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燒藥膏跟棺材的成語故事

燒藥膏跟棺材的成語故事

成語“喪事燒藥膏”的出處和主角是誰?

開夜車

原文

燒傷①藥膏②要遵循③④,保持①、②、③、④、④

——韓愈《學解》

給…作註解

①燃燒:燃燒,燃燒;②油膏:油脂,指的是燈和蠟燭;③繼任:壹個接著壹個,壹個接著壹個;④日影指的是白天;5常量:經常;⑥ ⑥ ⑥:努力;⑦窮年:壹年四季。

指導閱讀

“為將來燒油膏,永遠在貧困中。”這句話出自韓愈的《學之壹解》。整句話就是點壹盞油燈代替太陽,壹年到頭好好學習。這是關於韓愈勤奮學習的。

韓愈是唐代偉大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他與同時代的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唐代河南合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官至吏部侍郎。他的祖籍是昌黎,所以後來人們稱他為韓昌黎。他是《昌黎先生文集》的作者。

韓愈以勤奮學習而聞名。他三歲喪父,自小由哥哥韓暉撫養。哥哥去世後,由嫂子鄭撫養。鄭待他如己出,韓愈自己也不負眾望。他從小就決心努力學習。他堅持每天熟讀數千字的儒家經典和其他百家爭鳴的書籍,認真研究文章的脈絡和意義,同時要求自己抽時間練習作文。他不僅白天讀書,晚上還點壹盞油燈繼續努力學習,就這樣年復壹年地堅持著。

到了壯年時,他精通儒家經典,熟悉百家學說。在寫作上,他摒棄了六朝以來的文風,在繼承先秦兩漢所占散文的基礎上,創造了壹種風格簡約、語言流暢、氣勢雄渾的新的散文形式。

韓愈不僅學習勤奮,而且非常講究方法。他在《學解》中說:“記故事的人必提其要義,編故事的人必勾其玄機。”大意是,讀記敘文和文章時,壹定要提出提綱;看理論書和文章,壹定要勾出來精髓。他主張讀書時要提綱挈領,抓住主旨,也要勤記筆記,讀不同性質的書,有不同的筆記方法。這樣做有助於記憶和理解,會得到舉壹反三的效果。

後來,人們用“燒油膏”這個詞來形容勤奮學習或努力工作。

韓愈是唐代著名學者,學六經、百家爭鳴,崇尚儒學,主張以古文為業。他是唐宋八大家之壹。和中國其他文人壹樣,韓愈也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顯示自己的抱負和才能。他年輕時是秀才,但性格不適合官場,壹生仕途大起大落,頗為失意。正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下了《理解學習》這部作品。

文章敘述說,郭子先生(韓愈自稱他在郭子當了十年醫生)教導他的學生:“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努力學習。學問道德好,不怕將來被埋沒。”話還沒說完,壹個學生質疑說:“老師,妳別騙我們!很長壹段時間,我看妳已經掌握了六藝,每天還是愛不釋手,甚至晚上點燈然後白天學習。結果呢?只是因為觀念不符合掌權者,所以被掌權者排擠,得不到重用,導致生活悲慘。妳自己都有這樣的經歷,還要我們專心學習!”

韓愈壹方面嘲諷政治家不能善用人才,另壹方面也表達了自己的失望。

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裏演變而來的,形容日以繼夜地勤奮讀書。後來,它也被用來形容不眠不休的工作或活動。又稱“灼膏”“灼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