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菩提和巴利文壹樣。覺、智、知、道的意譯。廣義來說,就是斬斷世間煩惱,達到涅槃的智慧。也就是佛、業、聲、味,都是基於從他們的果實中獲得的智慧。在這三菩提中,佛陀的菩提是無上真理,所以稱為多羅阿姨的三德三菩提,翻譯過來就是無上正、無上智、無上真、無上菩提。
佛的菩提根據五十三年大智慧說有五種:(1)菩提隨心,是指十信菩薩有苦菩提之心,其心為菩提果因。(2)福心菩提是指住在十處,行在十行,歸十向的菩薩,以此來制服煩惱,制服自己的心。(3)受菩薩開悟,是指升到地上的菩薩,已經認識到各種法的實相終究是清凈的,也就是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多相。(4)出菩提,即第三等級的菩薩,如第八不動處、第九德處、第十法雲第等。他們從般若波羅蜜多中獲得方便,但並不執著於般若波羅蜜多,所以擺脫了束縛的煩惱,離開了三界,到了薩若(壹心),所以稱為菩提。(5)無上菩提是指證得妙覺等覺是多羅阿姨的三菩提,即佛果智慧。以上統稱為五菩提。此外,達摩-漢文典籍中記載了佛的法、報、應,立法了三種菩提:佛菩提(達摩菩提)、佛菩提(報菩提)、佛菩提(應菩提)。大乘義第十八章把無上菩提區分為方便菩提和清凈菩提。此外,三菩提也是天臺宗十三法之壹,即:(1)實相菩提,也是無上菩提。悟實相真,菩提。(2)智慧菩提,清凈菩提。懂得合理的智慧。(3)方便菩提,也是菩提。啟蒙在教育眾生中的作用。以上三德,與法身、般若、解脫無異。
按照過去的凈土理論,遠離與菩提門相悖的三大法則:(1)執著於自己,(2)不想讓眾生安定,(3)只求自己的利益。稱為“三離心”或“三離菩提障”。在同壹本書裏,作者還列舉了三種凈化:(1)不為自己求福(無染凈化)(2)除眾生之苦,使其樂(安清凈化)(3)使眾生上菩提,給其永恒的快樂(樂清凈化)。是為了遵循菩提門法的三種心。以上都要靠智慧、慈悲、方便等等,才能分別或出世。
還有,求無上菩提的大乘修行者叫菩薩,簡稱菩薩。求無上菩提心,稱為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或菩提心。順趣菩提的三十七種旅行品,稱為菩提分法。佛陀出家為道的地方叫菩提道場、菩提場,它的道場樹叫菩提樹。祈願先人成佛,修精神福報,叫加菩提。說念佛祈福弘揚佛道,叫菩提說。坦那所屬的寺廟叫博代吉菩提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