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解決三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行業自然弱養殖業依賴於當地水、土、日照、溫度等自然資源的配置。到目前為止,人類只能適應自然資源的配置,而不能整體改變。只有部分或某些改進是可能的,例如重力灌溉和溫室。有了可以改善自然氣候的森林和植被,中國實際上整體被破壞了,環境在惡化。這是農業的天然弱點。生產資料的弱種和耕作量的增長依賴於可耕地和草地的擴大。從每個農業勞動力占用耕地面積的國際比較來看,美國為1992-1994,118.2公頃,加拿大為173.8公頃,澳大利亞為65443.8公頃。中國整體上是壹個農業資源匱乏的國家,在農業人口激增的情況下,不可能在有限的耕地上獲得更多的收益。另外,中國歷史上歷次“均貧富”革命都是從均田制開始的,小農經濟成為中國社會的主體是必然的。即使在工業化時期,農業機械化投入大,成本高,也不是必須的,也不可能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國農業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也是弱勢產業。首先,有限的土地資源所承載的人口是失控的。50年來,新中國人口增加了8.5億,主要在農村。增加的人口抵消了生產力提高創造的價值,人均可分配消費品相對減少。用15%的GDP養70%的人口是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農業人才的。其次,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村商品流通的政府壟斷阻礙了農村市場的形成,農產品的商品率和農村消費品的市場化程度低,沒有孕育出市場經濟的人才和機制,農民沒有打入市場的人才。再次,通過各種渠道篩選城市需要的勞動力,把農村的人才全部吸納,降低了農業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最後,農業生產壹線的勞動者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據《中國青年報》2003年2月14日發布的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報告》顯示,2000年,全國15歲以上文盲仍有8699.2萬人,其中3/4在農村。農村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33年,城市為10.20年。城市、縣城、鄉鎮、農村之間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比例為:大專以上學歷人口比例為20: 9: 1,高中學歷人口比例為4: 3: 1,初中學歷人口比例為0.91: 1: 65438。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分析,2000年,我國第壹產業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6.79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數超過95%。日本同期同行業勞動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67年。1997-1999期間,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為日本的1.03%。壹線農技人員都是鄉鎮“政府官員”或者國企員工,和農民沒有利益關系。起初,行政力量推動的農業科技是不可或缺的。由於方法論的問題,壹些地區甚至抵制科學技術的推廣,更不用說新的思想和概念了。由於體制等各種原因,中國任何壹個行業的勞動者素質都沒有從事農業的產業大軍的文化科學水平低。農業組織的弱點幾千年來,社會管理者沒有以任何形式組織農民。只有在新中國,“人民公社”才真正實行了對農民的組織化管理。上世紀80年代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是另壹種“分田”行為。第二輪承包30年不變,固化了小農經濟。從純粹的組織管理角度來看,這是壹種社會倒退(至少是壹種制度倒退),阻止了現代農業的內生發展。任何社會制度都不可能有效管理利益不同、千家萬戶的松散群體。社會政策導致整個農村社會的衰弱。首先是40年的資源產量。從統購統銷,農業生產資料壟斷,到開始按保護價收購農產品,國家采取工農產品“剪刀差”,40年來,農村整體支持城市,農業為工業輸血。第二個是30年的人口膨脹。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農村地區的出生率實際上已經失控。到現在,農村的出生率仍然高於城市,存在高素質高收入人群少生孩子,低素質低收入人群多生孩子的逆向調整政策。三是10年的征收。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戶後,農民釋放的積極性在1984年達到頂峰,國家出臺了“農業特產稅”。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高度組織化的農村條件下,人口數量不減反增。1994年,稅制改革增加兩個比例,財政收入向上集中度提高,縣鄉財政入不敷出。另外增加了普九義務教育投入,基層官員政績需要的形象工程,吃喝之風,賄賂等等。20世紀末,10年基本是農村的10年。第四是農業產業鏈的中斷。在最初的40年裏,產前和產後服務被國家壟斷,因為在分娩前後可以掙錢,但在生產過程中卻不能。國家雖然給了錢,但是沒有給農業生產者,而是給了經營者,國家被中間商剝削了。最典型的是糧食系統,供銷社的資金系統,棉花系統,農業系統的種子公司。由於產業鏈的中斷,農業作為壹個產業並不完善,壹下子投入市場,結果可想而知。五是農村其他產業被現代產業取代。鄉村社會歷史上的其他行業,如手工業和各種作坊,都被現代工業所取代,鄉村自救耗盡了內生工業。第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建立。小病大病推動了農村封建迷信的盛行,養兒防老、家庭意識等傳統觀念深入人心。第七,政府和城市居民對農民的歧視很深,政府保護農民利益的措施收效甚微。在社會二元結構中,表現為城市居民始終生活在政府的保護下,而農民不享受任何社會福利(保護價除外)。打工流浪,春運熱潮漲價,克扣農民工工資,大城市設計很多壁壘限制農民工。農民已經成為城鎮低智商和犯罪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