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是指思想超越了客觀過程的某壹階段,離開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陷入幻想和盲目。可以說,“左”是左形而上學的極端。形式上是左,實際上是拋棄左的革命現實,片面加強革命侵略性。
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擴大打擊範圍,進行急躁冒進的鬥爭。這種思想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持這種觀點的人叫做“左”傾。例如,在中國歷史上,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給中國革命和黨造成了嚴重損失。
原因
1789年爆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在制憲會議中,壹等教士和二等貴族的成員同三等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農民的成員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同年9月的制憲會議上,壹、二等議員大多坐在議會右側的席位上,三等議員則占據了左側的席位。這壹戲劇性的歷史場景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語言中,詞匯中出現了壹對左右的政治概念。
這就產生了政治上區分左派和右派的第壹個含義。左指站在下層階級壹邊的人,右指站在上層階級壹邊的人。當今社會,封建貴族已退出歷史舞臺,無產階級主要與資產階級對立,中間是小資產階級。
所以現在的左派主要是支持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右派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左右之分是相對的。在封建時代,資產階級還沒有執政,所以被列入左派。但時至今日,他們已經財大氣粗地占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所以通常被歸為右派陣營。小資產階級習慣性地在革命隊伍內部用自私的思想同無產階級發生沖突,然後就會變成革命隊伍內部的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