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唐代描寫音樂的三首詩
提議
唐朝是壹個詩歌和音樂的時代...
在浩如煙海的唐詩中,有許多描繪音樂之美的作品,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創造了壹個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的藝術境界。讓這種聽得見、看不見的優美音樂,跨越時空界限,永存於世,是壹大創舉。我們不妨從這部宏偉的交響曲中摘錄幾段,領略壹下它的魅力。
第壹樂章:琵琶聲中的抱怨
——白象山河上的琵琶
元和十年(815)六月,李世道派人主持平定藩鎮叛亂的宰相吳元亨。白居易當時是左贊善太子的醫生。雖然他不是勸諫者,但他首先寫了壹封信進行勸諫,並請求逮捕兇手。結果被政敵所滅,被貶為蔣司馬。正如他自己所說:“雖因文章得名,終必得罪文章”。這壹打擊在白居易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創傷。這首詩是被貶江州後第二年秋天寫的。在經歷了社會的殘酷和世人的冷漠之後,詩人無處傾吐苦水,偶然遇到了《我們都不幸福——到天盡頭》的琵琶女。聽了他動情的演奏,壓抑已久的感情沖了出來,寫下了這首歌。詩人觸景生情,以事件為靈感,把自己的身體感受放在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用琵琶女來表達自己的怨念。進而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現象,表達了對琵琶女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慨。
《琵琶行》最突出的成就是對音樂的描寫。作者如何借助語言表達難以捕捉的音樂形象?他使用了四種技術:
第壹,比喻多。
用壹系列比喻反復描述,以表現琵琶復雜微妙的音變。“急語”是指大弦繁而粗,“秋語”是指小弦細而密,珠玉盤曲和諧悅耳,花之曲行雲流水,冰之曲行雲流水。使優美重復的旋律和節奏生動可感。
二是用聲音表達感情。
琵琶聲的變化與演奏者和聽者的感受融為壹體,聲情交融。詩中,當時的歡快流轉,時而高亢激越,時而暫息,時而低沈窒息的音調,蘊含著琵琶女或喜或悲或痛或悲的感情。此外,琵琶聲是演奏者和聽者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演奏者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感受,聽者在聽到音樂時會產生情感。它是由眾生組成的,壹點壹點地讓她的心與我們分享壹切,其他眾生和宴會者,都聽著,蒙住了他們的臉。但又讓人覺得音樂裏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聽者的* * *聲。這樣,聲與情的結合,以情畫聲,不僅使所描繪的音樂更具藝術魅力,而且有助於深化詩歌的主題。
三是虛擬中見真實。
不僅要寫音頻,還要默默寫,“不要有暗戀,無聲的訴說比有聲的訴說還要多”;“東船裏靜了,西船裏靜了,妳只能看見河心的秋月”,都是無聲的襯托聲音,用休止符強調音樂的效果。如篆刻的“數白為黑”,戲曲藝術在舞臺上的運用。這種以虛見實的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傳統特色,與王維的“太輕了誰都聽不見,明天來拍照”不同。
四是巧用動詞。
