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啟勝
姚啟勝(1624 ~ 1683),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以紅旗調漢軍。清康熙年間,政治家、軍事家,是收復臺灣省的決定性人物之壹。
康熙二年(1663),因擅開海禁,被封為廣東象山縣令,罷官下海。三藩之亂後,他捐錢招兵,歸康王覺羅艾欣指揮,任諸暨縣令,屢獻奇謀,並負責浙江溫州。
康熙十五年(1676),投降耿,遷居福建。康熙十七年(1678),升任福建巡撫,掌管平臺。
康熙十九年(1680),領兵攻克海城,奪回金府,迫使鄭經退出澎湖,封尚書令為兵部尚書,少保、太子保,又封尤都時宇。康熙二十壹年(1682),協助水師提督施瑯收復臺灣省。我沒有獎勵我的功績,我卻抑郁了,最後福州。
姚啟勝為政為軍嚴格執法,在收復臺灣省的過程中成績卓著。著有《憂恐玄奏蜀》《憂恐玄文告》。
2.陳元龍
陳元龍(1652-1736),浙江海寧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壹甲兩士授編修,直入南書房。五十七年,工部史。六十年,禮司。
科舉十書提交制開始在B&E科考中實施。此前沒有進士提交十份的情況。這壹主題的首席執行官是刑部部長張世珍。在開始之前,有十份呈獻給皇帝。康熙皇帝是魯肯堂的第壹秀才,第二秀才是陳元龍。
雍正三年,陳元龍出任兩廣總督。雍正五年,陳元龍兼禮部尚書。雍正七年,因年近八旬,精力充沛,被定為“優秀老臣眷”,並被授予額外大學士。此後,陳元龍被授予文淵閣學士、文華殿學士、禮部尚書。
雍正十壹年,大學士陳元龍請辭。雍正帝下令加太子太傅的頭銜,以退為進。並讓其子翰林院編修陳,隨父回鄉養老。
臨行時,皇帝賜酒,賜食,賜果,六部堂主皆出來相送,沿途百官盡迎。雍正十二年,上諭、粵信集、保唐菁各壹卷。
3.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1457年2月16)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明代名臣和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於謙進士。宣德元年(1426),明宣宗平定了漢王朱的叛亂,因對朱的疾言厲色而受到玄宗賞識。升任巡撫江西,贊不絕口。
宣德五年(1430),以右兵部侍郎為河南、山西等地巡撫。明英宗進京時,沒有給權臣王鎮送禮。他被誣陷入獄,又因為王力受到兩省民眾、官員甚至藩主的邀請而復職。
土木之變後,英宗戰敗被俘。他強烈拒絕南遷的想法,堅持堅守,被提拔為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理備兵,部署重點,親自督戰,率領22萬大軍,在北京九門外列隊,抵抗瓦拉軍。
師祖瓦拉也是先強行與英宗講和。他以“國為重,君為輕”為戒。壹是沒有空隙可乘,被迫放了英宗。和談結束後,於謙還在積極備戰,挑選精銳的北京部隊以十個團、十個營為單位進行操練,並派兵出守邊境,使邊境壹片太平。
當時朝鮮事務復雜,由於謙壹個人進行招兵買馬是合適的。它的命令是公開審理的,因此政府可以。他憂國憂民,忘乎所以,卻不說自己是做什麽的。他壹向節儉,住所只能遮風擋雨。但是,因為他直爽的性格,引來了大家的嫉妒。
天順元年(1457),英帝復辟,大將石亨誣陷於謙某為襄王之子,導致其被冤殺。明憲宗時,於謙被復職的官員祭祀。弘治二年(1489),追擊“蘇素”。
,改施“忠義”。有《余紀》代代相傳。《明史》稱贊他“忠義,與日月爭光”。他與嶽飛、並稱為“西湖三傑”。
4.許·
許(592~672),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晏祖人。唐朝宰相,隋朝禮部侍郎許之子,東晉名士的後代。?
生於許氏,列文人,文學名小。隋朝大業時,考中秀才,授淮陽書輔。父親被殺後,他投奔瓦崗軍,成為李密的嫡系。李密戰敗後,去唐朝補連州。
秦王李世民聽到他的名字,被稱為秦政府的十八學士之壹。貞觀八年(634),任秀才兼國史,遷中書舍人。
貞觀十年(636),貶為洪州司馬。歷任黃門侍郎、貞觀親王天子、貞觀大臣,參與撰寫《武德錄》、《貞觀錄》,被授予高陽縣開國功臣稱號。
當李世民太宗征服朝鮮時,岑文本死在他的辦公室裏。授權校書侍郎適當起草聖旨的權利,贏得了唐太宗的賞識。貞觀二十壹年(647),賈殷成為大夫,名青光祿。
唐高宗永輝五年(654),支持“廢王”而仕途興盛,接替郁之寧為禮部尚書,兼任太子座上賓。656年,鹹慶元年,拜鐘督修國史,立高陽郡公,改李義府為刺史。
龍朔二年(662),拜尚書右仆,加光祿大夫稱號。三年來,我崇拜少師王子和童平章,我是壹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鹹亨元年(670),以特金身份為官。
鹹亨三年(672年),卒八十壹歲。賜開福伊通三師,謚號為阿苗。至今他已經寫了80卷選集和27首詩。
5.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或659),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楊宅(今河南禹州),唐代政治家、書法家。?
褚遂良學識淵博,精通文史。隋末追隨薛舉,為大局放棄他人。歸順唐朝後,歷任諫官、黃門侍郎、掌政大臣等職。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受唐太宗遺詔擁用孫昌戊己,升為尚書右仆,封為豫州公。後來還是同壹個國務秘書處。永輝三年(652年)被召回,任吏部尚書,督修國史,為吏部尚書右仆,知政事。
在堅決反對武則天建立後,被貶為潭州(今長沙)巡撫。武侯上臺後,調任廣西巡撫(今桂林),後降職愛州刺史(今越南青化),死於任上。天寶六年(747),它被授予高宗寺。謚號為“文忠”。
褚遂良是壹位書法家。他先學於市南,後學於法王王羲之。他與歐陽詢、余士南、薛琦並稱“初唐四傑”。其傳世墨跡有《孟大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百度百科-褚遂良
百度百科-許
百度百科-於謙
百度百科-陳元龍
百度百科-姚啟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