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星星的變化,這個曾經的小鄉鎮變大了:成為高樓林立、商業密集的西南第壹“中國著名商業街”,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的超大型商圈,改革開放後重慶誕生的重要商業地標之壹。
天空依舊,大地依舊。取而代之的是小鄉村,是現代化的“不夜城”,日均客流量50萬。觀音橋的變化無疑是我市改革開放的奇跡!它美麗的蝶變也給了我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只要路是對的,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奇跡是可以創造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
A
地標建築
觀音橋變身“智慧商圈”,助力消費升級。
& lt寶潔公司。我在這裏發現了壹個智能觸摸屏。通過在商圈設置的43個智能觸摸屏終端,消費者不僅可以清楚地了解附近的廁所、atm機、停車位、百貨商店等信息。,還要知道特色商家的導購。p = " " & gt“觀音橋商圈越來越智能化了!”壹位正在觸摸屏上查看信息的女士告訴記者,每次去觀音橋,她都會習慣性地先刷壹下觸摸屏,看看商家最新的打折信息。
“打造‘智慧商圈’,觀音橋在交通方面也很有效果。”在觀音橋壹家教育咨詢公司工作的彭女士說,以前去觀音橋,最怕的就是堵車和停車。但是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觀音橋停車方便。北城天街、大融城、68等大型商場已實現網上停車繳費,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時,智能停車誘導系統也已在轄區內重點路口和主要車庫入口投入試運行,通過準確顯示試點路段停車位信息,有效引導車主快速停車。
在興塔路與北城天街的交叉口,觀音橋西環路周大福的交叉口,北濱壹路與北城二路的交叉口,北濱壹路與吳健路的交叉口,都安裝了集成人的重要作用。
江北區觀音橋商圈辦公室主任李四川說,現在觀音橋商圈日均人流量超過50萬。作為重慶最繁華的商圈之壹,觀音橋壹直是重慶時尚消費的前沿。近年來,觀音橋商圈通過科技創新和服務創新,打造“智慧商圈”,推動商圈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舒適的購物環境和現代化的購物體驗,助力消費升級。
觸摸屏的建設只是“智慧商圈”的壹部分。李四川表示,觀音橋“智慧商圈”將整合智能觸屏終端、移動端APP、商圈網站、傳統消費呼叫服務中心,包括商圈免費WiFi覆蓋、基礎電子政務、便民服務、商圈O2O電子商城、商圈社交網絡、商戶服務中心、二維碼應用、停車誘導、BI商業智能等功能。
“智慧商圈”不僅方便了消費者的購物,也為商家提供了壹個全新的營銷渠道,幫助他們推廣線上線下營銷。目前,平臺已入駐新世界百貨、興田廣場等2000多家商家。
B
標誌性故事
20多年前是個小鄉鎮,周圍的農田裏青蛙很多。
壹個可以出去的地方。幾十年前的觀音橋是什麽樣的?改革開放前的觀音橋是什麽樣的?在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有壹套關於觀音橋的遙感影像,拍攝於不同時期。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有6幅遙感影像,分別是1967、1979、1987、1997、2005、2013,見證了觀音橋T;/p & gt;
攤開1967觀音橋的遙感影像,從空中往下看,整個觀音橋區域還是壹片農田,主幹道只是壹個十字形的路口。有壹些低矮的房子散落在小鄉鎮,周邊農民飼養的蘿蔔、土豆、辣椒、家禽是主要商品。
78歲的江北區退休幹部李寧紅,曾在原“觀音橋鄉”工作。他介紹,觀音橋是解放後不久在農村修建的,後改名為東方紅公社。改革開放後,進行了地名調查。因公社靠近舊地名觀音橋,故改名為觀音橋公社,後改為觀音橋鄉。1993與貓兒石街合並,建設觀音橋街。所以,在1993之前,觀音橋甚至不是壹個鎮,而是壹個鄉。
在李寧紅的記憶中,改革開放前的觀音橋充滿了鄉村田園氣息。他說,以前觀音橋海洋公園附近有個水庫,經常有人偷偷下來洗澡。觀音橋和紅旗河谷都是田地,莊稼多,青蛙多。每天早上都能聽到青蛙的聲音,青蛙也很容易抓到。
