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求壹篇大學生英語口語演講比賽的演講稿~

求壹篇大學生英語口語演講比賽的演講稿~

第十壹屆“21世紀澳門之星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清華大學曹鋒演講

我們的未來:夢想與現實的戰鬥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

當我在小學的時候,我有壹個夢想。我想發明壹種裝置,它能在任何時候把妳從壹個地方帶到另壹個地方。當我在中學的時候,我的夢想是在我理想的大學學習。當我最終進入大學時,我的夢想是畢業。

多可悲啊!長大後,我們少了夢想,變得更加現實。為什麽?為什麽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夢想,所以,所以為了讓它“實現”?為什麽我們要向所謂的“現實”投降?現實究竟是怎樣的?

女士們先生們,現實並不真實。這是壹個障礙,讓我們遠離所有可能的幻想。例如,飛行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壹百年前,“人不能飛”還被認為是“現實”。如果這真的是事實,萊特兄弟做了什麽?妳們中的壹些人是怎麽去澳門的?只有當我們相信現實不是真實的時候,我們才能和夢想壹起翺翔。

人們說我們的未來是現實和夢想之間的戰鬥。如果不幸的是,現實先生贏了這場戰爭,那麽我根本看不到人類的未來。艾滋病永遠無法治愈,因為這是現實;生活在不發達國家的人們將永遠遭受饑餓,因為這是現實;4)不同國家之間的爭端永遠不會得到解決,因為這種誤解和不容忍是現實。

女士們,先生們,妳們中有多少人夢想著能夠賺大錢?請舉手。哦,妳們中的很多人!其實,各位,這不是夢想,而是任務。我們每個人都要謀生,對嗎?不管怎樣,我希望妳的任務能完成。妳們中有多少人認為自己已經實現了夢想,不再做夢了?親愛的評委們,妳們怎麽看?劉易斯曾經說過,“活到老,學到老。”所以為了我們的未來,請夢想,不要不切實際。

現在我是壹名大學生,我的目標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同時,我有壹個深深植根於我們未來的夢想。有壹天,生活在飽受戰爭恐怖折磨的地區的人們將能夠與家人坐在壹起,享受他們的每壹刻。有壹天,來自富裕國家的人願意與來自貧窮國家的人分享他們所擁有的,而來自貧窮國家的人最終將能夠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總有壹天,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不同的文化會以寬容的態度共存,它們之間不友好的對抗會被消除。有壹天,地球將與我分享這個夢想,我們都將為實現我們的夢想做出貢獻。總有壹天,我們的夢想會戰勝現實!謝謝您們。

第十屆“21世紀外教俱樂部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南京大學彭霞演講

從墻到橋

我在壹個以城墻聞名的城市學習。所有來過我的城市的遊客都會對落日余暉映襯下的金碧輝煌的城墻驚嘆不已。用布滿青苔的破舊磚砌成的城墻是飽經風霜的衛士,幾個世紀以來壹直屹立不動,保護著這座城市。

我們的祖先喜歡建墻。他們在北京、西安、南京和其他許多城市修建了城墻,他們還修建了蜿蜒穿過半個中國的長城。他們建造城墻來抵禦敵人和惡靈。這個傳統壹直保持到今天,因為我們仍然有許多公園和學校與公眾隔離。我在城墻腳下長大,從小就喜歡城墻。很長壹段時間,墻壁是世界上最自然的東西之壹。

然而,我的看法在壹次去東郊的徒步旅行後改變了,東郊是我所在城市的壹個風景區。我和我的同學與壹些國際學生壹起散步。當我們走出城市時,我們發現自己被越來越高的樹木包圍著,這些樹木在我們頭頂上形成了壹個巨大的樹冠。突然壹個留學生問我:“東郊入口在哪裏?”

