蕩,自然與歷史神秘交融的景區。這是壹個小縣城,建成區不到8平方公裏,人口只有654.38+0.3萬。縣城的規劃挺有文化的。新徽派建築風格統壹實施,將粉墻、瓦當、坡頂、翹角、馬頭墻等徽派造型元素運用到新建築中,形成泰寧獨特的“新徽派”建築風格,傳承宋風明骨之質,給人以
D4泰寧的古建築是純粹的客家文化的歷史陰影。廢墟縫隙中彌漫的古老氣息,凝聚著閩西溫暖的文化夢想,也彰顯著我對她的最詩意最浪漫的向往。
陽光明媚的D5,天空藍如洗,仿佛在金湖洗過壹樣。在明媚的陽光下,看著微風輕拂的湖面。雲在水中飄,天在水中浸,陽光在水中照。整個天空不都在湖裏洗澡嗎?久而久之,湖面難免會蒙上壹些灰塵,映在上面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林都會朦朦朧朧,於是大自然開始清洗這面巨鏡,漂浮在湖面上的陰霾變成了壹條糾結的白絲巾,乘著淅淅瀝瀝的雨絲,壹次次把湖面擦拭得壹塵不染。如果我們真的把金湖叫做鏡湖,那鏡中的花就不再是空的,整日遊湖的少男少女當然是鏡中盛開的花。
D6走在橋燈的燈光下,聽著梅林古戲的韻味,就像是在欣賞壹篇淡雅恬靜的散文,真切地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幸福感,同時也彌漫著南方“小橋流水人家”特有的從容與溫馨。
D7雖然深山峽谷裏流淌著上清流,但他日日夜夜唱著快樂的歌。她背著竹筏,讓遊客看九十九山腳下大自然雕刻的“鯉魚躍龍門”、“洋洋得意”、“破石塘”、“青龍峽”...並在八十八灘邊觀看季風雨繪有奇葩的“金鐘唱”、“夕陽墻”、“鯊魚嘴”、“海市蜃樓”。
D8泰寧古城。古城門口有個狀元文化園。以“千年古城——泰寧府”為主題,以19青銅雕塑和1風水輪雕塑,再現泰寧從戰國末期到紅軍北上長征2200年間的歷史長河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個性化的方式固化和宣傳泰寧的文化積澱。古城核心區尚書第建築群,占地近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明初至清末500多年各個時期的建築。集官宅、民居、祠堂、生產生活輔助用房、店面、古街小巷於壹體。主要建築均為“三堂九樓”格局,門樓相連,勾心鬥角,氣勢宏大,布局嚴謹,構思精巧,工藝精良,為中國江南地區所保留。
D9泰寧、碧水丹山、鐘靈郁秀是中國600多處丹霞地貌中,類型最全、形態最豐富的,其面積為中國東南大陸之最。赤壁的丫蛋絕壁和峰巷谷與蜿蜒霧靄的金湖相得益彰,形成了罕見的“水上丹霞”奇觀。形態各異的丹霞洞穴和規模宏大的丹霞巖槽更被稱為“天然洞穴博物館”,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的稱號。
D10“泰寧有小橋流水的美,卻沒有深宅大院的沈重”。這是對泰寧古建築最好的詮釋。泰寧的建築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古宅。當妳隨意走進壹條老巷,走進壹戶人家,妳可能會和古城的人們來壹次親密接觸。精致的祠堂比比皆是,家家戶戶的大堂裏都供奉著“天地、親緣、恩師”的牌位和祠堂牌位,讓人想起客家人對祖先的崇敬和對中原這塊祖地深深的“尋根情結”。輝煌的歷史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和豐富的民間文藝精華。
D11坎羅吉也可以迷妳。無論是寺廟的大殿還是亭臺樓閣,外墻都是楚紅色,非常適合懸崖的紅色。因為寺廟建在山腰上,而山腳下是茂密的森林,從遠處看,寺廟就像是在綠雲上漂浮著微弱的紅光。登錄寺廟後,妳不僅會被古代工匠的智慧所折服,還會驚嘆於寺廟所面臨的美麗風景。站在寺外的欄桿上俯瞰,金色的湖水碧波蕩漾,青山環繞。難怪有些遊客會忍不住唱起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D12從空中鳥瞰,泰寧猶如壹串串翡翠,汩汩的“綠顏色”是福建的母親河——閩江的源頭;深紅色的“火焰”是無數青山的紅色奇觀——丹霞地貌。穿越福建和江西交界處的武夷山,壹個又壹個長長的山嶺隧道不斷映入遊客的眼簾。與江西的丘陵低地不同,福建的山巒起伏,山谷連綿不絕。群山被薄霧籠罩,給人壹種看不透的感覺。
D13整個尚書古建築群是歷史的見證,是建築的精華,是文化的傳承,極具藝術價值。進入尚書有高不可攀的感覺,進入實德堂有溫馨和諧的大家庭的感覺,進入李氏宗祠會融入古戲臺的歡樂場,進入私人小廳會產生壹種舒適寧靜的感覺,進入老人念經、聞香香的佛堂會有壹種展翅高飛的感覺...整個尚書古建築群是歷史的見證,是建築的精華,是文化的精華。
D14如果不是這幾年旅遊業的發展,或許泰寧這樣壹個被稱為“Yuneo區”的地方,永遠都是“藏在深山裏不為人知”。從空中鳥瞰,泰寧猶如壹串翡翠,汩汩流淌的“碧色”是福建的母親河——閩江的源頭;深紅色的“火焰”是無數青山的紅色奇觀——丹霞地貌。
D15看新徽派建築,也是別有壹番風味。城市雖小,但在夜晚景觀燈和輪廓燈的照射下,小城呈現出溫馨的現代氣息。看著青山綠水環抱的江南古民居,人們不禁感嘆:只有智慧的人類才能把這山、這水、這房子如此有機地放在壹起。典雅中散發著儺舞的粗獷,摩登中透露著古樸厚重。
D16我覺得叫金湖鏡湖會更準確。金湖像壹面巨大的鏡子,將她周圍的奇峰怪石永久地印在湖面上:“三劍峰”三峰並置,像壹把出鞘的劍,直指蒼穹;《大赤壁》像壹塊巨大的紅地毯從高高的懸崖上垂下,其中人和動物依稀可辨;“情侶峰”栩栩如生,如戀人相依,形影不離,深情纏綿;“湖上畫廊”名副其實,在清澈的水面上鋪開了壹幅巨大的抽象畫卷。“貓兒山”上的大貓相當自憐,每天都要以水為鏡打扮;“城堡的石獅”壹年四季傲視群雄,只看天上的雲彩,任山野花開花落...
