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亮夫,本名尹青,字傅亮,1902年5月1902日出生於昭通市壹個有名的書香門第。家中兄弟二人,居昌先生,弟弟蔣誌清,字,退休老教師,昭通CPPCC常委。他的父親蔣思讓是清末大學的學生,學習法律,是壹位改革家。武昌起義後,他回到昭通領導當地的“光復”事業。在護國運動中,他在昭通領導募款軍反對袁世凱。
蔣先生在私塾學詩,16歲後到昆明。先後就讀於雲南二中、成都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的前身)、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研究院。清華畢業後,1927先生先後在江蘇南通、無錫從事中學教師工作。65438年至0929年在上海大夏大學任教,後在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雲南大學、昆明師範學院、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任教授、系主任、院長。其中兩次受聘於雲南大學。1995 12在浙江杭州去世,享年93歲。
除了在校園裏做教育工作,姜老師還在65438年5月至0949年5月期間擔任過北新書店主編、《青年世界》主編、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等職務。雲南和平解放後,任雲南軍政委員會文教主任。1953教育部調蔣先生到浙江師範大學任教務主任,自此定居杭州。姜先生還擔任教育部顧問。在杭大,老蔣曾任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浙江省語言學會會長,中國辭書、漢語大詞典、中國音韻學會、中國訓詁學會顧問,中國吐魯番學會語言分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先秦分冊編輯等。
姜亮夫先生是國內外著名的楚辭學家、敦煌學者、語言學家、文獻學家。王先生壹生學識淵博,古為今用,享譽海內外。
2
姜亮夫教授是雲南昭通人。他的父親曾經是省屬高中昭通中學的校長,出身文化世家。蔣教授畢業於清華大學,師從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經過畢生研究,成為楚辭、敦煌學、歷史文獻學、語言音韻學方面的著名學者。
蔣教授20世紀30年代留學歐洲,先後在濟南、復旦、大夏、河南、東北、等地的大學任教。在雲南大學,他擔任法學院院長。
1945年9月9日,國民黨政府領導的鎮壓雲南的民主運動,史稱“整束99”。後來擔任省教育廳廳長的國民黨骨幹王政(雲南人,曾留學美國),眼看國民黨政權即將崩潰,舉家逃往美國。當教育廳廳長的職位空缺時,省長鹿晗任命姜亮夫接替他。三個月後,鹿晗宣布起義,並成立了省臨時軍政委員會,以姜亮夫為委員會的文教部主任。由於熊慶來校長沒有從國外回來,鹿晗任命姜亮夫教授為雲南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
1950之後,作為知名教授,僅擔任教育局長三個月的蔣教授,也丟了工作。他的妻子陶秋英已經申請在該省的壹所大學任教。後來北大、浙大寫信邀請蔣教授來任教,但不知什麽原因,蔣教授被禁止出省。
因為江教授的學術地位顯赫,父親以弟子的身份教導他,稱他為“老師”。我見過他壹兩次,叫他“太先生”。
1954年初,李德佳教授帶領蔣教授到省政府辦公廳,讓我向郭迎秋省長匯報,批準蔣教授來省任教。這兩個教授不明白,我壹個初級幹部是不可能和省長說話的。而且聽說姜教授在應氏大學任教,還有人說他還擔任過文理學院的院長、教務長或者院長。英氏大學是國民黨右派的兄弟陳和陳立夫為了紀念他們的叔叔陳而開辦的壹所大學。此外,江教授在“99-99工程”後擔任了三個月的教育署署長。所以我猜想蔣教授不能離開本省是有壹些“政治”原因的。
根據上述情況,我不得不通知姜教授,請他寫壹份書面申請,由秘書處主任、辦公廳主任和秘書長轉交郭省長批示。我告訴姜教授不要談他和我父親的相識,我也告訴李德谷教授不要談李和馬的家庭關系。兩位教授知道我是小幹部,同意了。