“我們已經在東郊了,”我回答。

他似乎吃了壹驚,“我以為妳們中國人什麽都有墻。”他的話引發了壹場激烈的辯論。有壹次,他把我們有城墻的城市比作“監獄”,而我堅持認為東郊是中國許多沒有城墻的地方之壹。

那場辯論沒有贏家,但我確實從這位國際學生身上學到了很多。例如,他告訴我,像牛津和劍橋這樣的大學沒有圍墻;校園只是城市的壹部分。我不得不承認,我們在中國確實有很多墻,當我們發展我們的國家時,我們必須仔細檢查它們,無論它們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我們將保留壹些墻,但拆除那些阻礙中國發展的墻。

我給妳舉個例子。壹年前,當我在寫學期論文時,我需要壹本關於商業法的書,並在法學院圖書館找到了壹本。然而,圖書管理員冷淡地拒絕了我的請求,說:“妳不能借這本書,妳不是這裏的學生。”最後只好花200元買了壹本;與此同時,法學院的那本書正在書架上積灰。

在這個學期開始的時候,我聽說我的大學不僅已經開始統壹它的圖書館,而且還將它們與其他大學的圖書館連接起來,所以我的經歷就不再重復了。障礙將被橋梁取代。通過館際互借系統,我們可以從任何圖書館借到書。隨著全球化,隨著中國融入世界,我相信許多無形的墻將被推倒。

我知道全球化是壹個有爭議的問題,很難說它是好是壞。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它將我們的註意力吸引到中國有形和無形的墻,並迫使我們審視它們在現代世界中的作用。

而我所在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古城墻呢?我們應該把它們拆掉嗎?正好相反。我的城市,像北京和其他城市壹樣,實際上正在努力保護城墻。這些墻不僅吸引了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也吸引了許多試圖研究我們的歷史和文化遺產的小學生。墻壁變成了通向我們的過去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橋梁。如果這些城墻的古代建造者今天還活著,他們會自豪地看到城墻的作用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它們現在是連接東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以及世界所有國家的橋梁。我們的文化遺產將在全球化中幸存。

第九屆“21世紀外教俱樂部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南京大學葉弘演講

向我們敞開的大門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向我們敞開的大門”。

前幾天我阿姨來看我。她欣喜若狂。“我期中考試考了最高分!”她說。不要驚訝!我姑姑確實是個學生;確切的說,45歲的大學生。

去年,她拋開私人事務,報名參加了壹所大學為期壹年的全日制管理課程。“這是我做過的最明智的決定,”她像壹個十幾歲的女孩壹樣自豪地說。對她來說,大學總是壹個學習新思想的好地方,新思想總是讓她覺得年輕。

“與70年代末相比,”她說,“現在的大學生有很多門。”我姑姑不禁回想起她在1978的第壹次大學經歷,那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後,大學的大門開始重新打開。盡管她渴望學習中國文學,但還是被分配去學習工程學。幾年後,政府派她去壹家電視機廠工作。

當她第壹次告訴我她在專業和工作上沒有選擇的時候,我很震驚。看看今天的我們!這麽多的門向我們敞開!我相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的自我發展機會。我的阿姨告訴我,我們應該通過抓住所有這些機會來達到我們的目標。

我看到的第壹扇門是學習我們感興趣的不同學科的機會。我姑姑說她很高興學習管理,但她也很高興她可以參加關於中國古代詩歌和莎士比亞戲劇的講座。至於我自己,我是英語專業的,但也可能去聽歷史方面的講座。對我來說,如果過去的大學教育強調專業化,那麽現在,它強調每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因此,人類文明的所有優秀成果都對我們開放。

第二道門是通往外界的門。學習超越了教室和國界。我姑姑記得她以前的大學生活很單調,甚至稱她這壹代人為“井底之蛙”。但是今天,隨著世界變成了壹個地球村,我們和我們的鄰居應該以開放的態度互相學習。我有許多國際同學,我正在申請與國外壹所大學的交換項目。至於我的姑姑,她計劃在英國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她的女兒,我的表妹,現在正在英國攻讀生物化學碩士學位。我們現在抓住機會去海外學習,當我們回來時,我們將把我們在國外學到的東西用上。

第三道門是終身學習之門。隨著新思想的不斷出現,我們總是需要獲取新知識,不管我們的年齡如何。自然,我姑姑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姑媽的許多同齡人都說,對於壹個中年婦女來說,她非常時髦。她簡單地回答說:“年齡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妳的態度。妳可能會覺得我還在上大學很奇怪,但我不認為我太老了,不能學習。”是的,她是對的。自從政府在2001取消了大學入學年齡限制,已經有壹些非傳統的學生,和我們坐在同壹個教室裏。像這些人壹樣,我的阿姨老了,但她在精神上很年輕。憑借她驚人的精力和決心,她體現了傳統和現代。

