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紀,在春秋末期的《墨子·夏靜》中,提出了物質的最小單位是“端”和物質變化的“五行無常”的觀點(中國墨子)。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戰國時期,中國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合金成分研究。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工藝的最早記錄。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在我國的《莊子·外物篇》等書中,就有“木與木互相摩擦”、“鉆木取火”等文字,記載了古代燃木取火的方法。
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中國處於戰國時期,《莊子》壹書中有“壹尺之杵,半天之不盡”的觀點。
公元前2世紀,中國史書記載西漢武帝時李煉丹。
公元前2世紀,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桓寬撰寫了《鹽鐵論》,記載了鹽和鐵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提煉技術。冶鐵、制鹽、鑄錢已成為漢初的三大行業。
公元前2世紀,中國西漢劉安邀客撰《淮南萬筆書》,記載“白綠(即硫酸銅)得鐵,化為銅”,是金屬置換反應的早期發現。
公元前1世紀,中國西漢時期從含鋅礦石中提煉出銅合金。
公元前1世紀,中國處於西漢時期,《漢書地理誌》中就記載了石油的早期使用。煤也開始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