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從小聰明勤奮。三潭印月是清末紹興的壹所著名私塾。魯迅十二歲時隨壽到三潭印月學習,在那裏學習詩歌近五年。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使他用的是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在魯迅紀念館。
魯迅十三歲那年,他爺爺因為考試案被捕入獄。他父親長期生病,家裏越來越窮。他經常去當鋪賣家裏值錢的東西,然後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壹次,父親病重,魯迅壹大早就去了當鋪和藥店。當他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他見自己遲到了,生氣地說:“少年還睡懶覺,上課遲到。”?
魯迅點了點頭,沒有為自己找借口,低著頭悄悄回到座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用小刀在課桌的右上角刻了個“早”字,心裏暗暗發誓,以後壹定早起,不再遲到。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父親的病情更加嚴重了。魯迅去當鋪賣東西比較頻繁,然後去藥店買藥。家裏的許多工作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處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去當鋪和藥房,再趕去私塾上課。雖然家裏負擔很重,但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他氣喘籲籲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感到高興,心想:“我又克服了困難,又兌現了承諾。我壹定會加倍努力,做壹個守信用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魯迅繼續在三潭印月讀書。私立學校的老師壽是壹個方正、樸實、博學的人。老師的人格和學術精神,三潭映月,曾經難以為魯迅留下深刻記憶的人,刻著“早”字的書桌,壹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中繼續前行。
魯迅(1881九月二十五日-1936 10十月19),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字玉山,後改為育才,“魯迅”是他的1919。著名作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從小說創作開始。1918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影響深遠。後來魯迅又連續發表了幾篇短篇小說,後來又編成短篇小說集《吶喊》《仿徨》兩本,分別發表在1923和1926。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魯迅逐漸放棄了計劃的小說創作,轉向雜文寫作。魯迅後期的小說被收為《故事新編》。
魯迅的小說數量不多,但意義重大,名篇眾多。他早期的小說往往沒有離奇曲折,而是著眼於清末民初底層民眾的生活,註重細節的描寫,能夠在壹點壹滴中生動地刻畫人物,探索微妙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底層民眾的麻木與無知,生活的艱辛。“我的素材多取自患病社會中的不幸者,意在揭露疾病的苦難,引起治療的關註。”後期作品用歷史典故映射現實生活,風格沈穩豐富,幽默灑脫,與前期作品大相徑庭。
代表作品有《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故鄉》等。小說的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和潤土為中國的婦女和兒童所熟知。
魯迅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藝術理論介紹、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整理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對“五四”以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壇上,尤其是在韓國和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享有盛譽。他被譽為“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
參考資料:
魯迅-百度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