向我們敞開的大門也帶來了挑戰。例如,我們面臨著平衡學習的挑戰,在向西方學習的同時保持我們的優良傳統的挑戰,以及在對我們的工作和家庭承擔沈重責任的同時不斷學習的挑戰。所以,每壹扇門都是對我們勇氣、能力和判斷力的考驗,但是在我的老師、父母、朋友和阿姨的支持下,我相信我能迎接挑戰。當我到了我姑姑的年齡,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已經走過了幾十扇門,在我的余生中,我將走過更多的門。可能我也會回到大學。

非常感謝,女士們先生們。

第八屆“21世紀愛立信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上海外國語大學顧秋北演講

難忘的壹幕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今天我想從壹個故事開始。

曾經有壹位物理治療師不遠萬裏從美國來到非洲,對山地大猩猩進行普查。大猩猩是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的主要原因;這使得它們受到偷獵和被關進動物園的嚴重威脅。她去那裏是出於保護,但她所看到的更加堅定了她為那些美麗的生物而奮鬥壹生的決心。她目睹了壹個場景,這個場景把我們帶到了壹個我們從未想象過的地方,在非洲雨林的最深處,被樹木、鮮花和蝴蝶包圍著,大猩猩媽媽擁抱著它們的寶寶。

是的,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壹《霧中大猩猩》中壹個令人難忘的場景,這部電影是根據戴安·福西夫人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她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盧旺達保護那裏的生態環境,直到生命的最後壹刻。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不僅呈現了壹個難忘的場景,也是壹個永恒的提醒:我們不應該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發展旅遊業。

今天,我們生活在壹個繁榮的世界,但仍然受到許多新問題的威脅。壹方面,旅遊業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行業之壹,它為人們提供了參觀所有該看的東西和去任何該去的地方的好機會。它已經成為壹些人的生活方式,並成為GDP增長的驅動力。它有魔力把壹個落後的城鎮變成繁榮的仙境。但是另壹方面,許多問題會發生——自然場景不再自然了。毀林取暖正在摧毀尼泊爾。旅遊船溢出的石油正在汙染南極洲。部落居民放棄了他們的本土音樂和服飾,轉而用隨身聽聽U2,穿耐克和銳步。

所有這些駭人聽聞的事實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而無所作為,因為壹想到這壹點,我們的資源就被侵蝕掉了。全球旅遊的爆炸性增長使旅遊業再次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這就是為什麽聯合國將2002年定為生態旅遊年,第壹次讓全世界註意到旅遊業的好處,以及它破壞生態環境的能力。

現在每年,許多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組織都會收到來自家庭主婦、水管工、救護車司機、推銷員、教師、兒童和傷殘軍人的捐款——大面額的、小面額的甚至是硬幣,有些人雖然付不起錢,但他們還是捐了。這些人是開出租車的,在醫院當護士的,在他們的社區遭受生態破壞的。為什麽?因為他們在乎。因為他們仍然想要回他們的自然母親。因為他們知道它仍然屬於他們。

女士們,先生們,我的這種感覺是,當它感覺起來像它,聞起來像它,看起來像它時,它都來自壹個要記住的場景,壹個要回憶和珍惜的場景。

有壹天晚上,當我看到月亮在大地上徘徊,在它消失之前,我的腦海裏充滿了歌曲。我發現自己輕輕地哼著歌,不是跟著音樂,而是跟著別的東西,別的地方。壹個被記住的地方,壹個未被觸及的地方,壹片除了鹿似乎沒人去過的草地。

所有這些難忘的場景加強了這種感覺: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下壹代,是時候做點什麽了。

我又壹次想到了戴安·福西夫人,因為正是憑借她的精神、激情、勇氣和對我們生態環境的強烈意識,我們正在向世界邁出我們的下壹步。

無論我們是誰,我們做什麽,我們去哪裏,在我們的腦海中,總有壹個場景需要記住,壹個值得我們努力保護和爭取的場景。

謝謝您們。

來源/sywy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