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更常用於物體名稱的表達,即不用人稱主語來描述,而是表達客觀事物如何影響人的感知,使事物以客觀的語氣出現。
非人稱表達是英語中壹種常見的寫作風格,尤其是在書面語中,如官方文件、新聞、科技作品、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這種表達方式往往使敘述顯得客觀公正,結構趨於嚴密緊湊,語氣委婉間接。
漢語更註重主觀思維,以“萬事俱備”為主導,往往從自我出發描述客觀事物,或傾向於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所以常用人。
專註。漢語強調人稱,英語強調人稱。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從簡單到復雜:
妳發生了什麽事?妳怎麽了?
?我突然想到壹個主意。
當她壹個人的時候,壹只奇怪的和平駱駝在她身上。她獨自壹人時,感到壹種特別的寧靜。
只有音樂攜帶?Dadaway從他的工具和項目的世界。只有音樂能讓爸爸陶醉,忘記他那個充滿工具和工作的世界。
如果我單薄的笑容?與他豐滿的笑容不相稱,是因為?我祈禱有壹把吉他或壹架鋼琴。我淡淡地笑了笑,沒有他那麽開心,但那是因為我壹直渴望壹把吉他或者壹架鋼琴。
根據這壹特點,漢譯英時用“物名”代替“人”往往是壹種有效的手段,如:
看到那棵大樹使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大樹的景象?總是提醒?童年的我。
我深感抱歉,我最近忙於其他事務,不能早點回復。我很抱歉。其他職業的壓力?使我無法盡早回復您的1信函。
原諒我的無知,但我對這段感情壹無所知。我對這種聯系壹無所知。求情?我道歉。?
在無主句的情況下尤其如此:
發現錯誤,必須糾正。有錯必糾。
看看樹,看看果實,看看人。壹棵樹?知其果而知其人。從他的行為可知。
要調整高校專業設置,改進教學方法。高校專業要調整,教學方法要改進。
回到本周的翻譯練習,有這樣壹句話:
我們津津有味地壹遍又壹遍地重復著我們認為有趣的遊戲,但在成年人眼裏,它們是可笑的,甚至享受這樣毫無意義的東西?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不用人稱“我們”作主語,選擇某物作主語,應該有以下兩種選擇:
遊戲是主題:
在沙灘上反復玩的遊戲對我們來說很有趣,但在成年人看來卻很荒謬,因為他們不明白為什麽這樣壹件毫無意義的事情能讓我們保持興趣。
名詞化“有趣的”作為主語:
然而,我們在這類遊戲中享受的樂趣只會引來成年人嘲笑的目光,他們覺得這些遊戲毫無意義而且無聊。
感謝知信* * *翻譯朋友和資深自由譯者小胖提供的專業支持和數據驗證。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相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