用準確的動詞表達演奏者嫻熟指法中的“撥、集、撚、擦、挑”等動詞,準確地表現了琵琶女演奏中的變化程度,把多變的指法變成了視覺形象,加深了讀者對琵琶女細膩演奏技巧的印象,使音樂形象更加具體。
白居易是壹位偉大的詩人,他壹生寫了三千多首詩。擅長樂理,對演奏技巧有獨到的理解。他熟悉琵琶、笙、箏、提琴、鋼琴和小提琴等樂器,並研究過民族音樂和外國音樂。他特別喜歡彈七弦琴。他曾說“性善則塵味空”“自作則不聽愛人”。這是相當愉快的。在我寫《琵琶行》之前,我曾多次描述過弦樂索樂的演奏。如“四弦不似琵琶聲,珠細搖鈴搖”(《聽春琵琶作孫子》)。“壹、二弦索,秋風吹散,韻落。三四弦寒,夜鶴記籠中聲。”(《五弦戲》)。這種描寫使人想起《琵琶行》中最精彩的壹段文字。此外,如《聽李世良琵琶》、《琵琶記》、《琵琶演奏概論》等都表明他接觸過琵琶演奏。優美的句子生動,這不是偶然的。所以他寫出了最好的琵琶,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不僅在中國,在世界文壇,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因此,方富南對李昌濟詩歌的註釋稱之為“摹仿聲音的最佳方法”。
第二樂章:鋼琴聲中的潛意識
——韓愈《聽時穎彈琴》
韓語,也就是《八代之衰》,有壹句關於音樂的著名詩句“聽老師彈琴”。這篇文章最能體現朝鮮詩歌的風格,那就是“奇奇怪怪”。這篇散文《模仿最好聽的聲音》曾引起壹場筆墨官司。文中公(歐陽修)認為這不是琴而是琵琶,宋人蔡佑、徐延周(西青詩、延州詩)認為這是琴詩,並稱贊其“深退有趣”,“善彈琴者,最難工”。
我們也覺得這篇文章真的是在聽琴,我們聽到了,也描述了鋼琴美妙的聲音。這首鋼琴也傳達了作者當時的潛意識。
我們不妨嘗壹嘗。
琴聲,卿卿我我,像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壹樣的思考和訴說,溫暖柔和,充滿柔情蜜意;中風後成為男高音,成為勇士進行曲;壹隊隊勇敢的人興高采烈地奔赴戰場;然後在遼國變成了天地間的柳絮;然後百鳥爭鳴,獨唱鳳凰;最後,攀登高峰,手腳並用,難以行走和測量;突然,權力和影響力直線下降,琴聲戛然而止。似斷非斷,綿綿不絕,揮之不去。
顯然,作者首先用了壹系列的比喻(十個句子和七個形象比喻)來描述琴聲美妙的旋律。琴聲節奏由高到低,由緩到急,由滑到澀,由隱到隱。其中,更多的是利用通感將稍縱即逝的琴聲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這個比喻對韓愈來說是壹個很棒的方法。比如他的《南山》,壹口氣用了十壹個小說隱喻。又如《送崔二十六李誌》中的“若年年收科舉,若除骨骺”;《啄鼻煙待十壹》中“金為金粟,釵頭鳳飾玉蟲”;《驚壇》“魚蝦不必避之,隨龍而行”。都是Gaga壹個人創造的新奇隱喻,這個也是。
李白還寫過《聽蜀僧瑞彈琴》。全詩只用了三句話,兩個意象,“壹觸即發,給我帶來了千谷松的氣息。我聽見他在清溪裏,聲音響成霜鐘。”相比之下,壹個像工筆畫,壹個像山水畫。粗的極致,淡的恰到好處,各有各的美,無法優雅。
這種比喻聲音的寫法在晚清老殘遊記中得到繼承和發揚。白牛的唱腔音調高達三四節,讓人仿佛看到了登泰山的場景,真是“越險越險”。這個描寫可以看作是“超越極限”的誘因,有藝術性,有生命力,可以壹窺壹等。
