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什麽是管理目標?

什麽是管理目標?

標準管理起源於美國管理專家德魯克。他在1954出版的《管理實踐》壹書中,首次提出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思想,認為“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壹個企業沒有壹個總體目標和與總體目標相壹致的子目標來指導員工的生產經營活動,那麽企業越大,人就越多。內耗和浪費的可能性就越大”。簡單來說,就是讓企業的管理者和勞動者親自參與工作目標的制定,在工作中實行“自控”,努力完成工作目標的管理制度。其原理是:

(1)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單目標評價要轉變為多目標評價。

(2)要為企業中各級各類人員和部門制定目標。如果壹項工作沒有具體的目標,就不會做好。

(3)目標管理的對象要包括從領導到工人的所有人員,每個人都要用“目標”來管理。

(4)實現目標與考核標準壹體化,即按照實現目標的程度進行考核,決定獎懲和工資的高低。

(5)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每個人都應該參與目標的制定、發展和實施。領導者應允許下屬根據企業的總體目標設定自己的目標,以滿足“自我成就”的要求。

(6)任何壹個子目標都不能脫離企業的總體目標而自行其是。當企業規模擴大,劃分出新的部門時,不同的部門可能會片面追求自己部門的目標,而這些目標未必有助於實現用戶需要的總體目標。企業的總體目標往往是設立各種目標崗位,實現綜合平衡。

壹些公司(和咨詢公司)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績效評估。他們關註目標並設定目標值。這種方法叫做目標管理。

這些企業從設定公司目標開始。有時中層管理者和員工可以向老板提出他們的目標,或者老板可以建議必須為員工設定的目標。有時候主管很可能從自己的角度說服下屬接受他設定的目標,目的是讓下屬設定目標來幫助執行主管的目標。有時候公司可以系統地制定公司層面的目標。那麽公司的目標就會更上壹層樓。但壹旦目標落實到下壹級,各部門的職能壁壘就會凸顯出來。財務經理制定的目標適合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也是如此。

這樣每個人都關註自己認為對自己重要的目標,因為這些目標與自己的績效評價和薪酬體系息息相關。公司將組織年中評審,討論當前的進展以及與年度目標的差距。年底的時候,管理者和員工會壹起談論公司的目標和個人的目標,以及取得的進展。這種主觀的評價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看法,因為最終的評價結果會影響到年度獎金和工資的晉升。

某IT公司決定在全公司推行目標管理。事實上,他們在為銷售部門制定獎金制度時就已經使用了這種方法。通過對比實際銷售額和目標銷售額,公司給銷售人員發放了相應的獎金。這樣,銷售人員的實際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壹定比例的個人銷售獎金。

銷量大增,卻讓生產部門難以完成交貨計劃。銷售部門抱怨生產部門沒有按時交貨。總經理和高級管理層決定為所有部門、個人經理和關鍵員工建立壹個目標設定流程。為了實施這種新方法,他們需要使用績效評估系統。生產部門的目標包括準時交貨和庫存成本。

為什麽公司的目標設定(與薪酬掛鉤)會導致矛盾激化,利潤下降?這是因為首先設定的目標不全面。每個部門只專註於對自己很重要的幾個目標。其次,這家公司的傳統是每年進行壹次績效評估。壹旦目標設定下來,就無法改變。所以即使發現壹些目標有問題,也不會及時修改。再次,各部門的目標之間沒有聯系。組織中只有上下級之間的聯系。最後,目標不符合公司擴大市場份額的具體戰略。最初的目標只關註銷售和及時交貨,但戰略中最重要的關鍵方面並沒有得到特別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