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懷長安》是唐代詩人岑參的壹首詩。這首名為《重陽節登高》的詩,表達的不是普通節日的思鄉之情,而是對國家大事的焦慮,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深切關註。
原文如下:
在九月初九的第九個節日,我極不情願地登上高處眺望,但在行軍的戰爭中,沒有人能送酒。
我懷著沈重的心情看著我的家鄉長安,這戰場周圍的菊花零星開放。
翻譯如下:
勉強想按習俗爬山喝酒,但洪沒人帶酒。
我懷念遠方長安故鄉的菊花,此刻我應該在戰場旁孤獨地綻放。
對文字的評論如下: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2強:勉強。爬山: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避禍的習俗。
③沒人送酒:據《南史·隱居傳》記載,陶淵明有壹次過重陽節,獨自坐在屋旁的菊花叢中,沒有喝酒。這時,王紅剛好送來了酒,於是他醉醺醺地回到了家。
4可憐:可憐。
⑤傍:接近,接近。
擴展數據: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叛亂,次年長安失陷。唐肅宗得德第二年(757年),蘇宗在岑參陪同下,於二月從彭原進軍鳳翔。這首詩原註腳說:“長安尚未收”。九月,唐軍收復長安。這首詩大概是重陽節在鳳翔寫的。
“沒人帶酒”這句話其實是對旅行情況的淒涼描述。無酒可飲,無菊可賞,暗示了題目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詩人在節日之際想到了長安家園。開頭的“姚”字,誇大了自己與故鄉長安的距離,襯托出詩人深深的鄉愁。然後詩人把思念親友的感情濃縮在《故鄉的菊花》上。
“惜”字既描寫了詩人對故鄉菊花的眷戀,又描寫了戰場上詩人對故鄉菊花的長長嘆息和憐惜。當他想到今天家鄉堆積如山的黃花時,他只能發出壹種來自遠方的深深的懷念。
百度百科-暢想三月九長安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