然而,這只是壹個結局。朝鮮詩歌的美,不僅僅在於寫出琴的美妙聲音,更在於聆聽。作者感觸良多,坐起人間,淚濕衣襟,“止之”,不讓其再演,以免“腸裏放冰炭”,忽冷忽熱,怎能禁之?壹方面無疑是誇張(故意誇張),說琴聲感人;另壹方面,作者從具體感受出發,突出了靈魂的* * *聲。秦樂的主題似乎也在傾吐韓愈的內心和人生。因為詩人結合他所處的時代和他半生的經歷,政治潮起潮落,官海沈浮。尤其是琴聲,讓我想起了他過去被拒絕,被降職,遠離,準備去死的日子。這不就是時代投射在詩歌上的折射嗎?我們可以從作者的言外之意中清晰地感受到當時內心顫抖的壹種潛意識存在。
這可能是蘇軾認定自己的體重為秦詩之冠的原因。
第三樂章:音樂之聲中的魔法王國。
——李賀《李平語錄》
李世貴他不愧為詩人。“暮衣破趙月秋,詩夜東方白”。他的《李平友語錄》用不同的方式為我們描繪了壹個神奇的音樂王國。其藝術質量遠高於同時代人顧況的《李平彈橄欖球之歌》和楊巨源的《聽李平彈兩首橄欖球之歌》,也被前人稱為“文誌”。
這首詩描寫音樂的傑出成就,不是因為它內容豐富,旋律優美,節奏明快;而是對音樂的隱喻,通過各種神話傳說來描述音樂的效果;創造了天地與不朽人物交織的藝術境界。將讀者帶入色彩斑斕、神奇的音樂王國。他這樣描述那優美的聲音:清脆如昆山玉,明亮如馮明九天,憂傷如蓮花淚,快樂如香草笑。此聲令魚舞蛟,連月宮裏的吳也感動得睡了;壹個優雅的聲音打破了拱頂;《女神補天》裏的沙礫變成了秋雨。
雖然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用各種美麗動人的傳說和事實來表現神奇的音樂境界。他的音樂典故有三個藝術成就:
第壹種是偷偷用。
這首詩是對音樂的隱喻,靈活多樣,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運用,都是用之不竭的。如《空山凝雲不流》含蓄地用了列子和唐雯所載秦青“挽歌,聲震樹木,十分鏗鏘”的道理;《素女的悲哀》編纂了《韓曙·郊祀錄》作為秘籍使用;《夢入聖山教老紀》偷偷把“搜姬神”作為夫人可以玩的東西;“老魚舞細浪及團子”,但《列子》和《唐雯》中有擊鼓彈琴的典故。至於《破巖》、《江鄂提珠》、《馮明》、《肖蘭》,兼容得幾乎找不到痕跡。但有壹點是明確的:作者在歷史的海洋中隨機編排,入筆,看似得心應手,實際上是經過仔細推敲,表達自己的需求。這篇文章提到了音樂,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壹個音樂事實。這說明作者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即使邀請了女媧,專家也沒有第二意見。認為李賀詩中的“逗秋雨”,不禁使人想起師曠《大雨上琴》的故事(《文藝界聚會》)。這裏的“雨”的對比,說明李平彈琴也能呼風喚雨,具有師曠的水平。為了誇大大雨,我想起天破了,下著傾盆大雨。也與《淮南子?《小明訓》裏的女神補天怎麽了;另壹方面,巖石的破碎大大加強了雨水的勢頭。這就是人們的感受。李平的力量似乎已經超過了師曠的大雨,這顯示了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但趙毅認為這句話雖然危險,沒有意義,只是覺得“不合理”,作者認為有失偏頗。“破巖”成為成語,可見其形象仍足以打動人心。
第二是模糊性。
除壹般事故外,實際功能有多種信息存儲。總的意圖是虛擬的,比喻性的,表示不同尋常的表演效果。說明李平可以和秦青的挽歌、江浙的快樂、素女的悲怨、師曠的彈琴、妻子的彈琴、古琴相媲美甚至超越。由於使用靈活,其功能不僅限於此。有時候也能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比如“空山凝雲不流”,就像李平演的時候那種空寂悲涼的真實環境;也像音樂的音樂效果。這種“很鏗鏘”含義豐富,用音樂效果的現實性來體現。即使是不直接產生音樂的典故,也包含了很多含義。《二十三絲動紫帝》是寫實的。有據可查,李平真的是靠彈琴感動了皇帝。不過我們也可以想象壹下,李平的生日,感動了太清宮裏的紫帝,這是道家說的,對仙界影響很大,還不錯。前者無非是對現實的隱喻和對人與神的隱喻,後者是對神與人的隱喻,魅力無窮。詩中的“秋雨”“武質”等其他典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是感情滿滿。
