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768-824),合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他自稱郡望昌黎,所以後人稱他為“漢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後“文”又叫“漢文公”。
韓愈、柳宗元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壹”的觀點,倡導唐代古文運動。
韓愈被蘇軾稱為“八代文學之衰”,明人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40卷,其中有許多優秀的散文為人們所傳誦。具體書名有《世說》、《馬碩》、《祭十二郎文》。
韓愈有“大文豪”、“百代文人”的美譽。
2.發音
句讀或隨筆傳:最近對潘和長虹老師的言論發表了難以啟齒的評論。
3.詞語的含義
誰能被弄糊塗(誰,哪壹個)
他對道的認識也是固先(最初)
男孩的老師(那些)
傅勇知道他的歲月生在我的生命裏(不,是哪壹年)
於佳琪可以走古道(欣賞)
士大夫家族(階級、世代)
寫“老師的理論”做出來(禮物)
所以,沒有什麽貴的或便宜的(無所謂)
人不是生來就知道(知道)
他對道的認識也領先於我(知道,知道)
老師的教導傳下來(時尚)已經很久了
神仙無常老師(固定)
技術領域有專精(學習、研究)。
六藝經典和手工藝品都與Xi誌(宇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