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要下壹個比喻,那麽,六是鏡子,六塵是鏡子照出來的影像,六覺是判斷鏡子照出來的影像的人。
什麽是六根六塵六感?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和生理介質功能來說,叫六,也就是生理神經功能。眼睛裏有視神經,耳朵裏有聽覺神經,鼻子裏有嗅覺神經,舌頭裏有嗅覺神經,身體裏有感覺神經,頭腦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頭腦和事物之間媒介的基礎,所以稱為六。
從六物的角度來說,叫做六塵,也就是物理上的各種物質。眼睛根部看到的顏色和形狀,耳朵根部聽到的聲音,鼻子根部聞到的氣味,舌頭根部嘗到的味道,身體根部的粗細,冰冷和光滑等。在心根的思想中,我們稱之為“法”,這是非常微小和遙遠的難以捉摸的東西,稱為六塵。
從與六塵的六次接觸所產生的辨別和記憶來看,稱為六覺。如果沒有六識而只有六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了。所以六識是六的操縱者,六識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那麽,為什麽要叫六凈呢?
因為六根是六根的工具,所以行善作惡當然是出於六根,但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在於六根的作用。人之所以流於生死之海,是因為六根不凈。自始以來,所有的罪都是由六根所造,如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滑,心貪樂。哪裏有貪婪,哪裏就有城鎮。貪婪和城鎮是由無知引起的——擔憂。合起來就是‘貪、鎮、傻’三毒。惡多善少,永不會有生死之苦的壹天。
解脫的修行,無非是戒、定、智三學。但是智慧的主要來源是禁欲和決心,所以修行的入門要從兩方面入手,壹是修身,二是養性。修壞的念頭叫修心,修心的主要工作是打坐;修不好的行為叫修身,所以修身也可以叫修行。修身的主要任務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守護六道門,防止壞事從六道門潛入我們的內心,從而種下壹顆生死的幼苗。
因為,壹個普通人,除了進入禪定境界,沒有妄想是活不下去的。妄想是推動六根產生的導火線。佛教戒律是妄想和六根之間的導火線或滅火器。在戒的守護下,六根可以逐漸清凈。壹旦六根被凈化,非凡的神聖境界就要來臨。
所以普通僧尼在戒律的保護下只能守六。至於幹凈這個詞,那是不可能的。壹般來說,僧尼總是認為只要不犯淫行,不貪不義之財,
不幹預人的是非,就認為是六凈。其實所有貪物質環境利益的人,永遠都是六不凈,不管是看、聽、聞、吃、穿、玩、用,只要貪,都是六不凈。因為除了男女和金錢之外,不太容易檢測出是否幹凈,所以很少有人仔細關註。
根據中國天臺宗的判斷,六凈位是五十二菩薩前十階的十信位。看到和想到兩件事——唯識宗的煩惱和他們分別知道的兩個障礙,是相當混亂的。這應該是從普通(外)普通人到賢惠(內)普通人的階段。
根據Hokkekyo和涅槃經,如果妳能得到六個清凈根,妳就可以壹起使用六個根。由六個根連在壹起,也就是說,六個根中的任何壹個。兩者都可以有其他五根的功能,眼睛可以看色、聞、味等,耳朵可以聞聲、看色、聞味等,還有鼻、舌、身、意等根。
如果六根清凈,可以壹起用。在普通讀者眼裏,難免會說這很邪乎。
神話。其實之所以不能壹起用六個根,是因為我們限制了它們的作用。也就是說,我們用六根奪六塵,六塵填六根,妨礙六目。六根成為六塵的奴隸,習慣性地成為六塵的應聲蟲。色塵來,眼根應付,音塵來,耳根應付,香塵來,鼻根。
如果不是這樣,如果六根不執著於六塵,不被六塵支配和誘惑,那麽六根就會從六塵中解脫出來。解脫出來的六根就是六個解脫根,六個解脫根自然可以不分界限的互相使用。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凈的六根,之所以叫清凈的六根,是因為他們還在和六塵打交道,但是他們不再受六塵的誘惑,去造生死的汙染業。
說得更明白壹點,所謂六凈,不是沒有六,而是我們的生理機能,不再跟隨外界的幻覺,也就是所謂的壹塵不染——但這絕不是閑時可以做到的。
為方便讀者記憶,將六根六塵的名稱抄錄如下:
第壹,眼、耳、鼻、舌、身、心——六種感官。
二、眼、耳、鼻、舌、身、心——六根。
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六根發射六根,觸六根塵,六根塵反映在六根,六根經六根判斷儲存,再從六根發出
記憶保存中出現了,對六塵展開了六貪,於是互動回歸而引起生死之流。
六根清凈的目的,就是要斬斷和超越這條生命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