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詩歌之國,詩歌幾千年來壹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歌是怎麽產生的?原來,在文學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了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給別人或下壹代記憶和傳播,就編了韻文。據聞壹多先生考證,[詩]和[誌]本來是同壹個字,[誌]從屬於[士],從屬於[心],說明停在心裏的其實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獻的幫助,就不需要死記硬背了。這時候所有的文字記錄都叫做【記錄】。渴望是詩歌。心中有抱負,說話如詩。
歌名是怎麽來的?詩歌和歌曲不是壹回事。歌曲是人類勞動同時產生的,遠在文學形成之前,也遠早於詩歌。起初,我們只用嘆息來表達情感,如啊,xi,哦,唉,等等。當時這幾個字都是同壹個音念的:“啊”。宋是形聲字,用“可”發音。在古代,[歌]和[啊]是同壹個詞,人們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做作曲。所以,歌名壹直沿用。
既然詩和歌不是壹個東西,為什麽後來把它們連在壹起,叫做【詩】?只要我們了解他們的關系。宋起初只用簡單的感嘆詞來表達情感。隨著語言的出現,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漸加深,情感更加豐富,用幾句感嘆詞來表達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歌曲中加入了內容詞來滿足需要。文字出現後,詩與歌的結合更進壹步,出現了用文字寫的歌詞。這時,壹首歌包括兩部分:壹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是詩意的,值得回味的。也就是說,詩是有音樂的歌,沒有音樂的詩。原詩可以配樂唱。歌是詩,詩是歌。詩詞歌賦的結合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已經討論了很久。
毛詩序:“心即誌,言即詩。”情感在心中運動,在言語中形成。如果言語不夠,就悲嘆吧。如果單詞不夠,就唱誦它們。如果歌曲不夠,我不知道如何跳舞。“《尚書》:“詩言誌,歌不語”,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系。因為這種情況,後來人們把詩和歌並列起來稱,而目前,詩已經成為詩歌的代名詞。
v詩第壹是什麽時候?
在古代,詩歌最初被稱為“章”或“章”,而不是“頭”。比如中國最早的詩經叫《三百首》,屈原的詩叫《九章》,詩叫《第壹》,最早出現在東晉初年。當時有壹個詩人叫孫綽,他在《哀樂詩序》中寫道:“哀莫大於心死,不如作詩。”壹位名叫智通的人在《道教詠詩序》中寫道:“壹首關於聊天的詩”。此後,人們壹般稱詩歌為第壹。
v詩人的來源
“詩人”這個詞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怎麽才能證明呢?《楚辭九論》註曰:“慕詩人遺風,望以素食。”《正字通》註曰:“屈原之所以是詩人,是因為他是壹個荒淫者,他的文字是令人擔憂的。”這是詩人之後該詞最早的提法,從此詩人成為兩個漢族人共同使用的名詞。辭賦興起後,詞人壹詞應運而生。楊子雲的《法眼》。我的《子篇》說:“詩人賦有規矩,辭者賦有美醜。”用“則”和“吟”來區分詩人和詩人,說明了在現漢,詩人被視為高貴,詩人被視為低賤。
六朝以後,社會非常重視辭賦,認為詩不可上,賦不可下,於是產生了“詩人”壹詞。從戰國到盛唐,詩人、詩人的稱號都是受人尊敬的。
五、古詩中二字至十壹字的開頭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從古到今,有幾千萬首詩,除了因為各種原因失傳的,保存下來的依然浩如煙海。詩歌和任何事物壹樣,有壹個萌芽、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葛覃》據說是黃帝時代的歌謠,是公認的原始社會詩,是二言詩的開端。《詩經·遊篇》是壹首三言律詩的開頭,即“搖蒼鷺,蒼鷺飛,囫圇吞棗,醉歸故裏”。《易經》是四言詩《包桑》的開頭。甲骨文“西來雨,東來雨,北來雨,南來雨”。《詩經》是六言詩“伯母思其金(三田字之上,其下),伯母思其郁”的開頭。《詩經》中的鹿鳴以七言律詩“我有目的地喝酒,我帶著壹顆樂言客人的心”開始,《詩經》中的八言律詩“我不敢幫助我的朋友逃跑”是在十月之交。《詩經·昊天有天命》以壹句九字詩開頭,“二後,吾將不敢為王。”杜甫的詩“少年未成名即老”也是壹首九言詩。李白十言詩的開頭,“黃帝在景山鑄鼎煉丹砂,煉丹砂成飛龍於太清家”。蘇東坡十壹言詩“山中故人邀我回”的開頭
題v詩考辨
中國題畫詩的出現壹直被認為始於唐代,創始人是杜甫。
首先,什麽是題跋詩?如果說題畫詩指的是題寫在屏風上的詩,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也只是在唐代。如果不具體指題畫詩,而是把不直接題畫詩看做題畫詩,如詠畫、題畫詩、題畫扇、題畫詩、題畫詩,那麽,根據現有資料,六朝時就有題畫詩了。
比如漢晉南北朝的三國誌詩中,有東晉葉濤的三首詩,其中壹首是:“七寶畫團扇,皎潔明月。”和郎在壹起是夏天,但記得對方就忘不了對方。雖然比較簡單,但確實是畫迷的唱法。
特別是梁至北周傑出的詩人庾信,在梁代寫下了25首“畫屏”詩,生動地描繪了畫屏上的美麗畫面,在繪畫詩歌創作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見,中國的題畫詩在六朝就已經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