幾天後,姜亮夫把他寫的申請交給了我,我交了上去。過了壹段時間,得知這份申請經過層層轉發,到了郭省長那裏。
過了很久,沒有得到郭省長的批準,兩位教授又來問我要結果,我很難答復。這時,李德甲教授當著江教授的面對我說:“老江受‘三庭’。”所謂“三堂”,是指江教授在雲南大學任教期間,有三個勢力人物對他懷恨在心,散布江教授與國民黨有特殊關系的說法。因為“三庭聯合審理”沒有依據,即使有證據,涉及到重量級人物,我吃了熊膽也不敢向上反映。
過了壹會兒,鹿晗的秘書馬從北京來到昆明。馬華子的父親和我的祖父彼此知道壹點。因為這層關系,我叫馬“馬叔叔”。壹天,我偶然遇見了馬。聊天時,我問馬,江教授的歷史中有沒有政治問題。馬說鹿晗要造反,任命為教育廳廳長,是防止國民黨中央派心腹掌握雲南教育行政的第壹步,以免連累起義。姜亮夫壹生都是學者,與兩黨無關。他的任命無非是他是壹個知名的學者,和鹿晗是同鄉。至於他和“CC”的關系,更是無中生有。
我大膽地把馬對蔣教授說的話報告給了張子齋秘書長,受到了批評。張秘書長說我搞非組織活動,我無話可說,只好忍了。但是,張秘書長對我的批評,我覺得他有壹個兩難的境地,也就是說,他不得不守口如瓶。
當時我心裏想,不管蔣教授是不是知名學者,如果他是國民黨的骨幹,反對中國* * *產黨,但他參加了起義,也應該按照黨的政策“既往不咎”。不過我的工作是信訪,起義軍吃了不少苦,不想多說什麽。
三
1926,後來成為學術領域領軍人物的姜亮夫,從成師大考入北師大中文系,真的很激動。然而,姜亮夫進入北師大不到兩個月,就聽說清華大學更好,他萌生了考清華的想法。有同學告訴他,清華考試很難,而且已經是10月份了,比清華考試的日期還要早。姜亮夫認為,既然清華還沒有上榜,為什麽不試壹試呢?於是他給當時在清華當教授的大學者梁啟超寫了壹封信,說他想去清華讀書,但是因為知道消息晚了,沒來得及報名參加考試。不知道能不能給他壹次補考的機會?
我抱著試壹試的心情寫作,所以姜亮夫不抱太大希望。幾天後,他意外地收到了清華教務處的通知,讓他去面試。那天,他按照合同來到清華。沒想到,遇到他的是梁啟超先生。這讓他喜出望外。坐下後,梁老師進壹步了解了姜的讀書情況。然後說,現在讓妳補考。請以蜀學為題寫壹篇文章。隨即,姜在規定時間寫了壹篇2000字的文章。梁先生當場看完後,對江說:“妳的文章說明妳在四川讀書的時候是個很努力的人。妳仔細讀了很多四川老先生的書,文章很有意思。”壹番交談後,已近淩晨11。梁先生對姜說,妳先休息壹下,壹會兒有人帶妳去吃午飯,吃完飯休息壹下,再去考王靜安先生的課。王靜安就是王國維。姜亮夫此時既興奮又有點不安。興奮的是今天能接受大學者梁啟超、王國維的考試;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尤其是馬上要考王國維先生了。王的認識屬於另壹種方式,比較偏。
果然,下午考試開始時,不茍言笑的王老師告訴,我所有的題都是“小學”(即文字學)。拿到試卷後,姜亮夫很快克服了緊張。用他的話說就是“在此之前,我曾反復閱讀過太炎先生的張系列,有所體會,所以很多靜安先生問我的問題我都沒有回答錯,但都是壹家人。"交卷後,先生看了,忍不住問江是不是章太炎先生的學生。江回答沒有,王先生先是壹驚,然後面露喜色,起身去了隔壁辦公室。因為只有隔板,所以聲音很清晰。姜亮夫後來得知,王先生讓他的助手趙萬裏“告訴任公先生(梁啟超),我認為學生姜亮夫可以(記錄)它。”然而,梁先生沒有立即發表聲明。他走過來對姜說,既然考試結束了,回去聽聽新聞吧。之後,姜亮夫焦急地等待著兩天後清華的電話,讓他準備好復試的筆墨。
第二次面試對姜亮夫來說有點出乎意料,這基本上是常識。這是他的弱點。比如有壹個標題《寫十八羅漢的名字》。結果,姜亮夫什麽也寫不出來。還有壹個題目叫寫二十多個規定的地名,結果蔣只寫了十六個。除此之外,其他諸如國學、哲學、思想史之類的東西,江都回答得胸有成竹。最後,他被錄取了。
這時,梁先生告訴他,“妳要說妳這次運氣好,因為我們兩個沒來,而且已經去了美國,所以從妳手裏搶了第壹名。”姜亮夫後來成為學術界的主要人物。應該說,他深深地記住了梁先生語重心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