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滿族入關。為了加強對* * * *的控制,開始在全國強制推行理發易服,同時推廣滿語。剪發易服成功,但滿語無法推廣,最後不得不放棄。
滿語推廣失敗的原因如下:
首先,文盲太多了
要普及壹門語言,首先要做的就是識字。與漢語相比,滿語有不同的發音和文字。
滿語是漢族人的外語。
英語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中國已經把英語納入高考,但還是有很多人不會說英語。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懂中文,至少每個人都能看懂英漢詞典。新中國成立時,全國文盲率高達80%。為了簡化識字,國家推廣簡化字和白話文。試想在清朝識字有多難。
推廣滿語,首先要讓全國人民都認識漢語,然後編壹本漢滿互譯詞典,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文盲,方便大家學習滿語。清朝大部分人只會說方言,壹個字都不認識,連漢字都不認識。妳怎麽能讓他們學外語呢?
第二,人們學習語言有困難
清朝推廣滿語失敗後,開始推廣官話,和今天的官話差不多,結果不太理想,比如兩個
背景廣泛的地方官員不懂普通話,康有為和梁啟超直到戊戌變法都不會說普通話,推廣普通話都那麽難,更別說滿語差了。
如今,我們在電視廣播中聽到的所有語言都是普通話。雖然接觸普通話的機會那麽多,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說不標準的話,尤其是我們的父母,普通話裏夾雜著很多方言,發音不標準,爺爺奶奶根本不會說普通話。與現在相比,清朝的通訊技術太落後了,根本沒有音頻和視頻,所以人們很難學習滿語。
第三,中國文化更加博大精深
漢文化源遠流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幾千年來未曾中斷,形成了壹套底蘊豐厚,內涵深刻的文化體系,在制度、禮儀、思想等方面都比較完善。滿族只是中華民族中的壹個少數民族,文化遠不如中原。當壹種落後的、不完善的文化面對壹種先進的、完善的文化時,落後的壹方壹定會向先進的壹方學習。
清朝的統治者雖然是滿族,但是非常欣賞中國文化,沿襲了漢族的很多制度,特別重視儒家文化。在此背景下,滿語逐漸漢化。
清朝時期,漢族的人口仍然是最多的。統治這樣壹個龐大的群體,推廣中國文化顯然更有優勢,至少可以減少* * *的反感。只要* * *不造反,何必在乎用什麽語言?還不如主動學中文讓* * *開心,獲得壹定的心理滿足。
說到底,滿語作為壹種文字,還太年輕,沒有基礎,因為它不是滿語自己的文字,而是借用了蒙古語字母,即使在滿族上層群體中也缺乏推廣,無法與有幾千年歷史的漢語抗衡。這也可以從滿語在清朝中後期被中國人無限漢化的程度看出來。
時至今日,別說滿語,能說滿語的滿族人已經不多了。在我們民族都不認可的情況下,妳怎麽能強行讓它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