李賀是壹個充滿激情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熱情奔放。而詩中的許多典故也沾染了濃重的感情色彩。陰雲空,秋雨驟,江娥哭,龍龍舞,神仙不睡,鬼神動情,玉碎,花哭花笑。正如姚《山谷詩話》所言,“天地之神,山川之靈,皆有所啟發”,如“老魚舞細浪”,內涵豐富。老魚和瘦團子總讓人覺得無力飛躍,卻又隨波起舞。為什麽?音樂很感人。《雲凝不流》把很鏗鏘的被動變成了主動,雲變成了感性的東西,讓他懷念,讓他愛,讓他不想流。可以看出,在這首詩中,無論是人、神、鬼、神仙,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是抑郁、悲傷、哭泣、大笑、驚訝、舞蹈或跳躍,都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洋溢著詩人的激情。
李賀也是壹位精通音樂的詩人。“亭聞弦感病,藥袋送別龍。”熱愛音樂,甚至治病,有了這樣的生活基礎,再加上神奇的想象力,音樂王國非同壹般。想象的翅膀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召喚風、雨、雷電,驅趕鬼神,奴役草木為魚,調動日月星辰,創造出壹個光怪陸離的音樂世界,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蘇軾得其三,其紅墻賦中的洞聲“舞幽谷,泣孤女”,不能不說是學李賀的結果。正如杜牧所言,“鯨之搖曳拋,鬼之怪,不足為其幻。”
第四樂章:哼唱、低語——然後混合在壹起
-三首詩的比較欣賞
當我們欣賞這些美麗動人的音樂時,我們被詩人高超的藝術深深打動了。這種藝術的再現,似乎是我們聽到了唐代音樂藝術家們美妙的音樂,見證了他們耀眼的優雅。這是藝術的再現..詩歌和音樂,本來是壹家人,可以抒發感情,塑造形象,只是形式不同;但是藝術是相通的。詩人以其傑出的才華,再現了神奇的音樂藝術。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交響樂,反過來看看他們再現的藝術。
奧地利的漢斯·裏克在《論音樂之美》中說“所有對音樂作品的想象性的描述、刻畫和解釋性的說明都是具象的或錯誤的”。音樂的表現往往是具象的,這壹點他是完全正確的。禮記?樂記曰:“歌者無數,終如明珠。”孔《英達疏》“聲感動人,使人欲形於此”。馬蓉的《笛賦》也說“聽聲相近”,就是這裏的意思。因此,中國詩歌在表達音樂時善於運用隱喻。這三首詩也不例外。雖然都是寫同壹個主題的音樂,用的都是比喻,但由於詩人的思想和寫作風格不同,意境和風格也大相徑庭。
首先,比喻的側重點不同。
白詩重音,韓詩重形,李詩重典。當然不能壹概而論。其中,筆法是互通的,很明顯,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這壹點已經說明了,不用多說。
其次,塑造藝術形象的材料不同。
