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國際時事8-102014

國際時事8-102014

未來會出現異常天氣,可能會更頻繁。

印度正遭受嚴重高溫幹旱,最高氣溫逼近50℃;持續的“北半球”罕見的暴風雪嚴寒;近40年來最嚴重的森林火災導致俄羅斯高溫幹旱;熱浪席卷了許多國家的北半球;強風暴“辛加”席卷歐洲;在烏幹達,大規模泥石流奪去了數百人的生命;嚴重的雪崩蹂躪了中部和南部地區;在過去的81年中,最嚴重的暴風雨和洪水造成巴基斯坦1800人死亡;強臺風“鮎魚”肆虐東南亞;創新裏約熱內盧暴雨記錄。

|||中國剛剛用了2010年。

放眼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非常頻繁,極端天氣正在襲擊各地的城市和領土。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免受“200年壹遇”洪水的痛苦;目前,巴西已有800多人在洪水和泥石流中喪生;洪水使斯裏蘭卡3600萬人無家可歸;日本和韓國出現了幾十年來的最低氣溫。

極端天氣肆虐,人類面臨來自大自然的新挑戰。面對考驗,氣象和科學界準備好做交易了嗎?

極端天氣力量

2010

2010年是有記錄以來降雨量最大,最熱的壹年,今年有18個國家,出現歷史最高氣溫。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壹些地區經歷了異常寒冷的年份。

很多人還記得去年的氣候異常事件:西南大旱,南方暴雨頻繁襲擊華南,海南遭遇罕見降水,強降雨引發舟曲泥石流.......

——廣州,“5.7”特大暴雨還歷歷在目。去年5月6日到7日,廣州三個小時內下了213.1mm的雨。那壹周,下了三場暴雨,接下來的壹周,降雨量最多達到440毫米,相當於廣州的四分之壹。廣州年降水量破百年紀錄。“影響範圍之廣,暴雨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歷史罕見。”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良勛點評。

“2010綜合氣候影響評估是窮人的壹年。”據省氣象局報告,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廣東省氣象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420億,死亡145人,失蹤41人。其中,廣東天氣對強臺風“凡比亞”的影響最大。

去年9月21以來,“範比亞”席卷廣東及粵西大部分地區,引發嚴重泥石流,造成百余萬人受災,數百人遇難或失蹤;16000間房屋倒塌;受災地區農作物66.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實例

中國南方是整個國家的縮影。自1961以來,常年前幾天發布的《中國氣候公報2010》顯示,2010年中國年降水量為681毫米,較常年偏多11%。“2010出現頻繁的極端高溫強降水事件,強度之大,歷史罕見,是本世紀最不尋常的氣候!”

事實上,在過去的壹年裏,極端天氣席卷了全球。印度遭遇嚴重高溫幹旱,最高氣溫逼近50℃;近40年來最嚴重的森林火災導致俄羅斯高溫幹旱;近81歲,巴基斯坦暴雨引發的史上最大洪水造成近1800人死亡。......

10月2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表聲明稱:“2010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壹年!”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平均氣溫比1961,2010年統計數據高於1990年,平均氣溫高於0.53℃。專家記錄了2010、2005、1998三個全球合作最熱的年份。

大量的極端天氣也成為2010的顯著特點。2010是有最濕記錄以來最熱的壹年,* * * 18國家有高溫歷史。世界氣象組織還表示,2010年,非洲、南亞和西亞以及北極的大部分地區氣溫高於往年,多地創下最高氣溫紀錄,而歐洲和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則經歷了10年的異常寒冷。

世界氣象組織駐阿斯拉爾的專家表示,計算機模擬研究表明,隨著全球變暖,未來極端天氣事件將會更頻繁、更劇烈地發生,在過去的100年間影響更廣泛的領域,例如熱浪壹旦發生,可能每20年發生壹次。到了本世紀末,2003年的極熱夏季在歐洲似乎並不十分特別。

“近年來極端天氣的特點,全球表現就是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突破極限的(記錄)越來越大。”在地球化學上,中科院的彼得·姚註意到了該所的研究員。

據他分析,繼續破極值是雙向的,最高溫度可以高,最低溫度可以越來越低。“人們會覺得,特別熱的夏天,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不僅僅是壹個方向在變化。”

圍繞全球變暖?