看觀音橋65438到0987的遙感影像,可以感受到觀音橋地區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農村小農場越來越大,道路越來越多,建築密集,人口聚集,整個地區開始煥發生機。
到1997,觀音橋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江北地區重要的商住區,房屋建設較為密集,商業配套基本齊全。"此時,觀音橋已經初具規模."李寧紅說,這個時候,人們已經習慣了閑暇時在街上走走,“夜生活”也豐富了起來。晚上看電影,玩遊戲,跳舞,觀音橋已經變成了壹個繁華的城市。
2005年,道道廣場、嘉陵廣場出現,各個標誌性建築已經完工。
& amp它設置好了。江北區5平方公裏,主要包括商務區環線以內和北城天街30萬平方米的景觀空間。商業面積654.38+0.85萬平方米,擁有世紀新都、重百江北商場、茅野百貨、遠東百貨、新世界百貨等主要百貨商場和68、北城天街、大融城、陽光世紀、盈佳中心“五大”購物中心;吸引了古馳、阿瑪尼、卡地亞等90多個國際壹線品牌。自2003年啟動觀音橋商務區建設以來,這裏上演了壹個又壹個傳奇。自三年前西南第壹條著名商業街、華西第壹個“城市商圈”以來,觀音橋商圈總銷售額已達2000億元左右,成為超大型商圈。
C
地標經濟
向四個方向拓展,拓展升級。
打造24座“不夜城”
近年來,江北區對觀音橋進行了升級擴建。通過推進重慶商業新地標“太陽谷”項目建設,形成近2萬平方米的城市新公園。龍湖新壹街2017正式開業,打造集高端寫字樓、國際商務總部、時尚街於壹體的城市綜合體。新華協信中心、海洋公園、萬匯中心等重點建設有序推進;重慶國際新文創(西部)電競中心項目、恒大科技項目等重大項目的成功引進,使商圈展現出強大的品牌凝聚效應和輻射能力。
據江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加快推進觀音橋商圈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擴張升級,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24小時不夜城。
“立足高端,面向時尚,錯位發展,保持活力。”江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向北拓展至紅旗河溝立交,依托電測村棚戶區改造,打造集高端商業、頂級商業、高品質公共開放空間為壹體的城市綜合體;以野水溝棚戶區南移改造為契機,融入北濱經濟帶,引導商業業態轉型,以增量建設和存量改造為載體,積極發展文化、旅遊、餐飲等休閑娛樂業態,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體驗式互動商業;向西,以小源雅居樂項目土地開發為支撐,向鴻恩寺公園拓展,積極發展國際商務總部、O2O體驗店、藝術展示中心等復合型業態;向東以北城天街-九街高屋街沿線項目為載體,延伸至紅土地立交,拓展旅遊、休閑、娛樂、特色街區功能,形成國際化街區和活力中心。
據了解,通過四個方向的拓展,觀音橋核心區將由1.5平方公裏拓展至3平方公裏,商業經營總量由1.9萬平方米提升至400萬平方米,打造集體驗式互動消費、高端電子商務、會展旅遊經濟於壹體的產業高地和風格現代、特色優美、標誌性建築集中的街區。
新聞鏈接
主城區的幾個主要商業區
城市經濟壹片光明。
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十幾年來,特色商圈不斷湧現,成為城市經濟的壹抹亮色。
& ampLt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發展成為壹個超大型商圈,成為城市經濟的“出納室”。
位於沙坪壩區歌樂山,沒有打假示範街。市中心是十字形的。這個地區人很多,總是有人來來往往。集購物、休閑、美食、旅遊於壹體的三峽廣場,是重慶主城區西部的最佳消費場所。
& ampl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文化氛圍濃厚,商業活動豐富。廣場東邊的誌剛大道是巴渝中有名的美食街,川菜、粵菜、火鍋、魚莊應有盡有。
/CQ/news/201812/3644071 & lt;/p & amp;我在這裏發現了壹個智能觸摸屏。通過在商圈設置的43個智能觸摸屏終端,消費者不僅可以清楚地了解附近的廁所、atm機、停車位、百貨商店等信息。,還要知道特色商家的導購。&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