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考點分析
考試方向
1.欣賞壹首詩中壹個字的藝術效果,就是欣賞詩眼(煉字);
2.品味(含義和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色彩、情調等。)的常用詞;
3.語言風格的概括(風格、色彩、境界、情調等。).
高考要求的語言鑒賞主要圍繞“懂”字展開,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功能,在壹定程度上欣賞語言的美並進行點評。本文著重對如何理解詩歌語言進行壹定程度的評論。
二、提煉詞語的方法
1.找出關鍵詞,理解詩人提煉的意思。
中國古代詩人為了提煉詞語和意義,在壹些地方刻意設置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往往是整首詩或句子中的“詩眼”,要詳細區分。
2.欣賞影響詩歌的關鍵詞。
很多詩裏都有壹些值得特別關註的詞,它們通常會為整首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的眼睛。詩人戚跡寫過壹首詩《早梅》,有句話說:“深雪前村,昨夜幾枝開。”鄭谷將“數”字改為“壹”,因為題的是“早梅”。如果開了幾枝,說明花開了很久了,不能算“早梅”。戚跡很欣賞鄭谷,稱他為“字師”。動詞的精煉是古詩詞精煉的主要內容。再比如“紅杏枝頭滿春”的“鬧”字。壹個“鬧”字,寫出了詩人覺得轟轟烈烈的春天。
3.整體分析綜合後做書面表達。
步驟:(1),先分析全詩的意境,找出壹些關鍵意象,了解詩的意誌和情感。
(2)找出關鍵詞,並思考其在整句全詩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意境、手法、表情、情感等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
(3)組織寫作,註意表達的層次性和語言的簡潔性,最好是點概括。
四、知識清單(1)古典詩詞中提煉詞語的例子
從大的範圍來說,古典詩詞的提煉不能分為兩個方面:提煉實詞和提煉虛詞。
1,提煉量詞。
量詞經過精心的選擇和提煉,在詩人的催促下,可以產生豐富而雋永的詩意。在庚欣的《小源賦》中,“壹寸兩寸魚,三桿兩桿竹”,前人稱之為“縱情讀書”。"在以前的深雪村,壹些樹枝昨晚開花了."鄭谷把和尚戚跡《早梅》詩中的“數枝開花”改為“壹枝開花”,於是戚跡拜鄭谷為“字師”。
2.提煉形容詞。
詩歌是社會生活的主觀表達,畫壹幅畫,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人聽其聲,見其人,觸其物,體驗其境,必不可少。這個任務有相當壹部分是由形容詞承擔的。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提煉形容詞,有兩種情況值得特別註意。壹個是形容詞的重疊使用,壹個是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在句首和句尾的使用。王維《長雨後輞川宿》有“幽沼飛白鷺陰,夏樹如黃鷗”之說,郭有“陌陌陰陰,疊字之法,既擬景神,又吟詠輕松,四字記之”。下雨之前,花先出現,下雨之後,葉底就沒有花了。蝴蝶翻墻飛過,應該懷疑春色在鄰居家。這是王甲的“眼景”。王安石把這兩句話改成了“蜜蜂蝴蝶紛紛翻墻,卻嫌春色在鄰居家”。除了把“蝴蝶”改成“蜜蜂”,“應該是”但是之外,提煉漢字的關鍵還在於“會飛”。
3.提煉動詞。
壹首詩是由壹些詩歌的意象按照壹定的藝術構思組合而成的詞,真正能形成化美為韻的鮮明意象。主要是表示動態的具體動詞。因為名詞在壹首詩中往往只是壹個要陳述的對象,它本身沒有表現力,但它可以賦予主語壹個生動的形式,主要是壹個經常充當謂語的動詞。這樣,具體動詞的細化就成了中國古典詩詞的主要內容。例如,“吐”這個詞是最常見的動詞,很容易看到,沒有任何驚喜。杜甫有壹副對聯,寫著“四更山吐月,夜水明”,蘇東坡非常欣賞。我覺得除了形容詞“明”作為動詞的動態作用之外,“吐”字很精彩。清朝的查沈星大概也忘不了他對這裏的感情。他在《遷道院乘涼》詩中寫道:“正月城中鐘聲生,隔著水簾漸吐燈火。”他寫了鄧華開始時燈光和水閃耀的夜景,把寂靜變成了運動,還寫了奇怪的詞。“吐”字的動態運用,真的讓杜甫和陳無法專美。
