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馬尾造船廠的輪回與演變

馬尾造船廠的輪回與演變

1866年8月9日,執迷於洋務,想自己造戰船加強海防的閩浙總督左從福州出發,到40裏外的馬尾鎮去勘查籌劃中的船政局舊址時,看到了壹個地勢險要的天然良港。

馬尾鎮前面的麻江,是閩江的壹條支流。“水清土實,可深達十二尺,潮漲兩倍。”地方

馬尾,位於麻江北岸,距閩江口百余裏。沿河島嶼眾多,群峰攀河。“幾十年來,外國船只和膠合板船,經常停泊在海口,非本地人和長期居住在港口的外國人無法靠自己到達省城。”

40華裏的距離並不算遠。對於在福州工作的閩浙總督來說,航務局的監管工作並不辛苦。這樣看來,似乎福建船政局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遠東第壹造船廠都落戶馬尾了。

幾個月後,左被朝廷選調到陜西和甘肅平定叛亂。這位在近代歷史上曾經大權在握的洋務大臣,選擇了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代替他處理海運事務。幾個月後,當沈葆楨獨自壹人來到馬尾鎮與村民商討征地補償事宜時,沒想到朝廷的方案遭到了村民的激烈反對。即使朝廷提供了豐厚的補償,村民們也不願意出售劃入船廠的近600畝土地。

壹怒之下,被亂石瓦礫趕出村子的沈葆楨調來幾艘炮艇,停在麻江,威脅村民交出肇事者,否則就用火攻村子。最終,在砍殺兩名帶頭肇事的村民後,農民接受了法院開出的條件,建設用地被征收。

除了沈葆楨,左還選擇了法國軍官日依戈。雙方簽訂勞動合同後,日依格帶著他在自己國家找的壹幫木匠、鐵匠、鎖匠漂洋過海,來了個奇怪的馬尾辮。對他們來說,這更像是壹個天堂。這些在歐洲過著清貧生活的年輕技術工人受到了清朝的優待。他們每月的工資高達每天1000兩,是清朝壹個高官的幾十倍,普通工人每月也有200多兩。幾十年後,當他們的合同到期時,這些人回到了法國,他們從壹開始的壹文不名變成了暴發戶,並在法國購買了土地和股票。

海運事務局於1866年2月23日正式破土動工,次年7月沈葆楨走馬上任。根據日壹格的記載,“工廠裏的第壹批工人看到了壹條既沒有外國機器也沒有工具的河流...地裏唯壹的小房子變成了鍛造車間,屋裏的兩個鐵爐立刻生起了火,用中國的錘子開始了工作。第壹枚釘子就是在這裏制造的。”65438+1960年代,是清朝壹心推行經濟改革的時代,宰相衙門建立。作為事務大臣,他主管外交、貿易、海關、訓練新軍、文同博物館,還從事築路、采礦、制造等事務,掀起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熱潮。從1866到1869,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在此背景下,擁有2000至3000人口的馬尾造船廠迅速崛起於馬江之畔,占地600畝,設備齊全,規模宏大,在遠東首屈壹指。

此後30年間,馬尾造船廠為清朝建造了40艘,占當時國內總數的70%,並組建了第壹支海軍艦隊——福建海軍,為北洋、南洋兩個海軍師裝備了大量的艦艇和將領。在此期間,清朝的三個水師分別經歷了中法馬江海戰和中日甲午海戰,輸給教他如何造船建軍的法國老師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輸給同樣是剛剛起步的日本海軍,讓國人汗顏。1907年,清政府下令蕭瑟船政局停止造船。

1911年,辛亥革命風起雲湧。動蕩的局勢下,造船業壹直無人問津,馬尾造船廠壹度淪為廢鐵銷售商。“三五匠人蓬頭垢面,菜品慘淡。”直到1949,又過了30年,隨著政權的更叠,馬尾造船廠又陷入了砸-修-砸的怪圈。在此期間,壹個* * *換了近20個領導,修了軍艦,造了商船,甚至造了中國第壹架飛機。

1950年,解放軍進入馬尾時,船廠壹片荒涼,雜草叢生。只有壹個渦輪車間破舊的廠房和滿是淤泥的碼頭提醒著人們,這裏曾經有過“遠東第壹造船廠”的輝煌。經過四年的勞動,幾百萬塊磚頭和幾十噸廢鋼被工人們從地下挖了出來,幾枚留在原碼頭草地上的未爆炸炮彈也被清除。老工人周德成說:“光是我們挑的磚,就蓋了4棟***70職工宿舍,3排36間辦公室。”

解放後,因為臺灣省問題,福建成為對臺前線,不適合大型軍工企業。從此河道淤泥堆積,馬尾造船廠復興無望。

這些磚頭和廢鋼是造船廠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值錢的東西。馬尾造船廠的巨大建築有的毀於戰火,有的因風雨侵蝕而倒塌。現在能看到的只有法國人建的發動機車間。那些熟練的技術工人和幾代人積累的造船圖紙和經驗都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