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學習英語的痛苦和漫長的道路。學習語言是否有壹定的方法和訣竅,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這裏我挑選幾篇經典文章供大家討論。
【我學習英語的“訣竅”
王躍:南開大學88級和國際經濟系的學生在過去三年的大學英語學習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0年6月,她考了100的滿分。之後不久,她托福考了663分的優異成績,之後又參加了GRE考試,考了2280分,在亞洲名列前茅。她6月份參加了全國英語六級考試,191,她是全國1。
人們經常問我:學英語的秘訣是什麽?說實話,想要掌握壹門語言,沒有必要的語言環境,真的沒有捷徑可走。總結起來只有四個字:努力。我絕對不是只說好話。
以我這幾年學英語的經驗來看,只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通過量變實現質的飛躍。記得有壹段時間,努力之後還是覺得英語進步太慢,就故意放松了幾天。誰知道當我重新開始學習的時候,明顯感覺自己退步了很多。從此,我給自己制定了這樣壹個座右銘:“拳頭不離,嘴巴不離”,持之以恒。興趣對學好英語很重要。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學習英語的興趣極大地激發了我的求知欲。有人說,高水平的英語是未來找到理想工作甚至出國的資本。這當然好,但是除此之外,我覺得英語是壹個窗口,給我們展示了壹個廣闊的世界,壹個新奇的場景。當我可以用英語與外國朋友交流,了解外國社會、歷史、科學和文化,獲得第壹手資料時,我才真正明白掌握壹門語言的好處。
要學好英語,壹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必不可少。由於個人情況不同,機械套用不可行。但我相信,只要認真體驗,逐步摸索,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壹套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壹些學習英語過程中的經驗,供大家參考。雖然我在中學的時候英語基礎很好,但是剛進大學的時候,還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要具備壹定的聽說讀寫能力,首先要掌握5000到8000個單詞。作為壹個高中畢業生,我當時的詞匯量真的很差。於是,我決定以快速擴大詞匯量為主要突破口。有的同學喜歡背大詞匯量的手冊,我覺得很枯燥,不利於靈活運用。於是我把重心放在閱讀上,詞匯和閱讀齊頭並進,事半功倍。為了快速擴大詞匯量,我從壹開始就選擇了壹些當時對我們來說比較難的閱讀材料。幾千字裏壹般有二三十個生詞。這些文章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很多領域的詞匯。
我通常采用“兩遍閱讀法”,即第壹遍著重訓練閱讀能力,第二遍著重擴大詞匯量,培養語感。當我開始閱讀訓練時,我參考了《主動讀者》這本書。首先,提高閱讀速度。集中閱讀壹篇篇幅適中的文章,記下起止時間,計算單位時間的閱讀量。強迫自己快速閱讀已經成為我的習慣。在第壹次閱讀過程中,我重點訓練速度,掌握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結構,找出問題,以便在進壹步閱讀中解決。第二遍閱讀有兩個重點:壹是擴大詞匯量。具體做法是:把文章再讀壹遍,查生字,記在小本子上,有空拿出來。我從來不用全部時間背單詞。學習其他內容效率低的時候,最適合我背單詞。每次背的時間不長,但是重復很多次。我當時用的是英漢詞典,因為我覺得英文解釋不太好記。在擴大詞匯量的初始階段,理解單詞的意思是最重要的。就這樣,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面的拓寬,我的詞匯量也突飛猛進。後來在準備托福、GRE等考試的時候,才開始背詞匯手冊,用英語講解,了解單詞的確切含義和自己使用的語言環境。二讀的第二個重點是培養語感。仔細體會語言的精彩,註意詞語的使用和搭配,我經常大聲朗讀甚至背誦壹些段落。這樣做有利於加強語感;為寫作打下基礎。通過這種二次閱讀的方法,我讀到的東西壹般在腦海裏印象都很深刻,也提高了閱讀材料的利用率。
我非常重視閱讀材料的選擇。不僅僅是從興趣出發,相反,有意識地閱讀壹些自己不太了解甚至不感興趣的科普、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文章。另外,針對不同的訓練目的,我還選取了不同內容難度的閱讀材料。比如快速閱讀時,可以選擇詞匯量小、篇幅短的文章;以擴大詞匯量、開闊視野為主的閱讀訓練,選擇英美報刊雜誌。另外,我也註意循序漸進,根據自己不同階段英語水平的變化,選擇相應的閱讀材料。在聽、說、讀、寫中,我都從“閱讀”中受益匪淺。通過有意識的閱讀,壹方面擴大詞匯量,另壹方面培養語感。而我認為這兩個方面是掌握壹門語言的兩大支柱。
