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如何定義所謂的“好人”?

如何定義所謂的“好人”?

“好人”這個詞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定義:廣義的好人和狹義的好人。

所謂廣義的好人,其實就是遵守規則的人。不管壹個人的內心是怎樣的,只要他主動或被動地維持秩序,就可以稱之為廣義的好人。可見社會約束對人的重要性。約束越強,越正確。那麽壹個社會好人越多,社會關系就會越和諧。

狹義的好人呢?這個取決於自身的性格特點。

壹個願意以成就他人的方式與他人形成親密關系的人,就是狹義的好人。

這個邏輯關系是這樣闡明的。

首先,很難區分好人和壞人,因為好人會做錯事,壞人會做好事。好與壞都是主觀的。社會越復雜,人與人之間的區分就越困難。

但是,仔細了解壹下,好人做錯事也會有負罪感。有人會問,壞人做錯事就沒有負罪感嗎?

號碼

首先,這個是非是建立在社會標準上的。歸根結底,內疚是壹種恐懼情節。做錯事違反了群規,害怕自己被排擠。所有優秀的人都有這種特質。

壞人做壞事怕被揭穿就會感到恐懼,但那不是內疚。

內疚只是眾多恐懼中的壹種。內疚是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被自己接受的感覺。也就是說,產生負罪感的人接受了這種負罪感,願意降級來化解這種負面情緒。

例如,壹個謙卑道歉的例子。

壞人感到恐懼,擔心被群體邊緣化。但是我壹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不認為自己有錯,我只是單純的害怕群體中其他個體的攻擊和指責。

如果沒有人責怪他,他會繼續完全為所欲為。如果有指責但沒有嚇到他,他會用暴力來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

所以現在好人的定義是能有負罪感的人。這顯然不是最終答案。為什麽好人會有負罪感?

首先,對錯是壹種社會標準,只有理解了標準,才能衡量自己。好人堅持標準,壞人視規則如無物。罪惡感在壹定程度上接受性支配。

所以內疚是壹種理性?理智是後天知識培養的結果,也就是說,能有負罪感的好人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罪惡感來源於同理心,這是人格的壹個範疇。同理心是站在他人立場上為他人考慮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主要來源於先天。

同理心來自於與他人形成親密關系的自然願望。這類人害怕疏遠,某種程度上渴望親密,希望以不被拋棄來換取彼此的成就。請註意這壹點。所以他們願意為對方而活。

回到我們的答案,

壹個願意以成就他人的方式與他人形成親密關系的人是好人。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好壞的定義有些模糊是因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憂郁情節,也就是移情作用。對規則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壹樣。

確實有後天因素,因為妳要學習規則。

但絕不是像有些人宣揚的那樣,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大多數情況下好與壞是可以明顯區分的。而先天因素占據主要地位。

但請註意,並不是所有想親近的人都是好人,前提是他們在某個方面達到了對方。也有很多人想形成親密關系,但是是以互相傷害的方式。他們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壓制、恐嚇對方,讓別人成為自己彰顯地位、釋放攻擊性的工具。其實就是讓別人成就他。

這樣的人不僅是壞人,更是陰險的壞人。

其實,壹個好人的誕生,不壹定能達到互惠互利的結果。本質上也是為了避免孤獨。因為沒有情感的標準,很容易過火。所以我們需要社會標準來制衡。這也是為什麽優秀的人在具備先天條件後,還要後天學習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要想成為壹個好人,必須要有良好的身心基礎,不能靠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