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什麽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什麽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唯物主義1。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1)物質決定意識: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第壹,意識第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個原則要求我們思考問題、做事情,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到主客觀具體歷史的統壹。這個原則和方法論要求我們註意以下幾點:(1)壹切從實際出發,即要求我們以客觀實際的事物(事實)為根本出發點來思考問題、做事情。即根據客觀事實決定自己的主觀思想,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反對基於主觀性的錯誤觀點和做法。(2)如何真正做到壹切從實際出發。真正做到這壹點並不容易。既要堅持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反對主觀主義,又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聯系的、發展的、綜合的觀點,反對形而上學的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同時,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自覺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的行動,分析和處理我們遇到的壹切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實際出發,實現主觀和客觀具體歷史的統壹,從而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3)主觀和客觀是具體歷史的統壹。具體的統壹是靜態的,歷史的統壹是動態的。因此,既要實現主客觀的具體統壹,又要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實現主客觀的歷史統壹。(2)意識對物質有動力作用。意識既能正確反映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又能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指導人們有效地改造世界,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扭曲了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就會把人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克服錯誤的意識形態。這個原理和方法論要求我們註意以下幾點:(1)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意識既能正確反映事物的外在現象,又能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沒有什麽是不能被認識的,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但是,由於歷史條件、實踐和客觀事物本身的局限性,每個時期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但隨著社會和實踐的發展,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不斷擴大和深化的。(2)從主觀上看,不同的立場、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知識構成,制約著意識能否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3)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引導人們有效地改造世界,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扭曲了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就會把人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二、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辯證關系(1)客觀規律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內在的、本質的聯系。法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法律的客觀性表現在其不可抗拒的力量上。所以客觀規律總是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人是否按規律辦事,決定了人能否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得到積極的結果;人們依法辦事的程度決定了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並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二)根據客觀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法律是客觀的,不代表人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理解和運用法律。人們可以用自己對規律的認識來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人們還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法律的破壞作用範圍,使人們少受其害或避免其發生,直至化害為利,造福人類。

辯證法

辯證法是關於對立統壹、鬥爭和運動、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哲學理論。辯證法的核心是鬥爭(矛盾論)。換句話說,辯證法是矛盾論。現在是思維、自然、歷史三個領域的哲學進化概念,也用來指代與形而上學相對的壹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上只有兩種世界觀,壹種是辯證法,壹種是形而上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根本對立的。辯證法的基本特征是鬥爭和團結是聯系在壹起的。這種思想也是辯證法作為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征是鬥爭脫離統壹。它要麽只看到鬥爭,不看到團結,要麽只看到團結,不看到鬥爭。這裏所說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不是內容上的概括。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對辯證法有不同的理解,古希臘哲學認為辯證法是論證和分析命題中的矛盾,在談話中揭露矛盾,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國哲學家g .黑格爾認為,辯證法的對象的自我矛盾不僅是壹種思維方式,也是壹種宇宙觀。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思想,認為辯證法是客觀世界本身的內在規律,思維中的辯證法是客觀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辯證法是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學說。辯證法有三種基本的歷史形態:古代樸素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