4.提煉虛詞。
虛詞的使用在新詩創作中似乎遠不如在古典詩歌中重要。古典詩詞中,虛詞經過適當的錘煉,可以達到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曲折、激活情感魅力、化滯為流等審美效果。王波《王騰亭序》中的名句“夕陽孤齊飛,秋水* * *天壹色”如果去掉“和”“和”這兩個字,就會大打折扣。
(二)語言風格知識
“風格”是指作者的生活經歷和藝術修養所造成的不同創作特點。比如李白的詩清新淡雅,杜甫的詩沈郁失意,陶淵明的詩沖淡平和,王維的詩畫意,韓愈的詩玄奧詭異,白居易的詩通俗而有特色。再比如,按詞論者的說法,蘇軾、辛棄疾的詞奔放,柳永、李清照的詞婉約含蓄。了解它的風格和特點,就是了解語言美及其內涵。
◇浪漫主義:善於表達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采用誇張、激昂的語言和瑰麗的想象。
◇現實主義:註重根據生活的本來面貌,準確細膩地描繪想象。
◇豪放派:氣勢豪放,意境豪放。
◇婉約派:語言優美含蓄,抒情纏綿。
1,加粗:蘇軾,辛棄疾
婉約:柳永、姜夔、李清照
意味深長:李玉、劉禹錫
自然:謝朓和謝靈運
清新淡雅:李白
沮喪與失意:杜甫
強大而悲壯:屈原
遙遠而寧靜:陶淵明
靜美:王維
雄壯豪邁:王昌齡
雄渾威嚴:曹操
曠達而英俊:杜牧
2.宮體詩:纏綿悱惻
田園詩:寧靜與安詳
山水詩:清新美麗
邊塞詩:悲涼而慷慨
諷喻詩:沮喪和憤怒
吟詩:雄偉壯麗
懷舊:深刻而長久
送別詩:意味深長
(三)語言風格常用術語簡介
1,形象生動
生動的語言,具體的形象
(1)人物語言個性化,字如其人;(2)描寫逼真、生動、逼真;(3)運用多種修辭格,鮮活生動;④註意用詞的選擇和句型的轉換。
舉例分析其形象生動的原因或表現。
2.簡單自然
語言自然不矯揉造作,不那麽修飾。
發自內心,出於真心,真摯的感情;理解為文字,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飾,不造作,真實質樸,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
舉例,說明表演(小品,口語,普及),概述好處。
3.含蓄的暗示
語言有深意,含蓄而不露骨。這裏所說的就是那裏所說的。
引而不發,含而不露,欲罷不能,飽含寓意,弦外之音,字裏行間,深沈厚重,深含蓄,“壹言未發,便是風流。”
舉例說明,揭示其豐富內涵,並簡要分析其成因(象征、雙關、暗示等。)和好處。
4.幽默和機智
語言詼諧機警,生動有趣。
運用誇張、諷刺、戲仿、雙關等手段,突出事物的特點,揭露事物的本質,富有諷刺意味,增強批評和說服力,使人心曠神怡,忍俊不禁。
舉例子,說明意圖,分析效益。
5、莊重典雅
語言平實穩重,嚴肅莊重。
采用典型的書面語言,拒絕俚語和俗語;常用的古體詞和成語;多使用專有名詞和術語;又長又復雜的句子。莊重嚴肅,莊重正直,深沈厚重,義正嚴明。
舉個例子,說明原因和意圖,簡單說說好處。
6、清新明亮
語言幹凈清晰。
語言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斬釘截鐵,開門見山,壹針見血,喜氣洋洋,精煉通俗。
舉例並分析特性的好處。
7.華麗又華麗
語言爽朗華麗。
華麗辭藻,講究裝飾,表情細膩,體物細致,品相不佳,多用修辭,技巧精湛,富於聯想和想象,氣勢磅礴,內容豐富,表現力十足。
舉例並分析特性的好處。
8.和諧的旋律
語言具有音樂美。
押韻搭配,節奏勻稱,平仄調配,抑揚頓挫,節奏細膩;使用疊音擬聲詞、整句和四字短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音樂感十足。
