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例子足以讓人震驚和理解:
壹:王永青喝豆漿“賺壹口”的故事。王永青,曾經的臺灣首富,塑料之王。被譽為“管理之神”。王永青最大的特點就是節儉,他喝豆漿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大多數人喝豆漿:老板,壹碗豆漿,打壹個雞蛋。王永青:老板,壹碗豆漿,然後先喝壹口,然後說“老板,打個雞蛋”。他上鉤了!他曾對工人們說:“如果妳的壹只工作手套破了,妳不妨把它翻過來,戴在另壹只手上重復使用。這是節約資源。”他成功的秘訣只有兩個字:救!正是因為堅持了“節約”的理念,才最終成就了王永青的成功。
第二,海爾的節約從“做對壹次”開始,讓節約成為壹種習慣。海爾集團要求每個人“第壹時間把事情做好”,要求每個員工在每時每刻、每項任務都要滿足工作流程的所有要求。這樣可以避免在補救措施上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要求每個員工壹次把事情做對,其本質就是節儉!不難發現,“質量免費”才是節儉的真諦,海爾集團“壹次做對”的理念成就了今天的海爾。
第三:普惠的“精益生產”。精益生產就是及時制造,排除故障,消除壹切浪費,向零缺陷、零庫存邁進。目的是在需要時按要求的數量生產所需的產品。普惠的節約思想是“消除壹切浪費,降低成本,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這使得普惠公司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關鍵時刻,大力開發節約型產品來吸引客戶,搶占廣闊市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如果每個人每天都能節約壹滴水壹電壹張紙,從家的角度不斷挖掘成本降低點,壹年下來就是壹筆不小的收入。所以可以說,影響我們前進的往往不是前方的障礙,而是鞋裏的沙子。當“廢物”壹旦成為我們鞋子裏的“沙礫”,再多的財富也不會被消耗。
節約也好,浪費也罷,得失都是巨大的財富。“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樹立成本意識,“註重節約”,就要從身邊做起,從每天做起,從壹點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