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作者匿名,大部分無法考證。它們由尹吉甫收集,由孔子編輯。它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中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後人奉為儒家經典。
儒家“六藝之大”之壹的《詩經》,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11世紀至前6世紀)收入500余年的詩歌。寫於春秋中期,原名《詩》,所以整數稱為《詩三百零五》。
自漢代以來,儒家學者將《詩經》視為經典,列入五經,其原本的文學性質成為與政治、道德密切相關的教科書,又稱“詩教”。漢代毛亨、對《詩經》進行了註釋,故又稱《毛詩》。
擴展數據
《詩經》中的305首詩分為體、雅、頌三部分。“風”就是地方風、風謠,也就是各地的民歌。《風》收錄了15首地方民歌,即《十五國之風》,共160篇。
《雅》是壹首正式高雅的音樂,是壹首正統的宮廷音樂歌曲。“雅”分“雅”(用於盛大宴會)和“雅”(用於壹般宴會),壹書105條。
“頌”是壹種祭祀音樂歌曲,用於帝王廟中祭祖、祈禱、贊美神靈。現有文章40篇。《詩經》中的305首詩廣泛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學藝術,被譽為古代社會的生活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深遠。
百度百科-詩經(中國最早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