至於聽、說、寫,我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多讀書,詞匯量大,語感強。只要多練習,這三方面的能力自然會提高。在聽說方面,英語廣播和原版電影是極好的媒體。此外,利用壹切可能的機會與外國朋友交談並試圖模仿他們也是相當有效的。至於寫作,在還沒讀夠的初級階段,不急著自己寫,而是學習模仿壹些經典章節。我背過《新概念英語》第三冊和精讀課本上的壹些精彩章節,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大聲朗讀或者聽廣播。就這樣,我耳朵裏聽到了地道的英語,眼睛裏看到了地道的英語。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學會了說和寫。有人問我:怎樣才能在各種英語考試中得高分?其實我也沒有什麽特別的應試對策。在聽說讀寫能力逐步提高的基礎上,只要做壹些模擬題,了解各種考試的特點,成績自然不會差。在我看來,與其在考試前夕搞題海戰術,不如腳踏實地的積累。在我看來,學好英語的“訣竅”無非是刻苦和熟練的工作。因為我堅信:成功是自然而然的。
【閱讀讓我受益匪淺——談談我學習英語的經歷】
學英語要循序漸進,不要著急。要想有效的提高英語,必須腳踏實地的從基礎做起。聽說讀寫是學好英語的基礎,都很重要。
但我的經驗是:以讀書為基礎,會帶動各方面提高。對於閱讀,我覺得選材很重要。我從《英語快速閱讀》開始,後來用了兩卷《高級英語閱讀教程》。因為這兩套書體裁多樣,篇幅合適,還介紹了壹些快速閱讀的方法,並配有相應的試題。
我的方法是:第壹遍,用快速閱讀,即記下起止時間,閱讀時密切註意,用眼掃提高閱讀速度;先跳過個別生詞,著重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第二遍,仔細閱讀全文,在過程中學習生詞和壹些固定搭配、成語,仔細理解精彩的句子。
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閱讀材料,擴大詞匯量,增強語感,擴大知識面,達到多重目的。
閱讀是擴大和鞏固詞匯量的好方法。剛進大學的時候,覺得自己詞匯量太小,急於擴充。我試著背壹本詞匯手冊,但很快我就發現這很費時間,費力又無聊。而且因為我只是機械地背單詞的意思,缺乏語言環境,不能及時鞏固,所以遺忘率相當高。
後來我就采用了這種“逐字逐句”的方法,在閱讀中積累詞匯。因為是通過上下文來理解的,所以單詞的意思記得清楚,理解準確。我把這些單詞積累在單詞本裏,放在身邊,利用壹些零散的時間反復記憶,加深印象。如果長期堅持閱讀,會在閱讀中鞏固對單詞的記憶,同時學習新單詞。這種滾雪球般的發展,不知不覺擴大了詞匯量,也能牢牢記住。我用的就是這種閱讀方法,通過第壹遍的快速閱讀,鍛煉了自己的閱讀速度,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當我拿到壹份英文材料時,我首先快速閱讀,文章的大意立即在我的腦海中反映出來。這個閱讀習慣對我幫助很大。比如我們專業課用的英文原版資料,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逐字閱讀,但壹定要快速準確地掌握每壹章的大意。我學到的快速閱讀的方法對我幫助很大。再比如,在英語考試的閱讀理解部分,在規定的有限時間內讀完幾篇文章,完成幾道題後,有時會覺得時間不夠,或者讀完所有文章後,腦子裏缺少文章的大綱,無法回答壹些關於中文文章大意的問題。因為我堅持閱讀練習,鍛煉自己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所以回答這類問題得心應手。
用這種方式看了壹些精彩的章節後,我也把它們作為了閱讀材料。利用早上課間的二十分鐘大聲朗讀。閱讀時要充分註意語音語調。為了做好這幾個方面,我還把閱讀和聽力結合起來。我每天早晚按時收聽英語廣播,從特別英語節目到語速正常的節目,逐漸提高聽力水平。我仔細琢磨播音員的發音來指導我的閱讀。經過反復練習,我的語音語調越來越正規,讀起來也很流利,反過來也能促進我在聽的過程中跟上別人,能正確理解對方在說什麽。
總之,朗讀和聽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僅僅流利地閱讀是不夠的,還要學會說話和表達自己。我覺得通過多看多聽,說話的能力不自覺的提高了。當然,主動找機會多說話多鍛煉也很重要。通過閱讀,我也培養了自己的語感。語感是個抽象的東西,要在實踐中通過大量接觸這種語言來培養。在閱讀中,我仔細理解原文中的語言用法和特點。尤其是閱讀壹些英文原版報刊雜誌,這種泛讀更有利於語感的培養。對於壹些地道的原始資料,比如《新概念英語》第三冊的壹些文章,通過背誦,我學到了很多。這些對我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平時練字不多,但在閱讀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開始寫作並不覺得難。
我從英語閱讀中受益匪淺。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 gt;作者簡介:王瑋,南開大學國民經濟系90 (A)班學生,1992年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滿分。
