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主義,或者說人文精神,或者說人文思想,就是重視人文教育。這裏的人文主義顯然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進的價值觀,其主要內容是指先進的規範。對於社會,尤其是先進的法律和制度規範,對於社會成員,尤其是先進的倫理和習慣規範,對於青少年,首先體現在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從文藝復興的歷史來看,人文主義應該是壹種重視人的文化。
通常我們習慣把理工科以外的學科稱為人文學科。其實並不準確。
知識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科技、文學藝術、哲學和宗教。科學包括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強調客觀性、規律性和合理性。文藝主要講的是主體性,是情感,是感性。哲學和宗教,應該說主要是人文學科。而且這種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大量滲透在文學藝術中,甚至大量產生在文學藝術中,也滲透在社會科學中。所以,人們往往把文藝,甚至社會科學,當成人文學科。事實上,人文精神也滲透在自然科學和技術中。這裏的關鍵是要不要滲透,滲透多少,這和壹個國家的文化、教育密切相關。如果不滲透,這樣的社會科學,甚至這樣的文學藝術,都是沒有人性的,至少是缺乏人性的。其實文藝也是由形式和內容兩部分組成的。這裏的內容應該是人文的。但在某些社會和時期,也可能是人文缺失,不人道甚至反人文的。哲學應該永遠是人文的。但如果哲學只講方法論,甚至是“鬥爭的哲學”,那也是不人道的,甚至是反人道的。再比如,醫學,以人為對象,本來就是從人文出發的,充滿了人文氣息。然而,當人們把它當作壹種治療“技術”時,往往缺乏人性。所以我們經常說有些人有知識沒文化,或者說他們有藝術沒文化。這是事實。這裏的文化是指文化的高級部分和核心部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性。
回到這個問題:具體來說,什麽是人性?
從概念上講,我們可以認為人性是人類文化的高級部分和核心部分,也就是高級的價值觀及其規範。其集中表現就是人被重視,被尊重,被關心,被照顧。簡而言之,人文就是重視人類文化。
人文主義作為人類文化的基因,作為壹種樸素的習慣和意識,自古就有,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但是,作為壹種社會趨勢,作為壹種普遍的文化,即更多的人和更大的群體有更穩定的價值觀和規範,它開始於15和16世紀的文藝復興,形成於17和18世紀的約翰。洛克,亞當?斯密和法國啟蒙運動,以及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對19時期和20世紀初的馬克思、尼采、羅素進行了反思,在20世紀中後期的現代時期得到了發展。在發展時期,兩個聯合國人權宣言是人性合法化和國際化的標誌,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現代人本主義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壹系列深刻的變化。首先,人文主義革命——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現代科學的誕生。並且誕生了兩個概念:人文概念——對人的尊重;科學理念——尊重規律。繼工業革命之後,工業革命經歷了蒸汽機時代、電氣時代和電子時代三個階段。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遺憾的是,在這些巨變中,中華民族壹直在沈睡。更糟糕的是,當我們醒來時,我們往往把世界的壹系列偉大變革和人類文明的許多成就,特別是人文思想和精神的偉大成就,誤認為是資產階級或資本主義的,並長期加以否認、排斥和抵制,這大大增加了我們變革過程中的阻力,也給我們的民族歷史進程留下了許多缺口和斷層。更有甚者,這些誤解、隔閡、斷層長期內化在我們的教育中,使得我們的教育經常處於尷尬的境地,這進壹步增加了我們理解現代社會文明進程的難度。我們醒了,卻沒有醒。
現在,有壹場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識化、民主化和全球化。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社會本身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人從過去的工具人、經濟人發展到現代的社會人、文化人。人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認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認同得到了更好的實現,自信、平等、價值感等現代國民素質得到了更廣泛的提高。
如前所述,我們現在所說的只是先進文化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範。
人性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尊重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文關懷和生活關懷。人是衡量壹切的尺度。在世界上所有的權利中,只有人權是與生俱來的、不可剝奪的、不可替代的。承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個人利益,包括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
人本主義,首先是壹種理念,壹種思想,同時也是壹種制度,壹種法律。人本思想是人本制度的理論基礎,人本制度是人本思想的實現、制度化和法律化。
人權概念的誕生、人權的法律化、人權法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是人文主義真正確立的標誌,是實現人文主義思想的根本保證。
作為壹種現代人本思想,它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壹是“人的觀念”,即“以人為本”。人是社會的中心,是衡量社會的尺度,是“標”,是標準,人是衡量壹切的標準。從君本位到人本位,或者說從“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類社會的壹次大革命,是人類價值觀的壹次大變革。是約翰嗎?洛克尋求社會規律的第壹次偉大發現。改變標準的人是偉人。
約翰?洛克用了《政府論》整個第壹章,差不多100頁的筆墨,用翔實的事實和犀利的邏輯,打破了束縛了人類幾千年的“君權神授”的傳統觀念。就像哥白尼和牛頓顛倒了地心說,建立了日心說壹樣,洛克顛倒了君主本位,建立了人類本位的大理論。從此確立了現代人文思想的核心內容。