舉例說明,分析原因和好處。
10,整合與分散
整句(對偶、對比、排比、重復、真實等。)都是夾雜著零散的句子。
語言具有工整、對稱、重疊、循環、錯落、生動、多彩的美,使其看起來富有文采,充滿文采,情感飽滿,酣暢淋漓。
引出整句,分析其語言美感,簡述整體與分散的奇妙結合。
(四)語言風格中常用術語的例子
1,樸素,簡單,自然
其特點是選擇確切的文字直接陳述,或用簡單的畫圖不加修飾,真實深刻,平易近人。語言力求平實,不追求華麗的詞藻,表現出質樸的特點,但平實中蘊含著深刻的含義。例如賈島的《不見客》:“我在壹棵松樹下問妳的學生,”他回答說,“我的老師去采藥了”。但是,穿過這些雲,我怎麽能知道是朝著山的哪個角落呢?. "全篇4句20字,沒有難度。比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天氣壹天比壹天好,鳥兒也回來了。"(陶淵明的飲酒)
2.含蓄,有意義,委婉。
詩歌是充滿靈氣的,詩歌的靈氣在於意義,在於“短言長情”,字裏行間總有壹種“空白”啟發人們思考和理解。它包含了深刻的含義,但它是隱藏的。這種風格往往不會直接說出意思,而是隱藏在圖像中,讓讀者展開想象,進行思考。比如李商隱的《雨夜寄北》:“當問歸期,晚雨漲秋池。當* * *西窗剪燭談晚雨。”天各壹方的夫妻思念問候,那時候的感情,對家裏長談的渴望,都是顯而易見的,藏在空白裏。比如“洞房昨夜停紅燭,在小棠面前祭奠姨父姨母。”化完妝,我低眉問老公。畫眉很時尚嗎?”(朱清玉《閨祭張水部》)
3、清新明亮,清新淡雅
這種風格經常用優美的語言來營造優美的意境,表達愉快的感情。它的藝術境界就像大雨後的清柳色和荷葉上顫抖的晶瑩水珠。“葉上楚陽枯雨,水面清圓,風荷壹壹舉”(周邦彥《蘇簾蓋》)。比如楊萬裏的“小荷剛露尖角,壹只蜻蜓早就站在他頭上”(《小池》)。語言新穎不落俗套,給人壹種清新美好的快感。
4.生動的形象
詩歌的語言常常因其生動的形象而感人。比如蘇軾的《搖過空中,撞在岸上,卷起千堆雪》(《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生動地表現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磅礴,境界開闊。
5.華麗優雅
比如“日照香爐出紫煙,瀑布懸川前。”飛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詩大多色彩斑斕,美輪美奐,變幻莫測,清麗雅致。
6、優雅精致
這種風格往往體現了“曲、細、柔”的特點,曲徑通幽,情調纏綿,抒情細如吐絲。比如“風已止塵香花已盡,夜梳頭倦。物是人非萬物,淚先流。據說雙溪泉還不錯,還打算做獨木舟。”恐怕我不能承載太多的憂慮,因為我在兩條溪流的船上航行。”(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和諷刺
在詩歌中,指幽默、詼諧或辛辣的風格和趣味。比如“竹絲煙白賣,祖屋鎖河。”“在骨灰未寒,山東大亂之前,劉翔不讀書。”(張傑《焚書坑》)
8、朝氣蓬勃
渾厚是指氣的最大力量和氣勢。它的特點是:骨骼強壯,山河雄壯,吞噬宇宙,心胸開闊,氣勢磅礴,氣勢磅礴,氣勢磅礴。在具體作品中,有的雄心勃勃,雷厲風行,如劉邦的《風之歌》;有的慷慨悲切,如項羽的《蓋夏歌》;有的心胸開闊,豪情滿懷,如曹操的《觀滄海》。豪放是盛唐詩歌的時代風格,體現了盛唐的繁華景象和蓬勃生機。王昌齡的《塞外》(秦時明月,漢時風俗)氣勢磅礴,氣勢磅礴;王之渙的《大堤》(黃河遠在白雲之上)想象力豐富,境界廣闊;孟浩然的《又起雲煙孟谷,圍困嶽陽城》(《臨洞庭》)氣勢磅礴;王維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讓它去塞車》)是多麽的崇高和壯麗!真正能稱得上“轟轟烈烈”的,是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
9、不羈