在《塞爾帕之旅》中,描寫了塞爾帕姑娘感人的表演,用了壹系列的形象比喻,如“嘈雜而急迫的話語”、“低語”、“在空氣中呢喃”、“在喉嚨裏流淌”等。這種比喻是基於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由此可見,詩人白居易的形象思維是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中,在熟悉事物的範圍內,所以他的比喻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李賀的《李平詩》用神話材料描繪優美的音樂,詩中的“江鄂哭竹怨”“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笑”等都是超現實的場景。詩人以其豐富的想象力、神話色彩和新穎的意境引人入勝;然而,韓的詩與前兩者不同。作者描寫音樂,不僅有童言、鳥語等各種音調,而且有英氣、柳絮飛舞、攀爬墜落的動作,屬於修辭學上的通感,正如韓愈在通感理論中對“那是他心靈的形狀”、“聽聲”的描述,把聽覺轉化為視覺。並說:“也許不僅聽覺與視覺相連,聽覺也與肌肉運動的感覺相連。隨著聲音的上下起伏,身體裏的“阻”、“落”、“拉”、“落”的感覺可以說是對的。它還描述了曲調由低到高的突然變化,白石用“壹股水流突然打破了壹個銀花瓶,跳出了鐵甲馬和武器的沖突和打擊”來比喻;李的詩是從“女媧煉石補天,石破地攪秋雨”來描寫的,韓的詩是模仿“劃船成壯士上戰場”。同樣是寫出感人的藝術效果。白詩中的“東船靜寂西船靜,我們看見白色的秋月進入江心”這壹句,就是把眼前的真實情景寫出來,歌曲以歡樂結束,明月當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多少河上的船只,感動了多少船上的聽眾。李世立詩中“吳睡桂樹,赤足斜飛濕寒兔”是寫壹段感動蒼天的婉約回味,連吳剛也陶醉了,忘了晴空寒,倚桂樹不睡,思飛,幻想翅膀。但從“推手止之,腸內冰炭無門”的親身經歷來看,韓詩襯托出了靈魂的* * *聲。
再者,在詩歌的結構和表達上,它們也各有特色。
《白石》是壹部完整的敘事詩。詩人先寫遇到塞爾帕姑娘,再寫她精彩的表演,最後寫她的人生經歷和自己的感受。寫羽管鍵琴的演奏也是從調弦、調音開始,然後是“她皺著眉頭,屈著手指,然後開始她的音樂”。最後將演奏的全過程、曲調的變化、演奏者的神態、音樂效果依次敘述,將人物和音樂形象刻畫在壹個緩慢而綿延不絕的畫面中,脈絡清晰。李的詩完全不同於這種寫作規律。除了前兩句介紹時間、地點、人物、樂器外,全詩主要篇幅都是用來描述音樂的表現和藝術效果。詩人沒有任何敘述和解釋的文字,只有壹幅跳動而生動的畫面,如《昆山玉碎》。第壹句講的是寫高音弦時尖銳清脆的聲音,下壹句講的是寫低音弦時舒緩的旋律,“壹言不發,全是浪漫”。雖然沒有外在的聯系,但全詩充滿了脈絡,內部節奏非常緊密。詩中的畫面往往以跳躍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比如影視手法的蒙太奇。而韓國詩歌則是另壹種方式。他壹口氣寫了十句,接連用了七個比喻,描寫演奏時音律的曲折,化無形為有形,讓讀者從具體的景物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正如洪邁所說,“韓、蘇兩篇公文,反復用比喻連起來,有七八轉”(《容齋三事》卷六)。然後作者收筆,著重描寫個人感受,從側面烘托音樂的藝術效果。相比之下,三首詩都以出色的音樂描寫而聞名,但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使是圖像相同的東西,也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書寫。比如韓的壹首詩,描寫鳳凰的叫聲“百鳥齊鳴,忽見孤鳳”,使鳳凰的叫聲鶴立雞群,而李赫則不然。他把鳳凰的啼哭和神話中的昆山玉、天上的紫帝、女媧的煉石、江娥的哭竹結合在壹起,寫出了壹個奇幻的世界,更是