【學英語沒有秘密——我的心路歷程】我是壹名金融學院的大四學生,會計專業。但大概是因為我天生對數字不敏感,不想壹輩子和數字打交道。我從壹開始就不喜歡會計。我覺得我是文科生,肯定學不了經濟學,也不想學。
從大壹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考研,考上名牌大學的文科專業,但是要考上研究生,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勢學科才能考上。我高考英語考了128,分數不是很高,但在五科中是最高的,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把英語學好,不達目的絕不放棄。首先,我從閱讀入手,買了壹本南開大學的英語速讀。正是從那本書上看到王躍的壹篇介紹自己經歷的文章,我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堅持每天抽出壹個小時閱讀。這段時間永遠是我註意力最集中的時期。我不斷告訴自己:壹定要心無雜念,才能讀懂這篇文章。那段時間訓練我的閱讀能力很辛苦,但也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獲。我的閱讀速度迅速提高,我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讀文章時,先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梳理主題句,再分散細節,這樣就能從整體到局部理解文章90%以上的內容。
閱讀能力的提高體現在我閱讀的書刊種類上。大壹的時候看了《21st Century》和《北京評論》。高二的時候,我發現它們太難了。我開始閱讀英美報紙,如《時代》、《財富》和《讀者文摘》。我越看後面,越覺得輕松。大壹買了兩本看不懂的英文小說:《英國短篇小說選》和《克裏斯蒂偵探小說選》。高二翻出來的時候,我看的津津有味。大三開始看英文小說,最喜歡的是《格列佛遊記》和《飄》。我覺得這兩本書極其精彩,非常佩服。從大三下學期開始,我鼓起勇氣開始讀莎士比亞的戲劇,發現很難理解。後來漸漸熟悉了他的風格,也就舒服了。
在詞匯積累方面,壹開始結合閱讀就記住了。通常,當我讀壹篇文章時,我會在筆記本上記下新單詞。閱讀量越大,積累的詞匯量越大,促進了閱讀能力的提高。但後來覺得積累速度太慢,就開始背《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並把它畫成“滿目瘡痍”。後來字典放在自習室就被偷了,真的讓我痛苦了很久,對它已經有感情了。大三的時候,我報了專八。為了準備這次考試,我買了壹本於編的藍皮GRE詞典,從A背到Z,但是因為大三不準考專八,所以被取消了資格。我考試不及格,但詞匯量急劇擴大。大三下學期我的詞匯量估計是15K,現在估計只有12K。那是因為我在準備考研的半年時間裏,幾乎沒有接觸過英語書,忘記了很多單詞。
聽力本來就是我的弱項。我在中學從未聽說過英語。我聽說美國之音在第壹學期有壹個專門針對初學者的英語節目。但是我聽的時候感覺語速很快,沒幾個字聽懂。這時候我采用了讀書的方法,把不懂的單詞按照發音寫在紙上,然後在牛津字典裏找。每次搜索都有壹種冒險的感覺。我還記得抵制這個詞。根據美國英語的發音,我在紙上寫的是boycut。雖然我猜測它的意思是“抵制”,但要找到正確的詞真的很難。這樣我大概背了七八百個VOA新聞英語的常用詞,聽英語新聞沒有困難。我轉聽標準英語後,聽各種英語專題報道就沒有困難了。這個時候我開始喜歡英式英語,開始聽BBC。整個改善的過程大概用了整整壹年,期間因為害怕困難考慮過放棄,但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口語方面,我可能在啟蒙階段接受過比較好的發音訓練,發音比較清晰。由於學校的限制,我沒有怎麽參加英語角,但是口語還是比較流利的,這可能和我對詞匯和句型的熟悉程度有關。
寫作壹直是我的強項。我從大壹到大三壹直堅持寫英語日記。後來因為學習太忙放棄了。我的寫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的詞匯量和對句型的熟悉程度。
精通英語讓我受益匪淺,首先體現在考試上。記得我考六級的時候低燒,但是因為閱讀理解和聽力的優異表現,考了88分。考研和考專八的時候因為準備專業課和找工作,半年多沒接觸過英語,但是因為基礎好,所以成績不錯。其次,我可以享受互聯網上極其豐富的英語網絡資源。最後可以獲得壹些物質收入,其實主要是幫助朋友。
2001報考了北京某名校民商法專業,但是專業課沒有通過。今年打算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民商法專業。如果再不及格,我會考慮考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我正在和壹家外向型國企簽約,我是壹名會計。我想我不會在這個單位呆太久。原因很清楚。
就我的經驗來說,想學好英語,沒有什麽竅門。妳必須依靠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強烈的興趣,加上正確的方法,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