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醫學微生物學中垂直傳播疾病的病原體有哪些?

醫學微生物學中垂直傳播疾病的病原體有哪些?

病毒是最常見的垂直傳播的病原體,這是病毒感染的特征之壹。許多病毒可由母親垂直傳播給胎兒(嬰兒),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引起死產、流產、早產或先天畸形。

垂直傳播可分為三種:胎盤傳播、上行傳播和分娩引起的傳播。

1.經胎盤傳播:指受感染的孕婦通過胎盤血將病原體傳播給胎兒而引起的宮內感染。常見的疾病有風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2.向上傳播:病原體從孕婦體內到達絨毛膜或胎盤,引起宮內感染,如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白色念珠菌、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3.分娩過程中的傳播:分娩過程中,由於胎兒從無菌羊膜腔中娩出,暴露在嚴重感染的產道中,皮膚、黏膜、呼吸道或腸道受到感染。如淋球菌、結膜炎包涵體、皰疹病毒等。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傳播。

擴展數據

國家衛健委印發《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嬰傳播工作規範(2020年版)》,明確了下壹階段的重點任務和要求。

《規範》提出,應當全面、規範地實施預防母嬰傳播的綜合幹預服務,減少相關疾病的母嬰傳播。到2025年底,孕產婦艾滋病、梅毒、乙肝檢出率達到95%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抗艾滋病藥物治療率達到95%以上,感染梅毒的孕產婦梅毒治療率達到95%以上,感染乙肝的孕產婦所生子女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達到95%以上。

《規範》提出,應盡快為所有孕產婦(包括流動人口)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咨詢服務。對於疫情相對嚴重或感染風險較高的孕婦,應在孕晚期再次檢測。對分娩前未能了解感染狀況的孕婦,原則上按感染者對待,及時實施幹預措施,防止母嬰傳播。

百度百科-垂直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