江南第壹民居建築D17是尚書第壹古建築群,跨度500多年,占地面積***12000多平方米。這是明朝兵部尚書李在家鄉修建的府邸,從門樓、坊的磚墻到小窗框、鬥拱、菱形磚,到處都刻有人物。與《尚書》第壹墻壹墻之隔的是“繡衣坊”施德堂,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外觀古色古香,體現了明初建築的古樸大方。它排成壹排,樓與樓相連,廊與門相連,建築精美,構件齊全,規模宏大,堪稱泰寧古代民居建築的高度。
D18金湖是金溪的水堆積而成。錦溪是岷江上遊富屯的壹條主要支流,因河床裏的沙子裏含金而得名。金湖岸邊蜿蜒曲折,山澗與湖水交匯並流,迂回繞山前。湖光山色相依,湖中有山,山中有湖。有人說,四時湖中有山,山的周圍到處都是清波。丹山很美,很精彩。沿著湖口的上遊,有壹個山谷,叫做山谷迷宮。早些年,這個山谷叫二十四溪。多山澗蜿蜒入谷,積水成潭,故又稱二十四疊。
D19泰寧以“水上丹霞”聞名。自古以來,這種獨特的地理景觀搭建了壹個跨越時空的大舞臺,以至於縣城本身看起來就像壹個附屬的角落。成百上千的先人、苦讀的文人、遊走於官場的官員、和尚、道士依次出現,壹個丹霞的故事透過梅林戲的鏡子映了出來。
D20上清溪的山澗裏,有蒼鷹飛翔,有百鳥歡唱,有魚兒遊動跳躍,有清風綠葉嬉戲,有明月丹崖,有幽蘭溢香的山谷。徜徉在竹筏上,聽著劃行工人講述古老的傳說,壹步步看著兩岸的風景,妳會覺得豁然開朗。
D21單從自然景觀來看,泰寧的獨特之美甚至勝過壹些古徽州城市——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接近“彩霞”和“絳霞”的丹霞地貌。每年大量的遊客中有很多地質學家。他們對這種地貌研究了幾十年,最後得出結論:泰寧丹霞地貌是在6500萬年前形成的白堊紀紅層盆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紅砂層長期風化和流水侵蝕形成的。“丹霞博物館”是圓形峽谷和幽靜的丹霞洞的驚人結合。
D22年輕的男女或文人經常去溪邊尋找寧靜和優雅,在沙灘上搭起帳篷,點燃篝火。青年男女在流水的伴奏下重復千年不變的誓言,文人墨客在明月下抒發激情。此時的上清流,會給熱戀中的男女帶來無盡的浪漫,給飲酒後的文人帶來無盡的靈感。
D23上清流的美溫柔羞澀,像壹首小清新的散文詩。竹筏在碧波上輕輕蕩漾,兩岸奇峰怪石,峽谷縱橫。每壹個場景都像壹幅畫,仿佛身臨其境。兩邊的巖壁上有許多圓頂狀的洞穴。據工頭說,這些洞穴是老鷹築巢的好地方,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老鷹在頭頂盤旋。山崖縫隙中生長著野生百合和許多不知名的草本植物,為這丹霞增添了幾分靈動和嫵媚。
D24有人說,上清流是系在山間的銀絲絳,飄逸流暢;有人說,上清流是大自然安放在人間的鋼琴,日夜不停地彈奏;但我要說,上清溪更像是壹條蜿蜒的路。小溪變成了河流,河流變成了河流,它們從山和海中流出。它們流得更寬,更壯麗。從古至今,從貧瘠到富饒,他們灑下了很多風景,壹路唱著歌。那不就是現在泰寧人腳下的路嗎?
D25懸崖,我寫了祝福。泰寧之行讓我覺得真正完美的旅行應該是有山有水有建築有人文的,這樣妳不僅可以在山上遊泳,還可以在水裏玩。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大自然的景色,還可以欣賞豐富的文化遺產。在這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小城,妳的內心會變得平靜安詳。泰寧,壹個古樸的小鎮,可以用驢友來概括。對妳的記憶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有壹種風景叫丹霞,有壹種意境叫憧憬,有壹種印象叫靈秀,有壹種生活叫泰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