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資料的收集方法
(1)綜合法。
就是對表面的、零碎的信息材料進行分析提煉,然後總結出有規律性的東西。綜合方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達到從局部到完整,從零到整體,從粗到細的效果。綜合方法往往能反映某種情況和問題的普遍性。這樣整理出來的信息,便於領導把握壹般情況和帶有規律性、普遍性的事物。
(2)跟蹤法。
即以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或工作實施的各個階段為線索,跟蹤收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情況。如果上級做出重大決策,及時收集反饋,傳達做法、步驟、措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持續的反思。
⑶研究方法。
這種收集材料的方法有很強的目的性。壹是根據上級或領導的要求,確定專題開展調查研究,目的是發現典型,總結典型經驗,指導推廣工作。二是開展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調查研究,旨在找出問題的根源和癥結,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壹般調查研究得到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來編輯信息,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質。
(4)逆向思維法。
即當壹項活動處於高潮時,或者某個問題被大多數人肯定或否定時,如果壹個信息工作者能夠靜下心來,讓自己的思維不受羊群效應的影響,從問題的另壹面去思考,分析是否有偏差,或者是否有掩蓋另壹種傾向的傾向,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⑸會議收集方式。
每次會議都包含大量的信息,參加各種會議,閱讀會議文件,都能找到有價值的信息線索。
[6]機會觸發法。
信息材料的篩選方法
篩選就是對大量原始信息進行識別和篩選,剔除那些無用的、重復的、無價值的信息,增強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利用率。
首先是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分析信息材料中所列問題和事實的性質。首先,要確定哪些內容屬於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工作和紀檢監察工作,明確哪些內容是上級部門和領導最關註的,哪些是當前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其次,要確定哪些材料屬於綜合材料、典型材料、研究材料,哪些問題屬於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再次,要確定哪些材料適合報道,哪些材料適合分發。
二是比較分析。就是結合上級機關和領導的需求,對信息材料反映的同類工作和問題的典型性、代表性、指導性、覆蓋面和時效性進行分析,以確定哪些材料可以優先選用,哪些材料具有決策價值。
三是點面結合分析。就是從整體高度分析信息資料是否具有普適性,增強其廣度。是否有特殊性,增強深度。通過分析,可以避免泛泛而談,使表達的觀點有理有據,無懈可擊。
在篩選時,要圍繞信息主題選擇材料;第二,選擇典型材料;第三,要選擇真實準確的材料;第四,要選擇新穎生動的素材。
在現實生活中,壹些偶然的現象,比如壹句話,壹件事,都能讓信息工作者對壹個問題的思考和認識有所突破。機會是偶然的,但有必然的因素。信息人員應養成思考的習慣。他們掌握的信息越多,機會就越多,隨時都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收集信息資料應註意的“六忌”;
避免捕風捉影和道聽途說;第二,切忌主觀片面;三忌蛇打棍,晴雨撐傘;四忌零零碎碎,東拼西湊;五忌隨意無所適從,盲目提供;六忌雷同重復,缺乏新意。
信息材料的加工和提煉
加工提煉是在篩選的基礎上對信息材料進行深加工的過程,也是形成完整信息的過程。壹是對信息內容進行加工提煉。二是對信息文本和長度進行加工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