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學習背誦童謠,豐富“遇見”、“觸摸”、“飛翔”等對應詞語。
2.通過玩手指遊戲和壹起表演來感知、理解和表達兒歌的內容。
3.願意和同齡人合作,壹起表演。
活動準備:
1.老師用娃娃:小鳥、蝴蝶、蝸牛、螞蟻等。(改成小狗、兔子、魚、烏龜的圖片)。
2.兒童手指娃娃:鳥是指有兩只手的娃娃。(改為:老師用的兩根鳥手指)
活動流程:
(壹)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兒歌的作用。
1.知道鳥指。
老師:這是誰?它會做什麽?
(2)教師在手指情侶的幫助下示範背誦兒歌。
1.老師邊示範手指邊朗誦表演《小鳥》。
2.在談論“壹只小鳥”時,老師展示了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鳥紙娃娃。
3.講“兩只小鳥”時,老師展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鳥紙娃娃。
4.講“見面點頭”時,老師左右手指上的紙偶上下擺動,以示點頭。
老師:這只鳥什麽時候點頭的?(加強並重復“見面點頭”)5。講“妳親我,我親妳”時,老師左右手手指靠在壹起,做出親昵的手勢。
6.講“碰,碰,飛走”時,老師左右手手指先輕輕碰壹下,再分別飛來飛去。
(3)教師帶領孩子壹起背誦兒歌。
1.孩子們和老師壹起背誦兒歌。
2.老師和幼兒用背誦的方式背誦兒歌。
3.孩子們把鳥手指放在左右手的食指上,邊讀兒歌邊表演。
4.每個孩子找壹個同伴分別扮演小鳥,壹邊讀兒歌壹邊表演。
(四)教師啟發孩子模仿兒歌。
1.老師:除了小鳥,還有哪種小動物會快樂地相遇?
2.如果小朋友說的動物是老師準備的手指木偶,老師會表演木偶,帶領小朋友背誦模仿童謠(改為:根據小朋友說的動物,老師會展示相應的圖片,帶領小朋友壹起背誦模仿童謠)。在這個過程中,提示孩子說出準確的動詞。比如“摸,摸,爬走。”“摸,摸,跑。”……
3.孩子和同伴再扮演角色,邊表演邊讀戲仿兒歌。(改為:邊做動作邊讀兒歌)
活動擴展:
1.區角活動:將材料放入語言區,區角遊戲時繼續講兒歌。
2.家庭教育:建議家長和孩子合作,邊讀兒歌邊玩手指遊戲。
活動評估:
在我們的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創造壹個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得到積極回應的環境。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註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和回答,建立親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孩子有什麽想說什麽,願意把自己的問題或意見傳達給教師,教師要及時給予正確的回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次活動語言教學活動“小鳥”中,我非常註重培養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
《小鳥》是壹首節奏簡單、形象動感、朗朗上口的兒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形象直觀思維。結合他們的發展水平,我把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放在學童謠後的模仿上。為了讓孩子們對兒歌感興趣,他們很快就學會了兒歌,活動壹開始就展示了紙娃娃。孩子想學童謠,就要肯開口。把壹個小紙娃娃拿到妳的手指上。手指的動作帶動畫面靈動,小朋友很喜歡。第壹次讀童謠的時候,已經有小朋友開始跟我說了,甚至有小朋友自發的用兩個食指做鳥來學童謠。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非常積極,壹個小小的紙娃娃,讓孩子主動探索和學習,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願意說話。孩子們學會童謠後,我問他們:“妳們覺得,除了小鳥,還會遇到誰?”聽到整個問題,孩子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說:大象會相遇,有的說:老虎會相遇,等等。孩子們正在談論大型動物。雖然他們說的和預設的目標不壹樣,但我沒有說“不!”我問:“有些小動物會不會互相遇見?”孩子們說有小烏龜、兔子和小魚。我繼續問:“那天飛機上還會遇到誰?”這時候小朋友說有蝴蝶,蜻蜓之類的。這種情況下,大家壹起說話,敢說話,就有了這樣壹首童謠:
“壹只小白兔和兩只小白兔壹見面就點頭。妳吻我,我吻妳。摸,摸,跳開。”“壹只小烏龜和兩只小烏龜見面就點頭。妳吻我,我吻妳。摸,摸,爬走。”放開孩子,信任孩子,給孩子壹個寬松的氛圍,讓孩子暢所欲言,大膽發言,我們會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