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為什麽有些基督徒不支持神學?

為什麽有些基督徒不支持神學?

壹.導言

在教會中,有些人常常因為對神學的誤解而反對信仰和神學。他們認為神學過於強調理性,會削弱人的信心;他們視神學為無聊的理論,似乎與基督教信仰生活無關;有人認為神學不能帶給人信仰的真知,只有神秘的靈性體驗才能讓人真正認識主;也有人認為神學只是教牧工學習的,俗人相信就行了。

什麽是信仰?什麽是神學?信仰和神學是什麽關系?為什麽要學壹些神學?本文將嘗試逐壹回答這些問題。

二、什麽是信仰?

簡單來說,信仰就是對某種宗教信仰的接受、信任和遵從。

先來關註壹下中國情況下對“信仰”的理解。在漢語中,“信”字由“人”和“字”組成,即字發自內心。所以中國人的信仰觀是,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真誠的,同時又是崇尚光明的,要有陽光的包容和博愛精神。

此外,卓新平認為,“信仰”應該有壹個崇高的信仰對象,而“敬仰”則表現了人的“仰視和敬仰的感情”。他進壹步總結說,“信”表明人們對神聖和超越的終極現實有壹種前理性和超理性的把握,“陽”是指對神聖和超越的敬仰和崇拜。據此,敬畏在生活中有相應的行為實踐。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人的信仰特點是註重倫理實踐,體現在人與人之間誠實美好的關系上;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帶著善良和對神聖和崇高精神的崇敬來過這種生活。這種人文主義和世俗的信仰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麽中國人傾向於追求壹種內在的超越。

以中國人的信仰精神,來考察壹下基督徒理解、接受、信任、遵循的基督教基本信仰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簡單回顧壹下神學的歷史。

在教會的早期,根據新約,壹個想成為基督徒的人通常要承認“耶穌是主”(如羅。10: 9-10)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如使徒行傳2: 38)。洗禮是信仰的宣示,表明妳已經死了,與主同住(羅馬書。6: 3-10).從此,重生的新生命完全由主掌管。

這壹基本信仰也可以通過早期基督教團體的秘密符號“ICHTUS”得到證明:這些希臘字母來自這樣的詞:耶穌、基督、上帝、兒子、救世主,意思是耶穌基督是上帝的愛子和救世主。

從這個角度來看,早期教會信仰的核心信仰是“耶穌基督是主”,表明信徒從此屬於唯壹的主,也揭示了耶穌基督的壹些屬性,包括聖子與聖父的關系。

在第四世紀,為了闡明聖父和聖潔之間的關系,教會在325年舉行了尼西亞大議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主教反對Arioux的異端觀點“兒子是第二的父親”,他們共同制定了丁的尼西亞信經,肯定了父親和兒子是相同的榮譽和相同的本質。381年君士坦丁堡大議會之後,關於聖靈的基本信仰被加入到信條中。從那以後,尼西亞信經成為普世教會中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概括之壹。

此外,6-7世紀出現了《使徒信經》,類似於今天的版本,在教會生活中也廣泛使用。簡單地說,信條的意思是“我相信”信條的內容是對信仰的精辟概括,被基督教普遍接受,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宗教改革後,新教出現了各種教派,如路德教、改革宗基督教和聖公會。各個教派在辯論自己的信仰和突出自己的宗教重點時,都建立了壹些新教信仰,如著名的海德堡要理問答、威斯敏斯特要理問答、聖公會第三十九條要理問答等。這些自白是在特定情境下產生的信仰自白。雖然它們進壹步豐富了信仰的要點,但由於其地方特色,並不像更為普遍的信條那樣具有權威性。

壹般來說,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通過聖經、信條和告解來表達的。中國基督教協進會在描述自己的信仰時,主要依據整部《聖經》、《尼西亞信經》和《使徒信經》,教會對基本信仰的接受、承諾和遵從就是信仰。簡單來說,基督教信仰是指基督徒相信唯壹的、三位壹體的上帝是造物主,通過救世主耶穌基督,把墮落者從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使萬物恢復與上帝的良好關系(Col. 1: 20)。

接下來,關於信仰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信仰有兩個方面:客觀性和主觀性。

主觀上,我們需要知道人們如何通過信仰與上帝建立關系。因信而傳的救恩,使墮落的人信靠並委身於基督,與神和好。在這裏馬丁·路德對信仰給出了最好的解釋:他指出信仰不僅僅是知道關於福音的基本歷史知識;信仰是壹種信任和承諾,就像壹個人飄洋過海只知道岸上有船是不夠的。他必須有信心和勇氣登上渡船到達彼岸。最後,信心就像婚戒壹樣,把新郎(基督)和新娘(基督教會)結合在壹起。

就客觀性而言,基督徒應該對與信仰對象——上帝相關的基本信仰有所了解。比如我們信壹個神,但是這個神的屬性是什麽?他與人和世界的關系是怎樣的?如何理解上帝的愛與正義的關系?回答這樣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索信仰的知識,這可以說是神學的主要任務。

接下來,我們需要對神學有所了解。

第三,什麽是神學?