奔放,就叫奔放。它的特點既表現了詩人作為主體的特點,也表現了被描繪對象作為客體的特點。就題材而言,情感激蕩,格調高昂;想象力奇特而誇張;雄心勃勃,胸懷寬廣;吸進宇宙,拔起山河;傲慢粗獷,野性奔放。就對象而言,往往體積巨大,力量巨大,表現出其獨特的宏偉和崇高,或表現出壹種遼闊無邊的景象,所以氣勢磅礴,氣勢磅礴,空靈無邊。李白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其特點是情緒激越,格調昂揚,想象奇特,誇張。“難道妳沒看見黃河的水是怎樣從天上流下來,流入海洋,壹去不復返的嗎?”(《入酒》)氣勢磅礴,壹瀉千裏;“草綠霜白,復西復東。”(《古風》)刻畫了時間的快速流逝,人員變化的速度,壹氣呵成,渾然壹體;“燕山雪花大如席”(《北方流行》)“白發三千尺,愁長。”(秋浦之歌)誇張雖不合理,但有道理。蘇、辛是宋詞豪放派最傑出的代表。蘇詞註重將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情懷融入詞中,善於寫人、詠物,以豪邁豪邁的意象、飛揚磅礴的氣勢、遼闊壯闊的場面取勝。《念奴嬌懷古·赤壁》是其代表作。10,郁悶
抑郁是指情緒的深刻性、豐富性、焦慮性和暗示性。“沈不浮,窪不薄。”杜甫的詩極其豐富。悲傷是杜甫詩歌的主要內容。他的悲哀不僅僅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所以這種悲哀有著豐富的情感層次,使他抑郁的同時獲得了深沈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他的《三官》《三別》《車店》《茅屋被秋風吹破》都是憂郁的代表作。
11,同情心
觸景生情,見物傷人,悲壯大方,這叫悲。壹般詩人哀嘆的是疾病的千變萬化,青春逝去的速度,人們災難的嚴重,命運的坎坷,壯誌未酬的憤怒,而哀嘆的是憂國憂民,慷慨悲切的人,都是帶著悲傷看著他們。可見,悲憫是時代的聲音,詩人的吶喊,詩人面對動蕩不安的現實,出於壹種嚴肅的責任感,便發了悲憫之心。陳子昂的詩以悲傷著稱。幽州城樓上是最激動人心的悲歌。
12,君爽
就是帥,帥,流利。代表詩人是杜牧。他的詩,無論古今,都是豪情萬丈,談歷史,哀嘆時弊,總結教訓,憂國憂民,有大誌向撐天,又覺得沒有辦法報效。另壹方面,她們潑辣豪放,瀟灑浪漫,飄逸飛揚,無憂無慮,沁人心脾。如《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堆,山頂開千門。壹騎紅塵笑,沒人知道是荔枝。“以含蓄諷刺的筆調,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的生活,燈紅酒綠,驕奢淫逸,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13,稀釋
沖淡,即和而不同,包含著閑適、沈靜、冷漠、深遠的特點王維的山水詩具有閑適、恬靜、輕盈、悠遠的特點。他是稀釋派的大師。如“人閑桂花,夜靜山空。”"當月亮升起時,鳥兒受到驚嚇,有時它們在深溪中歌唱。"(觀鳥流)“空山上似乎沒有人,然而我覺得我聽到了壹個聲音。陽光,進入壹個小樹林,從綠色的苔蘚反射給我。”(鹿砦)在這裏,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類的紛爭,沒有外界的幹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和山川鳥語的生機。詩人沈湎於享受、贊嘆和陶醉,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成為大自然的有機體。14,曠達即豪放、豁達、典雅、高貴,以蘇軾為代表作家。蘇軾的詞不僅豪放,而且風格曠達。有大才而有窮才的蘇軾,既要堅持不隨俗,又要順應時勢;要“盡己所能”、“知天命”,使其性格具有典型的“曠達”特征。“人生如夢,月上壹尊還”(《念奴嬌赤壁懷古》)、《老人聊少年狂》(《江城子密州獵》)等詩,有著明顯的曠達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