最後,風格不同。
白居易作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力量,崇尚通俗、自然、通順的詩風,因而獨樹壹幟。他的詩“多為觸景生情,起於事,瞻於事,口若懸河,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趙翼《甌北詩話》)。李賀寫詩,管理慘淡,工作努力,但可以有創意。想象力豐富,往往不受形式和音韻的限制,是壹個大寫“自由詩”的人。所以他抒情,韻味十足,充滿幻想,構思巧妙,總是顯示出他空靈的魅力。詩風悲涼,悲涼,造成了壹種冷峻怪誕的風格。也是從屈曲發展而來。杜牧曾說,李賀的詩“蓋騷之苗,雖不可理,辭或過”很有見地。與白居易相對的韓愈,與其他流派不同。他主張“據實而行”,不抄前人,講求詞的推敲,善用怪詞,造危句,押危韻,以詞為詩,有明顯的散文傾向,從而形成了壹種奇特的風格。司空圖曾在詩歌中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了朝鮮詩歌的藝術。“韓國官員寫了數百首歌曲,但他們推動了這壹勢頭。如果雷電交加,他們會在天地之間緊握雙手。奇怪的東西得鼓勵呼吸。”葉燮在《原詩》中也說“其力大,其思及起尤為鼻祖”,不無公允。結合這些作品,不難看出他們不同的風格。
樂章結尾部
唐朝不僅詩歌發達,音樂也發達。許多詩人精通旋律。李白、王維、白居易、李賀等等。他們的藝術修養很高,所以他們為我們創造了壹個廣闊的音樂世界,多姿多彩,光怪陸離,美不勝收。正是這首美妙的音樂詩篇,構成了壹首雄壯的交響樂,也正應了《琵琶行》中的描寫:
哼唱著,低語著——然後混合在壹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入壹盤玉中。
願我們都認識珍珠,懂得生活藝術的真善美。
附:
1,琵琶掛
白居易
元和十年,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至松浦口,大半夜彈琴。聽其聲,有京都之聲。問男,本長安崇尚女性,向老而褪色的穆、曹學習琵琶,致力於做賈女。他命令釀酒師快速演奏幾首曲子。曲巴冉閔。自說年輕時開心的事;今天,我漂泊著,憔悴著,我遊走在江湖之間。我當官兩年了,覺得很安心,感覺自己搬離了家。因為長句,所以歌曲送給他們。凡612字,命曰《琵琶行》。
晚上,我在潯陽河上向壹位客人告別,楓葉和成熟的燈心草在秋天沙沙作響。
我,主人,已經下馬,我的客人已經登上他的船,我們舉起我們的杯子,希望喝——但是,唉,沒有音樂。
盡管我們喝了很多酒,但我們並不感到快樂,正在彼此離別時,河面神秘地朝著滿月的方向變寬了。
我們聽到了壹個突然的聲音,壹把吉他劃過水面,主人忘記了回家,客人離開了。
我們跟著旋律的方向,問了演奏者的名字,聲音中斷了...然後她不情願地回答。
我們把船移近她的船,邀請她加入我們,召喚更多的酒和燈籠重新開始我們的宴會。
然而,在她向我們走來之前,我們打了壹千次電話,催促了壹千次,她仍然把半邊臉藏在她的吉他後面,不讓我們看見。
...她轉動了調音栓,測試了幾根琴弦,甚至在她演奏之前,我們就能感覺到她的感受。
每壹根琴弦都令人沈思,每壹個音符都令人深思,似乎他壹生都在失意。