神學由兩個希臘詞組成,theos(神)+logos(邏各斯,話語,中文也譯為道)。它的基本字面意思是關於上帝的言論。這個簡單的定義實際上指向了神學的語言特征,即人需要用語言表達基督教信仰。

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基督是邏各斯(道)。這告訴我們,人們關於上帝的言論是可能的,通過耶穌基督的特殊啟示——道的化身。正是通過耶穌基督,那看不見的父神才得以顯現(約1: 18),我們才能說出神的話——神學。

此外,希臘語中邏各斯的意思也可以翻譯成理性,意思是說我們在談信仰的時候,語言表達要合理,要經過理性的深思熟慮,這樣才能合乎邏輯,不能前後矛盾。如果語言是思想的載體,那麽我們的言語就應該是合理的。我們不僅要理解我們的信仰,還要讓說不同語言的人能夠理解它們。這意味著信念需要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

在向不同民族解釋信仰時,首先要用那個民族的語言。語言通常與本民族人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有關,因此信仰的表達也需要適應當地的文化特點。

然而,神學家在描述自己的信仰時受到自己的語言、文化、時代和情境的限制,這就決定了他/她不可能壹勞永逸地全面解釋信仰並將其應用於任何其他情境。這顯示了神學的情境性和時代性特征。

因此,神學需要在不同的情況下,在聖靈的指引下不斷發展,根據不同的時代需要,繼續解釋信仰。

同時,由於神學主要是通過文字(dia logos)來表達信仰,所以理解和解釋信仰的主要方式應該是對話(dia+logue)。

為了清晰準確地表達我們的信仰,我們需要與上帝的啟示,與準備接受我們信仰的特定的人,與特定的社會和文化進行對話,以確保我們信仰的內容得到有效的傳達。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神學是人們在上帝啟示的基礎上,以對話的形式,用清晰合理的語言,向不同文化情境中的人解釋自己的信仰。

這裏我們不妨從中國的情況來理解神學。

中國的壹些基督徒往往把神學理解為“學神”。這個有趣的定義可能包括以下含義。

首先,這個概念明確指出是向神學習,是向壹個通過耶穌基督顯現的有尊嚴的神學習,耶穌基督是獨壹無二的,不同於其他宗教和民間信仰。

其次,學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練習、實踐、應用,這就是孔子所說的。

這裏有兩層意思:

壹方面,人在學習的時候,不要盲目的迷失在無休止的理論中,讓上帝消失在自己的信仰中。就像人們經常開玩笑說的,學神學到最後也“學不到神”。

另壹方面,人們在學習神學時,要以啟示神的耶穌基督為榜樣,不斷實踐神的教導和旨意,在生活中模仿基督。這反映了中國學習神學的基督徒的特點——正如謝富亞先生所說,中華民族是壹個實幹的民族,講究的是實幹和信仰。

總的來說,中國的基督徒在學習神學時要註意知行合壹。在強調信仰的實踐上,中國基督徒的傾向與解放神學的氣質非常相似。

用美國黑人解放神學家詹姆斯·科內的話說,神學概念只有轉化為具體實踐才有意義,否則就是抽象的、空洞的。

對信仰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神學領域。

聖經神學,簡而言之,就是研究新約和舊約,探索經典如何為神作見證。當然,學好聖經離不開聖經的背景知識和聖經語言的掌握。

歷史神學主要關註教會如何在歷史的毛巾中傳承信仰,並在不同的時代和情境中為其作證。

哲學神學主要是借助哲學範疇和方法來解釋和論證信仰的內容。

實用神學應該教導基督徒如何在教會中組織他們的信仰生活,以及如何實踐他們的信仰和服務教會以外的人。

最後是系統神學,要求人們用清晰的語言對信仰進行系統、全面、整體的陳述和闡述,同時對基督教信仰經驗進行批判性反思。

系統神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了解神學的任務、來源和方法,討論三位壹體神的創造、人的墮落、耶穌基督的救贖、人的得救、聖靈中的新生命和新生命、教會的使命和神國來臨的盼望。

