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綜合百科
綜合百科全書精選和收集了不同時代已經存在的各種知識。前期多采用分類方法,分類體系根據編者不同而不同。16-17世紀,受詞典學的影響,出現了按字母順序排列的百科全書。德國的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和大英百科全書是兩種綜合性百科全書的代表。
前者壹直是嚴守壹把整個知識分解成非常狹窄的條目的體系;後者的新版《方便參考索引》(簡編)也包含了壹些布羅克豪斯式的因素,但全書側重於大項的“詳編”。
2、專業百科
專業的百科全書出現在18世紀。化學方面著名的專業百科全書有烏爾曼的《應用化學百科全書》(1914~1923)和柯克-奧斯默的《化學工藝百科全書(。
在音樂方面,有萊昂內爾·德拉·勞倫西(1913 ~ 1931)編的大型音樂百科全書或音樂學校辭典,還有科貝特(1929)編的室內樂百科全書。哲學方面,有《哲學百科全書》(1967);建築藝術方面,有《世界藝術百科全書》(1959~1968)。
3.地區性書籍
19末尾出現了國家和地區的百科全書,內容僅限於壹個國家或地區的情況,如《南非百科全書》(1961)、《澳大利亞百科全書》(1958)、《新西蘭百科全書》(1966)。
墨西哥百科全書(1966)、阿根廷百科全書(1956~1964)、羅馬尼亞百科全書(1938~1943)、波蘭百科全書(65433)。
4.兒童讀物
兒童百科全書出現在20世紀65438-09年,拉盧斯出版了65438-0853年的兒童百科全書。1957被改編為拉盧斯兒童百科全書。比較受歡迎的是英國作家吉米主編的兒童百科全書,美國版被稱為知識百科全書。
《世界圖書百科全書》是另壹部成功的青少年百科全書,其宗旨是“在故事和圖片中蘊含知識”。《大英青少年百科全書》出版於1963年,讀者是12歲以下的兒童。與以往的青少年百科全書不同,牛津青少年百科全書分為12卷。
5.百科詞典
百科詞典在17~18世紀開始流行。它是介於傳統百科全書和詞典之間的工具書,早期代表作是英國哈裏斯編寫的《技術詞典》(1704)。
此外,壹些百科全書,如《大英百科全書》,同時出版印刷版和電子版,電子版以光盤產品或網絡服務的形式出現。
擴展信息百科全書的編排原則:
主體獨立原則:主體要相對獨立,就像我們去公司辦事,首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稱和地址,而不是某個部門。
客觀形成原則:這個主題應該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客觀形成和認識的,而不是人為擬定的。比如創世神話是壹種客觀類型的神話主題,但狗的神話是壹種人為概括的主題。所以缺乏公認的規範和確定性。
單主題原則:如果時間和空間是兩個主題,就要分開。
準確性原則:項目名稱要準確地表明項目的主題。
普遍性原則:應使用標準或約定俗成的名稱。
名詞性原則:項目的名稱應該是名詞性的、靜態的。比如“解放海南島”要改成“海南島戰役”。
簡潔原則:用唐詩就不要用唐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