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描述尋根尋祖的詩歌

描述尋根尋祖的詩歌

1.尋根尋祖詩

壹首尋根尋祖的詩1。尋根問祖的故事。

1976年秋,美國出版了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寫的家族史小說《根》。

作者聲稱,經過12年的考證,他追溯到他的祖先昆塔·肯特(Kunta Kent),壹個被來自非洲西海岸的白人奴隸販子帶去當奴隸的黑人,並描述了他作為壹個自由人在非洲的生活,他和他的後代在美國奴隸制下的苦難,以及他們獲得自由後這個家庭的經歷。這本書壹出版,就成了暢銷書。同時也引起了相反的評價,成為激烈爭論的焦點。因此,根源問題是壹個具有高度社會意義和學術性質的事件,值得研究和探討。

2.黃《德鎮公宗詞》尋根問祖。

黃姓是中國古代姓氏之壹,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省信陽地區潢川縣)。

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該在河南省潢川縣西部地區。楚國滅了黃國之後,黃人就散到了四面八方。壹部分人向北逃到了河南中部,其中壹大批人被迫遷往楚國(今河北省)腹地。今天的黃岡、黃陂、、黃梅等地,經過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不斷遷徙繁衍,黃姓在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福建、廣西等地形成了貴族家族。宋代有黃千山,他的九個兒子分散在廣東各地,多在梅州,後來發展成為廣東最流行的姓氏。北宋末年,金入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蓮南遷杭州,後成為杭州氏,在漳浦、饒平、陸豐等地有分支。宋元時期,黃自稱興盛於福建、廣東,明末清初開始遷臺。後來很多人流傳到國外。黃姓是中國典型的南方姓氏。

壹個大廳的名字

《賀寬湯》:巴荒是漢代的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員非常嚴肅,而巴荒是寬大獨立的。當宣帝被宣布為皇帝時,他擔任鄭挺(司法官),並因某些事情而被監禁。從官方到民間,都為他的冤屈呼籲,終於平反昭雪。

《江夏堂》:後漢黃翔幼時去世。他對父親最孝順。他夏天用風扇給父親的涼席降溫,冬天給父親的被褥取暖。人們稱贊他孝順:“大話西遊,江夏黃桐!”

黃姓的唐名還有“泗涇”、“義敦”、“敦睦”、“池昌”等。“池昌廳”是以黃八首詩末尾的“池昌”二字命名的。

3.清明尋根問祖作文500字。

古人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死。對不起,餐館在哪裏?牧童指杏花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好像清明節快到了,清明的腳步也不遠了,只剩壹步之遙。

因為,清明節住在學校,而不是家裏。在家裏,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清果,真的很好吃!而且我不能在家裏和家人壹起下鄉掃墓,給逝者拜年,給他們拜年,送家常菜山珍海味——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學習更好,學業有成。

於是,周六,父親在優秀範文的版權人家裏很是空虛,決定帶我回老家給奶奶掃墓。我馬上拿著家裏做的清明果,拿了壹個籃子,在下面鋪了壹張幹凈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清明果鋪在裏面,以免發生意外的“意外”。最後,我把籃子放進了汽車的後備箱。壹切準備就緒。我全家都上了車。車子在顛簸的山路上不停的顛簸,然後我想起了後備箱裏的美味。我非常擔心和擔憂。我告訴父親開慢點,尤其是在坑坑窪窪的地方。我們慢慢地走著車,就像老牛拖著腿壹樣。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把清明果拿出來放好。我接過香,深深地鞠了壹躬。我向奶奶拜年,向他詢問優秀範文的版權問題。做完中華民族的禮儀,我拿出鞭炮,響了起來。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壹樣,e 69 da 5 e 887 aa 7a 68696416f 3133333738336把我哥嚇哭了。後來我在墳前默默許了個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在學習上取得更快的進步,壹家人生活幸福,身體健康。”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太有意義了,太不尋常了,太有趣了,太不尋常了。有活動,有知識,有美食。它與其他節日不同。比西方節日有趣深刻多了。

4.壹篇急於尋根問祖的文章,至少要快600字。如果滿意,給個獎勵。

尋根問祖

農歷6月16日,我媽生日,哥哥姐姐們決定和我爸媽壹起坐車出去,去看看他們的祖屋。他們總是聽父母說,他們的祖先去過遼寧興城,後來到了吉林。於是大家吵著要回老家。興城——濱海和濱城,都是古色古香。興城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它就與中原文化和中央政府緊密相連。根據仙靈寺、紫毛山、湖仙洞等古遺址發掘的文物,證明我們的祖先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在這裏生活了。殷商時期,興城屬於壹個孤立的竹國。西周是燕國的北部。戰國屬遼西郡。秦統壹六國後,興城歸幽州遼西郡柳城、土河、海陽管轄,後歸遼東管轄。東漢末年,局勢被烏桓占領。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軍擊敗烏桓、柳城(今朝陽以南),局勢得到恢復。三國時期,屬李衛長賓土縣。西晉兗州的吐河縣、昌黎縣。東晉十六國時期,屬延平府(位於黟縣)昌黎縣(位於朝陽市)。南北朝時屬北魏潁州柳城縣;後屬瑞州柳城、淶源兩縣。唐朝末年,他被困在周琦。遼代兗州位於今興城河中下遊(治所今曹莊鎮海口),遼聖宗八年(公元990年)設興城郡,這是興城名稱的最早由來。進士屬北京路(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市)。元朝時,興城為廢郡,分別隸屬錦州和瑞州。明屬遼東,統帥是寧。到了清朝,魏被撤州。1913(民國二年)寧遠府改為寧遠縣。1914 65438+10月,因與山西、湖南、甘肅、新疆等省的寧遠縣同名,遼代後改稱興城縣。先下奉天,後下錦州。建國後為興城縣,隸屬遼西省,後改為貢井,為遼寧省陡餅谷的皮栓宮。1986 65438+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興城縣,省直管縣。後來歸葫蘆島市管理。

我76歲的父親出生在距離興城十幾公裏的九門鄉壹個叫劉屯的小山村。那是我奶奶家,而我們姓郭的住在草白溝,離劉屯不遠。這裏全村都是郭,按統壹族譜“千古長春,家宴祖籍”,到我這壹代,正好是春字。父親七歲就離開了這裏,我那博覽群書,記憶深刻的父親居然還記得。寧靜的山村其實是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