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出自唐代作家劉禹錫。他常年患病,臥床不起,無法親自欣賞絢爛的景色和春天的到來,所以寫下了這首感慨萬千的詩。
全詩
揚州樂天第壹次見面。
作者劉禹錫,唐朝
群山蒼涼,群山沈寂了二十三年。
回來是人,我和柯藍人壹樣,只會吹笛子,空自惆悵。
在船的壹邊,千帆競賽;病樹之首,萬年沐逢春。
今天,聽妳唱壹首歌,喝壹杯酒,振作起來。
翻譯
巴山楚水荒涼之地,23年的無聲流放。只會吹笛子寫詩,很失望。等我回來,事情就不壹樣了。我像個爛人,沈我船,競千帆;病樹前,逢春。今天聽妳唱歌,借杯酒暫時振作壹下。
給…作註解
(1)賞答:這個意思是用壹首詩來回答。用詩來回答。獎勵:謝謝。
(2)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3)見禮:給(我)。
(4)巴山楚水:指川、湘、鄂。在古代,川東屬於巴基斯坦,湘北和湖北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謫後,輾轉郎州、連州、夔州、賀州等偏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來指代這些地方。
(5)二十三年:從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二年(826)冬被召,約22年。因為流放地離北京很遠,實際上要到第二年才能回到北京,所以說是23年。
(6)棄子:指遭受貶謫的詩人本人。地點:地點。棄:降級(zhé)。
(7)懷舊:懷念老朋友。
(8)吟:唱。
(9)《溫蒂賦》:指西晉湘繡的《老賦之思》。三國曹魏末年,項修的好友嵇康、陸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後來,湘繡路過嵇康、陸安故居,聽到鄰居吹笛子,不禁心酸,於是寫下了《思舊》。序言裏說我路過嵇康故居,想起他寫這篇賦。劉禹錫用這個典故來紀念死去的王、柳宗元等人。
(10)到達:到達。
(11)範翔:稻香。轉:副詞,反之。
(12)人:指晉人的皇家素質。相傳晉王上山砍柴,看到兩個男孩下棋,就停下來看。到比賽結束,他手裏的斧柄(克)已經爛了。回到村子裏,我意識到壹百年過去了。我同時代的人都去世了。作者用這個典故來表達自己被貶23年的心情。劉禹錫也用這個故事來表達世態炎涼,人事完全不同,接下來的壹年就像是遠離家鄉的世界。
(13)沈船:這是詩人把沈船比作病樹。
(14)邊:邊。
(15)壹曲指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
(16)常(zhǎng)精神:振作起來。龍:成長,加油。
做出贊賞的評論
在這首詩中,劉禹錫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法。第壹聯,詩的第壹層,首先寫的是無辜被貶的經歷,為全詩定下了憤怒的基調。這首詩的第二層對聯,通過對遇難者的哀悼和他回到家鄉仿佛與世隔絕的場景,加深了憤怒。第三層詩歌頸結,推開壹步,把自己的隕落和暴發戶的崛起相提並論,詩人的上進心達到了頂峰。對聯,詩的第四級,急轉直下,表示不消極氣餒。要精神飽滿,積極進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我鼓勵結束。層層深入,簡潔深刻。怒而不淺,情而不深,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劉禹錫在這首詩中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毅力,給了後人很大的啟發和鼓舞,所以從古到今壹直傳誦,為人們所稱道。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作者劉禹錫在貶謫歸來的路上遇到了白居易。他們在官場上是同道中人,都壹起經歷過多次的保級。然而,白居易的運氣終於改變了,他被任命了。相對而言,歷盡滄桑的劉禹錫還是比較麻煩的。相比之下,他的心情有些壓抑和淒涼。從上壹句“下鄉如爛柯”可以看出,他雖然在文壇上表現出了野心,但這樣的人生境遇還是讓他有些失望。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河南洛陽人,祖籍中山王劉勝(匈奴後裔)。唐代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被稱為“詩人”。
劉禹錫出生於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先任太子校官,後移淮南記錄處參軍,後加入杜佑幕府,深得杜佑信任和器重。杜佑入朝為丞相,劉禹錫也移監帝國。貞元末,他加入了以太子王為首的“二王八馬”政治集團。唐順宗登基後,劉禹錫參與了“永貞革新”。創新失敗後,屢遭貶謫。會昌二年(842),遷為太子座上賓,死於洛陽,享年七十壹歲。他被追贈給戶部大臣,葬在滎陽。
劉禹錫詩文俱佳,題材廣泛。他與白居易並稱“白柳”,與柳宗元並稱“劉瀏”,與魏、白居易並稱“三傑”。留下了《陋室銘》、《支竹詞》、《楊柳枝詞》、《武夷巷》等名作。劉禹錫的三部哲學著作《天論》論述了天的物質性,分析了天命論的來源,天命論是唯物主義的。著有《柳夢德文集》和《劉斌科文集》。十八卷詩集,現為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