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寧藥理學
拼音名稱Gǔ Niǔ蔡
其他名稱有圓白菜、藏紅花(廣州植物誌)、藏紅花、白毛藤、雞骨草、枳殼(福建中草藥)。
來源是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春夏秋三季收獲。
原始形態壹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具分枝,禿或近禿,高約65438±0米。莖是細長的綠色的。單葉互生,卵形至長圓形,長4 ~ 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短尖。邊緣近全緣,或有不規則的有角粗齒,薄,頂部深綠色,有小斑點,底部淺綠色,葉脈在葉背面凸起;葉柄細長,長約65438±0厘米。花序梗腋生,長1 ~ 2.5厘米,細長;2 ~ 5朵花排列成傘形花序;花萼綠色,5裂,裂片卵形;花冠白色,直徑6 ~ 8毫米;雄蕊5,著生於花冠和喉上,花藥粘成圓錐形,頂裂;子房2室,胚珠多數。果實球形,肉質,直徑約5毫米,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夏秋開花。
中國南方的棲息地分布。
福建中草藥:“微苦,寒。”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尿,活血消腫。治痢疾,淋病,紅眼病,咽喉腫痛,疔瘡。
①《廣州植物誌》:“清涼散熱,可治輕微咽喉痛。”
②《南寧醫學誌》:“治妒痢腫痛。”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6元(鮮1 ~ 2兩);或者果汁套裝。外用:搗固。
附①治痢疾:很少花二至四盎司龍葵。用水煎服。
②熱淋治療:少花龍葵二至四盎司,用水送服。
③治療咽喉痛:很少花四到六盎司龍葵。搗爛取汁,第二次拌入大米泔水,加入少許鹽或醋,每次舀取,每日三四次。
④治療高血壓:很少花壹到三盎司龍葵。用水煎服。如果患者經常便溏,不宜服用。
⑤治療癤子:很少花壹至三盎司龍葵。加水煎煮;將鮮葉搗碎,在患處塗上蜂蜜。(所選方劑為福建中草藥)
摘自《中醫詞典》
中華本草:古代紐扣菜
來源於南寧藥理。
拼音名稱Gǔ Niǔ蔡
英文名all-grass of shining fruit night-shade
別名:七七口、五五怪、虎耳草、耳墜、衣扣、宮保草、五寨茄子、五點桂、滇桂草、七口草。
來源:茄科龍葵的全草。
拉丁植物和動物礦物名稱:龍葵。Parciflorum liou]
春、夏、秋三季收獲,鮮或幹。
原型為壹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度約1m。莖無毛或近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細長,長1-2厘米;Pufferent葉片薄,卵圓形至卵圓形長圓形,長4-8cm,長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向下延伸至葉柄形成翅,邊緣微波狀或有不規則波狀粗齒,兩面蓬松。花主鄧近傘形,腋生,細長,花1-6朵;花梗總長度為1-2厘米;花梗長5-8毫米,花小;直徑約7毫米;花萼綠色,5裂,裂片卵形,具緣毛;花冠白色,筒部陷在花萼裏,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雄蕊5,著生於花冠的喉上,花絲非常短,花藥粘合成圓錐狀,頂裂;子房2室,有許多卵裂球。漿果呈球形,直徑約5毫米,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種子近卵圓形,兩面扁,真微1-1.5cm,全年開花結果。
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喜生長在密林或近林荒地的溪邊、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南方各地。
性味微苦;性冷淡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高血壓;痢疾;熱水淋浴;眼睛紅紅的;喉嚨痛;癤和癤腫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適量,敷衍;或者擰壹下。
1.廣州菌群:清涼散熱可治輕微咽喉痛。
2.南寧藥理:治妒痢腫痛。
《中華本草》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