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中說等感菩薩在十處“等感”的最後階段失去了無明的最後產物,但由於這種無明只是細微的,而不是最後的根本無明,所以稱之為“等感”。
所以同等意義的菩薩,在智慧、功德、運勢、智慧、慈悲、方便、智慧、平等、清凈、無阻礙解脫等等方面,都是和佛壹樣的。但是,在失去了無明的最後產物之後,菩薩已經超越了佛陀的智慧、功德、加持、智慧、慈悲、方便、智慧、平等、清凈、無阻礙的解脫,成為真正的佛陀。
總之,同等意義的菩薩與佛在智慧、功德、福報、智慧、慈悲、方便、智慧、平等、清凈、無阻礙解脫等方面是壹樣的。但是,在失去了無明的最後產物之後,菩薩已經超越了佛陀的智慧、功德、加持、智慧、慈悲、方便、智慧、平等、清凈、無阻礙的解脫,成為真正的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