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什麽是邏輯?

什麽是邏輯?

原名“邏輯之學”、“理性之學”、“名之學”、“辯之學”。亞裏士多德創立了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的學科。由德國古典哲學家創立的邏輯學進入了壹個新的領域。黑格爾將思維形式的發展與人類認識的各個階段緊密結合起來。這些思維形式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具有新的意義。

狀態

邏輯是思維的規律,邏輯學是關於思維規律的理論。有時候邏輯和邏輯是兩個共通的概念。邏輯和邏輯的發展經歷了傳統邏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兩個階段,辯證邏輯又有矛盾邏輯和對稱邏輯兩個階段。對稱邏輯是邏輯發展的最新成果,是辯證邏輯的高級階段,是邏輯發展的最高階段。對稱邏輯是對稱邏輯的概念、範疇和範疇體系,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創立。對稱邏輯,是以對稱規律為基礎,天人對稱、思維與存在對稱、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對稱、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對稱、思維層次與思維客體對稱、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是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是和諧社會的對稱思維方式。對稱邏輯的出現既是人類思維、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悖論的產物。“悖論”是對稱邏輯的催化劑。“悖論”的出現表明原始邏輯和邏輯是不完善的,對稱邏輯的出現是邏輯和邏輯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以上內容摘自:經濟學的形而上學,陳世清著,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1)邏輯的本質是尋找事物的相對關系,從已知中推斷未知。

對稱邏輯

傳統形式邏輯包含線性思維方式。如果把“形式”邏輯思維方式作為唯壹的思維方式,把“形式”邏輯的應用範圍擴大到所有對象,特別是需要復雜思維的經濟領域,就會出現悖論。對稱邏輯的出現既是人類思維、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悖論”和“強迫”的產物。“悖論”是對稱邏輯的催化劑。對稱邏輯的出現是邏輯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對稱邏輯是以對稱規律為基礎的思維規律,是天人對稱、思維與存在對稱、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對稱、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對稱、思維層次與思維客體對稱、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是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是和諧社會的對稱思維方式。對稱邏輯是辯證邏輯發展的高級階段和最高階段。對稱邏輯體現了形式邏輯本身所包含的思維內容和思維形式的統壹。對稱邏輯提供了壹種足以研究復雜系統理論的思維方式,為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第壹個經濟學範式——對稱經濟學提供了壹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稱邏輯是對稱邏輯的概念、範疇和範疇體系,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創立。從形式邏輯到對稱邏輯是邏輯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

編輯此段落定義

邏輯是對思維形式的研究。邏輯學是研究純粹觀念的科學,所謂純粹觀念,就是思維中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觀念。在邏輯概念的這壹部分中,關於邏輯和其他概念的規定也適用於哲學中的許多基本概念。這些規定的制定是出於對所有人的全面考慮。只有思維本身構成了使觀念成為邏輯的觀念的普遍規定性或元素。觀念不是形式思維,而是思維特有的規則和規律,都是思維本身賦予的,絕不是外界已經存在的現成的東西。

編輯此段落的特征

從某種意義上說,邏輯學可以說是最難的壹門科學,因為它所處理的題材是壹種抽象的感覺表象,壹種純粹抽象的東西,需要壹種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回到純粹的思想中去,緊緊抓住它,並在其中運動。但從另壹種意義上來說,邏輯學也可以算是最容易的科學。因為它的內容無非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規則,而這些規則同時又是最簡單、最初步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比如:存在與不存在、質與量、自存與自存,加重了邏輯研究的難度。因為,壹方面,我們總認為不值得花力氣去研究這麽熟悉的東西。另壹方面,邏輯研究和理解這些思想的方式與普通人已經熟悉的方式不同,甚至相反。邏輯的有用性取決於它能給學習者多少訓練以達到其他目的。因為這門科學是思維的思維。——但就邏輯作為真理的絕對形式而言,特別是作為純粹真理本身而言,它絕不是單純有用的東西。但如果最高尚、最自由、最獨立的東西才是最有用的東西,那麽邏輯就可以被認為是有用的,但它的有用性不僅僅是對於思維的形式實踐,還必須單獨評價。