壹些專家說,罪魁禍首壹定是拉尼娜。

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事件增加之間的聯系,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

但對於原因,頻繁的極端天氣,全球科學界幾乎無法達成壹致。

對於嚴謹來說,很少有科學家會因為極端天氣而頻繁下結論。因為氣候研究是壹門統計科學,需要5-10年才能得出結論。面對頻發的氣候災害,氣象界顯然壓力很大。但是氣象界的理智和預測,還是無濟於事。與外界學者相比,氣象學家在回答極端天氣等問題時更為忌諱。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是事實,但會不會導致世界性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氣象界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在南方日報記者的追問下,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良勛坦承。

2010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在分析天氣氣候時表示,氣候的影響範圍是大氣、海洋和冰、雪、陸地、巖石的復雜系統。異常2010所有的場及其相互作用都與我們的天氣氣候異常和氣候系統密切相關。

最近,洪水,泥石流和許多其他南半球國家,澳大利亞,巴西和許多專家認為,罪魁禍首是拉尼娜現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異常寒冷的海表溫度持續存在(厄爾尼諾正好相反),意為“小女孩”(聖嬰),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鄺耀秋介紹,“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經常交替出現。但是從氣象的角度來看,它們往往跟隨著旱澇。西南大旱發生在中國,去年,很可能是厄爾尼諾造成的。厄爾尼諾在7月1日之後消失,拉尼娜在去年開始形成。

但是氣象學家,他們可以影響氣候變化,但是他們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區,他們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麽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範圍內頻繁發生。我們的產品展示

據信,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繁發生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已經引起了大多數學者的關註。但是,對於整個科學界的機制,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結果和結論。

宋連春也認為,全球變暖增加了極端事件,強化了背景。近壹個世紀的全球變暖不僅體現在氣溫的上升上,還體現在氣溫上升的變化率上,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確鑿。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極端事件變得更加頻繁,這不僅會導致高溫、熱浪、極端寒冷事件,而且會增加寒冷地區暴雨的強度和頻率,增加溫暖地區風暴的強度。

全球變暖會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嗎?在廣東省氣象局,要認識首席專家。這個命題既不能被證明也不能被證偽。“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事件增多之間存在必然聯系,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也從壹些極端天氣事件中反饋回來,被視為懲罰人類的自然權利。

什麽樣的極端天氣“壞孩子”考驗政府?

世界氣象組織駐阿斯拉爾的專家表示,早在1990年,氣候模型就已經預測到全球變暖會出現更強、更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第壹次評估報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未來,預計屆時高溫事件發生的頻率將會更加頻繁,而寒冷事件發生的頻率將會降低。改變氣流和改變其覆蓋範圍的影響也涉及其中,但報告稱這很難預測。

事實上,極端天氣就像壹個調皮的“壞孩子”,不僅在中國廣東,在全世界都是如此,而且基本上是無可奈何的。

林良勛分析,異常天氣有兩種:漸進性氣象天氣和突發性氣象天氣。前者指的是生成,比如去年氣溫較低時的壹個累積過程,使廣東全年氣溫歷史早於3℃-4℃,出現幹旱。後者是指短時災害性天氣的發生,如臺風、暴雨等。

“對於逐漸出現的極端天氣,我們在對其進行核算和監管的過程中,會出現在觀察期,可以及時提供壹些預測、預報和預警。”林良勛說,但對於後者,氣象預報部門還很難準確預測。

從某種角度來看,人類發展史就是人類征服歷史自然的過程。隨著人類技術進步的水平,似乎大自然也在逐漸被馴服,但對環境的影響是極端天氣事件多,這被視為大自然對人類懲罰的正反饋。人與自然的關系正在被重新定位。

在新的歷史進程中,世界各國,包括氣象學家和自然科學家,都不能坐視不管。

作為廣東氣象預報知名專家,林良勛表示,從全球氣候變化的氣象界來說,我們要捕捉壹些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出現的信號,比如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年發生了什麽,氣候變化,青藏高原的氣溫變化,改變了北極冰層的厚度和面積,對人類有什麽影響。通過這些研究,“找到壹些前兆信號,進而盡早發現極端天氣的發生”。

預報預警之後是氣象監測,在接近決策的事件發生時向公眾提供信息,包括如何應對這種極端天氣事件,只有風和雨,還要防止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

"氣候和氣候變化正日益成為壹個重要的全球性問題."宋連春說,雖然氣候變化是漸進的、漸進的,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是突然的、深刻的,人類社會必須承擔起“* * *與差異”的責任,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南方日報記者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