對了,洛克打破了“君主本位”,建立了“人本位”,也就是人權思想的利器,這就是理性。洛克比牛頓大十多歲,但他是牛頓的好朋友,也是最好的朋友。他深受牛頓思想的影響。牛頓是現代科學的大師。現代科學的誕生為人類提供了壹個全新的概念:規律意義和理性思維。洛克認為,大自然如此有規律有秩序,人類社會有自己的規律嗎?“以人為本”是他研究人類社會規律的第壹個偉大發現。
因此,洛克在科學和人文之間架起了壹座橋梁。科學為人類提供了理性的武器,人類為科學提供了發展的方向:科學總是造福人類,但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第二,“個人觀念”,即承認和尊重個人的哲學觀念,針對的是“君主主義”或“君主本位”。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國王,總是以“國家”、“世界”、“組織”、“集體”的名義實行專制主義。所以“個人觀念”也是針對絕對主義的。就是保護個人,反對專制,特別是反對專制利用“國家”、“集體”、“組織”等名義侵犯個人權利。在這裏,對於絕對主義來說,個人是神聖的,偉大的,不可侵犯的。在約翰?在洛克眼中,“人權”包括三個相關的基本理念:第壹,人權是指個人權利。第二,人權是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不可分割的權利,也就是說三者缺壹不可。如果只談生命權不談自由權,那豈不是動物保護法?第三,人權不可替代,不具有代表性,屬於個人本身,是天賦權利,與生俱來的權利。
人權是自然的、固有的和與生俱來的。政府的權利是人民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人權而賦予的,而人權是後天獲得的,人民如果認為有必要,可以隨時收回政府的權利,比如人權得不到這個政府保護的時候。“個人觀念”是指個人是根本,個人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以及這種權利能否得到保護,是衡量壹切的根本,包括組織、社會尤其是政府。哪個更重要,哪個是終點,在有些國家,是顛倒的。所以個人權利往往容易被剝奪,被誤認為“顧全大局”、“犧牲小我”、“講道德”。於是,代表“大局”和“小我”的政府和政府官員就可以公開地、肆無忌憚地“代表”他人的利益。因此,腐敗盛行,人民不得安寧。
簡單來說,“個人觀念”就是個人比政府重要,人權大於主權。“個人概念”是約翰?洛克的第二大發現。我們需要啟蒙教育。
尊重個人首先是指國家,政府,那些有權力的機構,應該尊重個人。有權力的機構尊重沒有權力的個人,這是人本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基點。同時,尊重個人也就是尊重“每壹個人”。作為個體,我們應該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正是因為尊重個人,所以誰也不能損害別人的個人利益。“個人概念”是壹個神聖而偉大的哲學概念。“個人觀念”是對抗專制主義的壹大利器,所以是專制主義所不允許的。同時,“個人觀念”也是道德的來源。所以,崇尚個人理念的國家比崇尚集體主義的國家有更好的道德條件。因為“個人觀念”告訴人們,他們有個人利益,他們應該滿懷信心地保護自己的個人利益,不允許他人侵犯;同樣,別人——和自己壹樣——也有自己的個人利益,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去損害別人的個人利益。於是,“護己不害人”就形成了社會的社會力量和道德基礎。
第三,“自由”的概念,即“政府的唯壹目的是保護個人創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同樣,或者說,首先,它是針對政府和強大的機構的。人權是唯壹自然和基本的權利。政府的權力是選民賦予的,它的唯壹目的是保護人民的自由。當人的自由得不到保障時,政府的權力就應該被廢除,所以叫“民本”。人的自由是衡量壹切的標準。“生命可貴,愛情更貴。有空就把它們扔了吧。”在人權中,自由是最珍貴和最重要的。“自由”的概念最初是針對政府的,它規定政府的唯壹目的是保護人民的自由。什麽樣的政府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約翰?洛克及其後繼者進壹步指出,只有人民選舉的政府、三權分立的政府、輪換制的政府和新聞自由的政府,即由“選舉制”、“三權分立”和“新聞自由”組成的民主政府,才能成為保護人民自由的政府。
約翰?洛克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不僅提出了偉大的思想,而且進壹步提出了實現這壹思想的制度保障。他們的偉大在於他們創造了壹種新的治理社會的理念:不是靠口號,不是靠提法,而是靠制度,靠壹種互相制約的制度,靠壹種人民真正能制約政府的制度。
“自由”的概念也指“每個人”的自由。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擁有自己的自由,爭取自己的自由,絕不傷害他人的自由。如何認定和判斷是否損害他人自由?人類已經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制定規則。制定旨在保護人民自由的規則。這是現代法制的基本理念,規則保障人的自由。所以作為個人,違反規則就意味著損害他人的自由,所以妳需要付出代價,受到懲罰。作為個人,遵守規則就是尊重別人的自由,也是尊重自己的自由。於是,規則意識成為自由國家公民的基本素養。所以,自由主義如某些人所扭曲的那樣,永遠不會為所欲為,無法無天。
可見,“自由觀”不僅是反對專制主義的有力武器,也是良好社會道德的哲學基礎。
科學與人文--現代文化和文明的象征。
壹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追求真理,給人理性,科學使人理性;藝術追求美,給人感性,讓人激情;人文主義追求善,給人理解,對人文主義的信仰使人虔誠。科學強調客觀規律,藝術更註重主觀感受;科學講究理性,藝術更感性;“科學是根據事物的普遍性來處理事物的特殊性。藝術是根據事物的特殊性來處理事物的普遍性的。”人文主義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也有深刻的情感魅力。壹個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沒有科學、藝術、人文。因此,我們也可以把人的綜合素養概括為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
當我們談到教育的時候,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非教育工作者都有壹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們的教育太缺乏人文精神了。甚至當我們談到今天的社會時,我們覺得我們今天的社會太缺乏人文精神了。
是的,我們的教育和我們的社會需要知識、技術和藝術,但尤其需要人文學科。
那麽什麽是人性呢?科學和人文是什麽關系?社會科學是人文科學嗎?文藝是人文嗎?當今社會,我們看到不僅理工科的學生往往有知識,人文社科的學生也有,甚至文藝的學生往往有知識,有藝術,人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