壹般來說,當代神學教育壹般包括聖經神學、歷史神學、哲學神學、實踐神學和系統神學。

第四,神學與信仰的關系

對信仰和神學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神學和信仰的關系。

總的來說,神學和信仰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如上所述,信心來自於對耶穌基督所啟示的上帝的信仰和回應。神學是信仰的明確表達。無論在敬拜、講道、傳福音和辯護的時候,信仰都需要被描述、解釋和辯護,這就是神學在使用。神學作為對信仰的合理闡述,自然與信仰密切相關。

壹些神學家甚至宣稱:“哪裏有信仰,哪裏就有神學。”

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僅專業的研究者是神學家,外行人在傳福音和作證時也要思考如何清晰合理地解釋自己的信仰。這時,他/她也在進行神學上的思考。所以,神學不是傳教士和神學家的專利。每個人都需要學壹點神學。

同時,雖然在試圖解釋清楚信仰時,神學與信仰是壹致的,但神學與信仰也有壹些區別。神學是信仰的合理表達,涉及對信仰內容的理性反思和檢驗。接受基本信仰,與上帝建立聯系,並不完全等同於信仰中對基本信仰的理性考量。理性的考慮可以導致對信仰的新的理解和表達,但這種新的神學理解並不壹定符合教會的傳統信仰標準,所以信仰還是不同於神學的。

而且神學思維的人受到自己特定的語言、文化、社會和政治環境的限制,所以對上帝信仰的理解和表達也是有限的。這樣,神學就具有了歷史的相對性,過去用來表達信仰的壹些語言可能已經過時,對當代人不再有意義,基於過去壹些信仰的教會實踐也可能阻礙今天教會的發展。

比如早期教會的神學觀念就不支持女性神職人員的設立。如今,女牧師在教會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神學需要在聖靈的指引下,隨著時代和形勢的需要而不斷發展,不存在“任何終極神學”。信仰所建立的神與人的關系是不變的,但對這種信仰的解釋需要不斷更新,這也說明了神學與信仰的區別。

神學是壹種不斷被理性思考的信仰,這就涉及到信仰與理性的平衡關系。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任何聲稱自己的神學已經充分全面地解釋了自己的信仰的人,都是在欺騙自己,在“不可言說”的、超然的上帝面前,表現出理性的驕傲和狂妄。另壹方面,如果任何人認為僅憑自己的主觀信仰就可以獲得關於上帝的知識,而忽略了理性的反善,那麽他就很容易進入盲目信仰的極端狀態,從而導致壹種反智的無知。

所以在神學思想上壹定要有謙卑的態度。當人們意識到理性的有限性時,只能謙卑地從信仰出發,在信仰中尋求對上帝的理解。真正的神學尋求的是關於上帝的真知,但這種真知,正如加爾文所說,是與信徒內心的虔誠和教會的崇拜與服務分不開的。

當我們理解了神學與信仰的關系,就不會再對中國當前的神學思想建設產生壹些誤解。我們的基本信仰保存在聖經、尼西亞信經和使徒信經中,我們對與上帝建立良好關系的信念保持不變。

然而,在中國的現狀下,我們不能拘泥於傳統的和西方的信仰解釋模式。雖然過去的神學會和今天的神學有壹定的延續性,但是已經不適合當代情況,對當代人沒有意義的觀點必須拋棄。丟棄的只是過去對信仰的反思和解釋模式,與信仰並不統壹。

所以,神學的更新不是否定基本信仰,而是要看到神學的當代性和情境性特征。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與聖經、教會傳統、當代文化和社會進行新的對話,構建新的情境神學,目的是用當代人可以接受的清晰合理的語言解釋信仰,以此作為當代中國人信仰的有效見證。

動詞 (verb的縮寫)學習神學的必要性

在了解了神學、信仰以及神學與信仰的關系之後,我們不妨總結壹下學習神學的意義。為什麽基督徒需要學壹點神學?

1,用智慧愛上帝

作為基督徒,我們都知道我們應該全心全意地愛主我們的上帝,全心全意地,全心全意地,用妳所有的頭腦和思想。

但是丁光訓主教在南京聯合神學院的早禱告中提到,我們應該“用智慧愛神”(馬可福音12: 33)。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用我們所有的身體、頭腦和精神來尊敬和崇拜唯壹的上帝,這自然包括我們應該用我們所有的智慧和知識來尋求、認識和榮耀上帝。所以,學習神學是用智慧愛上帝的重要表現之壹。

不僅如此,在基督徒追求成聖的八步精神之旅中,彼得還提醒我們“有了信心,就要加上美德;有了德,就要加知識;有了知識,就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還要加上耐心;有了耐心,就要加上虔誠;有了虔誠,就要加上對兄弟的愛;妳們若愛弟兄,也要愛眾人”(彼前二。1: 5-7).