編輯此段落中的研究對象

第壹個問題是:邏輯的對象是什麽?這個問題最簡單明了的答案是,真理是邏輯的對象。真理是壹個高尚的名詞,它的本質特別高尚。只要壹個人的精神和心態是健康的,對真理的追求就壹定會在他的內心激起高度的熱情。當我們談到思維時,我們總是認為它指的是壹種主觀活動,或者是我們的各種能力中的壹種,比如記憶、意象、意誌力等等。如果思維只是壹種主觀活動,因而成為邏輯的對象,那麽邏輯就會像其他科學壹樣有壹個特定的對象。但這有些武斷。為什麽我們把思維列為壹門專門科學的研究對象,而不設立壹些專門的科學來研究意誌、想象等活動?思維之所以是作為特殊科學研究對象的權利,可能是基於我們承認思維具有某種權威性,思維能夠表達人的真實本性,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關鍵。而且,即使把思維作為壹種主觀活動簡單地認識和研究,也不是沒有興趣。仔細研究思維,會發現它的規律和規則,對它的規律和規則的認識可以從經驗中獲得。從這個角度研究思維規律,壹度構成了所謂的邏輯內容。亞裏士多德是這門科學的創始人。他揭示了他認為思維所具有的全部力量。我們的思維是很具體的,但在思維的復雜內容中,我們必須區分哪些屬於思維本身,哪些屬於思維的抽象功能。思維的功能,壹種微妙的理性聯系,整合了他的思維的全部內容,亞裏士多德把這種理性聯系,尤其是思維本身的形式,突出出來,加以規定。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壹直到現在都是大家公認的。雖然是中世紀經院哲學家推導出來的,但並沒有添加任何材料,只是在原始材料中起到了更細致的作用。現代人對邏輯的工作,壹方面可以說是放棄了從亞裏士多德和經院哲學家那裏繼承來的許多邏輯規則,另壹方面又夾雜在許多心理學材料中。這門科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有限思維的應用過程。只要這門科學所采用的方法能夠適合於處理它所設定的學科,這門科學就是正確的。從事這種形式邏輯的研究,無疑是有用的,可以讓人理清思路。就像人們常說的,它還可以教人練習集中註意力和抽象思維。然而,在我們的日常意識中,我們大多是在處理令人困惑和復雜的感情的出現。但是在抽象思維的時候,壹定要集中在壹點上,這樣才能養成考察內心活動的習慣。人們可以利用關於有限思維形式的知識作為研究經驗科學的工具。因為實證科學是按照這些形式進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人把形式邏輯稱為工具邏輯。誠然,我們可以超越狹隘的實用觀點,說研究邏輯不是為了實用,而是為了這門科學本身,因為探索最好的東西不是為了純粹的實用目的。壹方面是這樣,但另壹方面,最好的東西才是最有用的東西。因為實體性的東西,堅定不移的東西,是特殊目的的負載,並能推動和實現這些特殊目的。人必須把特殊目的放在第壹位,但最好的東西能促進特殊目的的實現。比如宗教有自己的絕對價值,但同時也有很多其他的目的是通過宗教來推動和支持的。基督說:“妳們先求天國,其他的就必加給妳們了。”只有達到自持的存在,才能達到特殊的目的。

編輯此研究方法。

大家都同意認知思維是邏輯的對象。但是我們對思維的評價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壹方面,我們說:這只是壹個想法。這裏的意思是,思想是主觀的、任意的、偶然的,不是本質本身,不是真實的、現實的東西。另壹方面,我們也可以對思想有很高的評價,認為只有思想才能達到至高無上的存在和上帝的本質,而它的感官對上帝壹無所知。我們說神是靈,沒有靈和真理,就不能敬拜神。但我們承認,我們能感覺到或感受到的不是精神,而是精神的內在核心是思想,只有精神才能理解精神。誠然,精神也可以表現為感覺(比如在宗教中),但感覺本身,或者說感覺的方式是壹回事,感覺的內容又是另壹回事。感覺本身壹般是壹切感性事物的形式,是人類和動物所具有的。這種感覺的形式也許能抓住最具體的內容,但這種內容不是這種形式所能達到的。感覺的形式是達到精神內容的最低形式。精神的內容,上帝本身,只有在思考或作為思考時才有其真實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不僅是簡單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恒和絕對存在的最高方式,嚴格地說,是唯壹的方式。對於以思想為對象的科學來說,就像思想壹樣,有壹個高或低的估價。有人認為每個人不學邏輯都能思考,就像不學生理都能消化壹樣。即使學了邏輯學,人的思想還是和以前壹樣,也許方法多了,但不會有太大改變。如果邏輯學除了讓人們熟悉形式思維的活動之外,沒有其他任務,就不會給我們平時能做的思維活動帶來什麽新意。其實老邏輯只有這個地位。另外,壹方面,對於人來說,思維的知識哪怕只是簡單的主觀活動,也是壹件光榮而有趣的事情。因為人不同於動物,就是因為人能知道自己是什麽,做什麽。另壹方面,就邏輯而言(思想是唯壹能體驗真理的活動,也是最高的存在),邏輯也會占據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邏輯科學研究的是思維及其產物的活動(而思維並不是沒有內容的活動,因為思維可以產生思想和它所需要的具體思想),那麽邏輯科學的內容壹般就是壹個超感覺的世界,探索這個超感覺的世界就是在超感覺的世界裏漫遊。數學研究數字和空間的抽象對象。數學抽象還是感性的,雖然是抽象的感性的東西,沒有具體的存在。思想甚至進壹步“離開”[或離開]這最後壹個感性的東西,是自由的,拋棄外在和內在的感覺,拒絕壹切特殊的利益和傾向。對於有這樣基礎的邏輯,我們對它的評價當然會高於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