她皺起眉頭,彎曲手指,然後開始她的音樂,壹點壹點地讓她的心與我們分享壹切。
她刷著琴弦,慢慢地擰著,掃著,撥著,先是彩虹裙的空氣,然後是六個小的。
大弦像雨壹樣哼唱,小弦像秘密壹樣低語。
哼唱著,低語著——然後混合在壹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進壹盤玉裏。
關英言語間,花底滑,春水順灘流。
通過檢查它冰冷的觸感,這根弦似乎斷了,好像它不能通過;和音符,逐漸消失。
悲傷的深度和悲傷的隱藏,在沈默中比聲音告訴更多。
壹個銀花瓶突然破裂,湧出壹股水,跳出裝甲馬匹和武器的沖突和打擊。
在她放下撥片之前,她壹劃就結束了,所有的四根弦發出壹種聲音,就像撕裂絲綢壹樣。
東船靜寂,西船靜寂,我們看到白色的秋月進入了河心。
她若有所思地把它系在繩子上,站起身來,捋了捋衣服,壹本正經,彬彬有禮。
告訴我們她如何度過她的少女時代在首都,住在她父母的房子在蟾蜍山。
十三歲就掌握了吉他,她的名字在音樂家的名單中名列第壹。
宋經常教優秀的人才,她的美貌讓所有的領舞者羨慕。
武陵的貴族青年們如何慷慨地競爭,無數的紅綢被送給壹首歌。
鑲有貝殼的銀梳子被她的節奏折斷了,血染的裙子被酒弄臟了。
壹季又壹季,歡樂接踵而至,秋月和春風都沒有引起她的註意。
直到她的哥哥去打仗,然後她的姑姑死了,夜晚過去了,夜晚來了,她的美麗消失了。
門前的車馬越來越少,最後她把自己嫁給了壹個商人。
誰,首先撬錢,不小心他離開了她,壹個月前去浮梁買茶葉。
她壹直在河口照料壹艘空船,船周圍很冷。
有時在深夜,她會夢見她的勝利,被她滾燙的淚水從夢中驚醒。
她的第壹個吉他音符讓我開始嘆息,現在,聽了她的故事,我更難過了。
我們都不快樂,直到天盡頭,我們相遇。我們理解。熟人有什麽關系?!
壹年前,我離開首都來到這裏,現在是壹個生病的九江流亡者。
九江是如此遙遠,我已經整整壹年沒有聽到音樂,既沒有弦樂也沒有竹聲。
我住在坎口附近的壹個低濕度地區,房子周圍都是苦澀的蘆葦和泛黃的燈心草。
早上和晚上在這裏能聽到什麽?布谷鳥流血的叫聲,猿猴的嗚咽聲。
在繁花似錦的春天的早晨和月光照耀的秋天的夜晚,我經常拿起酒,獨自壹人喝完。
當然還有山歌和村裏的風笛,但它們粗糙刺耳,在我耳邊刺耳。
今晚,當我聽到妳彈吉他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聽覺被美妙的音樂照亮了。
不要離開我們。來,坐下。再為我們演奏壹次。,我會寫壹首關於吉他的長歌..
...她被我的話感動了,在那裏站了壹會兒,然後又坐下來拉她的琴弦——它們聽起來更加悲傷了。
雖然曲調與她以前演奏的不同,但所有聆聽的人都捂著臉。
但是他們中誰哭得最厲害呢??這位九江官員。我的藍色袖子濕了。
2.聽時穎彈鋼琴
韓愈
就像壹對親密的小孩子交頭接耳壹樣,我和兩位漂亮的朋友書記有壹場黑暗的談話。
像風壹樣天馬行空,旗幟是誰在歌唱,壹個戰士喜歡揮舞著他的劍和國王戰鬥。
浮雲柳絮無根,
世界又廣又遠。
有幾百只鳥,突然我看到壹只孤獨的鳳凰。
妳不能爬上這條線,
失寵墮落。
我有兩只耳朵,就不用聽屌絲了。
聽妳音樂的鋼琴聲突然升高,震得人坐下來都低了。
慌亂中,我伸手去擋下巴,眼淚早已經奔湧到眼眶裏流啊。
聰明又真誠,冰炭都買不到我
3.李平的語錄
作者:李賀
伍肆蜀張彤高秋,空山凝雲不流。
江玥為素女的悲傷哭泣,而李萍在玩中國。
昆山玉碎鳳鳴,芙蓉哭,香蘭笑。
十二門前寒光融,二十三絲動紫帝。
女媧以煉石補天,石破地攪秋雨。
夢入聖山教天神,老魚舞細浪團子。
吳睡桂樹,赤足斜飛濕寒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