其中提到基督徒要在信仰和美德的基礎上擁有“知識”。所有真正的知識都來自真理之神,所以我們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也就是在學習神的真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用來為信仰服務的,讓我們從多角度對信仰有更豐富的認識,能更好地為主作見證。

壹方面,保羅為我們樹立了壹個好榜樣。當他在羅馬的監獄裏時,他仍然不忘記學習,他特別要求提摩太把他留在特羅亞的書和磁帶裏,為他畫像(見提摩太後書。4: 13).

所以基督徒有責任學習壹點神學,以便用智慧愛神,更好地服事主,傳福音,傳救恩。面對外界對基督教信仰的各種智力挑戰,基督徒具有神學知識,也能對此作出合理的防禦反應;面對各種與基督教有關的異端思想,基督徒都有基本的神學裝備,所以他們能夠認清錯誤的角度,捍衛基督教的真理。

2.更深的信仰

學習神學也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信仰的理解。在參加教會活動時,俗人的弟兄姐妹往往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他們聽到有人作為主的見證人時,他們可能會講述壹些非常主觀、個人甚至“神秘”的經歷。

例如,有些人說他們去了天堂,遇見了他們的鄰居和朋友,而另壹些人說他們在夢中與主耶穌直接交談。這時候就要根據聖經和傳統的基本信仰,用理性來分析他們說的話是否正確。

不僅如此,在教堂唱贊美詩,尤其是舊的翻譯贊美詩時,經常會對壹些不熟悉的歌詞感到困惑。例如,在76首贊美詩《要來的敬拜之歌》中,“神的光,神的光,是產生的,不是造成的”。這句歌詞是什麽意思?學了壹點神學,就知道我這裏說的是聖子與聖父的關系。兒子是父親生的,但他和父親是平等的,父親和兒子享有同樣的尊重和榮譽。

再比如,當聽壹個牧師解釋壹段經文時,他聽到的觀點可能與另壹個傳道人的觀點不同,或者與他在網上找到的觀點相矛盾。那麽他應該如何理解這段經文呢?這也需要神學思維來衡量。經過仔細的學習、分析和研究,我們的結論會加深我們對信仰的理解,對神有更多的認識。

3.指導生活

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壹樣,在生活中會經歷很多挑戰、困難和困境。這個時候,基督徒需要把自己的信仰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面對挑戰,基督徒會迷茫,甚至產生意義危機。當我遇到疾病和痛苦時,上帝為什麽不幫助我?如果上帝是萬能的,為什麽不阻止這樣的不幸降臨到基督徒身上?思考和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再次表明,每壹個認真對待信仰的人,都是參與神學活動的人,都是神學家。神學不僅是講道和討論真理,也是指導基督徒的生活,了解神在我們生活中的旨意,批判壹些錯誤的信仰做法。

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有病,就不能就醫,否則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醫學和醫生的智慧來自上帝創造的恩典,他們滿懷信心尋求的是上帝的我的救贖恩典。從神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怎麽能把上帝的創造和我的救贖恩典分開呢?兩者都是上帝的祝福。

基督教的救恩不僅僅指未來的靈魂從上帝的樂園中得救,還包括今生和現世的救恩。對於基督徒來說,每天在不同的情況下學習和實踐“信仰”、“希望”和“愛”的美德,使每壹次生活經歷都充滿意義,並使我們能夠學習像耶穌壹樣。

不僅如此,神學還應該幫助基督徒在社會中實踐他們的信仰。神學——對信仰的反思提醒信徒要帶著字母“S J”跟從耶穌,付出做門徒的代價,與社會上受苦受難、被邊緣化的人站在壹起,讓我們的個人和社會生活因神的恩典而改變和轉化,讓地上充滿神的公義和平安,讓神的旨意在地上如在天上壹樣。這就是神學的現實意義。

不及物動詞結論

本文分別對信仰和神學進行了界定,並試圖說明神學和信仰之間既壹致又不同的關系。最後,介紹了研究神學的意義和必要性。學習神學不僅是基督徒智慧和對上帝的愛的表現,也有助於我們加深對信仰的理解。同時也使我們將信仰與生活聯系起來,使我們在生活中知行合壹,效法基督,榮耀神,造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