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內容來自詩《牧神的午後》。《牧神的午後》是斯特芳·馬拉美寫的壹首詩。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作品評價:《牧神的午後》在詩歌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它與蘭博的《醉舟》和瓦列裏的《年輕的命運女神》是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作。而且,根據瓦列裏的評價,它仍然是“法國文學中無可爭議的最美的詩”。
作品欣賞如下:
這部集象征、暗示、夢想於壹身的傑作,是馬拉美從1865開始創作的,直到十壹年後的1876才出版。初稿名為《牧神即興》,後改為《教神獨白》,最後命名為《牧神午後》。全詩以牧神自問自答的抒情獨白形式寫成。
這首詩的主人公農牧之神來自羅馬神話。他頭上有壹只角,腰以下有壹只羊腿。他是壹個半人半羊的神,掌管農業和畜牧業。他住在山野之間,生性放蕩。神話中牧羊人追求壹個水仙子(或林澤仙子),仙子無處藏身,化為蘆葦。從此,牧羊人便以蘆葦為笛,依靠蘆笛來抒發感情,並與蘆笛結下了不解之緣。
詩中描述的環境是意大利南部的西西裏島。那是壹個炎熱的夏日午後,空氣悶熱,風吹得受不了,泉水也快幹涸了。聽到那清涼的汩汩聲該有多誘人啊!夏天的炎熱使農牧之神昏昏欲睡。在昏昏欲睡中,他突然聽到了珍珠飛濺的聲音,看到了水仙子們在水中嬉戲的美麗景色。
但這是夢還是醒,是真實的經歷,是空洞的願望,還是“玫瑰理想的幻覺”?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雖然我覺得很清楚,但是空氣很困,所以還是留下壹堆疑問。
馬拉梅說:“如果妳想保持某種東西的神聖,妳就得讓自己籠罩在神秘之中。”因此,詩人在這裏運用了多變的意象和閃爍其詞的語言,營造出壹種模糊的意境。
也許在這個悶熱的下午,根本沒有潺潺的聲音,只有蘆笛的聲音傳遍了山野,變成了“旱雨”。然而,這並不像壹場夢。西西裏的岸邊可以作證,被蘆笛嚇跑的不是壹群天鵝而是壹群水仙花,牧羊人胸口留下的疼痛也可以證明他的經歷不是虛的。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下午給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