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3,壹位英國記者在采訪尼克·凱夫時就發現了這壹點:他看似在正常地與人交流,但似乎總是在隱藏著什麽。恍惚禮貌的交談背後總有難以啟齒的話。好像就在眼前,卻永遠看不到全部。那時,尼克·凱夫還是壹個對采訪機器含糊其辭的落魄少年。他剛從澳大利亞來到倫敦,住在壹條破舊街道上的壹家破舊旅館裏。接受采訪時,他正坐在壹張淩亂的床上。他只是壹個心煩意亂和緊張的年輕人,本能地試圖隱藏他不安或困擾的天才。幾年後,同樣是在倫敦,他似乎過著安穩的生活,每天開車送兒子上學,彬彬有禮,談吐得體。當時他穿著黑色緊身衣,整個人沈浸在壹片深藍色中。
1980到倫敦的時候,他23歲。生理上的成熟也無法隔離他的不安。不久,他離開倫敦,在美國巡回演出,然後去了巴西,在那裏他和壹個當地的女人結了婚,並有了兩個孩子。也許人們在看待尼克·凱夫的時候,忽略了壹個事實,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壹個歌手,壹個小說家,甚至壹個演員,而是壹個有著自己獨特世界觀的藝術家。
尼克·凱夫出生於1957年9月22日,原名尼古拉斯·愛德華·凱夫(尼古拉斯·愛德華·凱夫——後來他改名為尼克·凱夫——尼克的意思是“魔鬼”)。他有兩個哥哥和壹個姐姐。他的父母分別是英語老師和圖書管理員,他和父母壹樣是聖公會教徒。正是這種英國家庭傳統影響了尼克·凱夫的藝術道路。他的聖公會身份長期以來被廣泛用於解釋其作品中的宗教背景和謀殺主題。同樣,他高中畢業後組建的樂隊The Boys鄰家男孩(man鄰家男人)及其演變為生日會(生日會)也深受當時英國流行音樂的影響。生日會被廣泛稱為後朋克樂隊,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英國的後朋克運動如火如荼。到達倫敦後,他告訴記者,他在澳大利亞接觸到的英國流行音樂非常優秀,但到達倫敦後,他發現壹切都不如預期,然後他去了西柏林。有意思的是,生日會的作品既表現出野性又表現出美麗的氣質,進而影響了當時的英國流行音樂,直到今天。
尼克·凱夫曾就讀於澳洲墨爾本的考威爾文法學校,並在壹所藝術學校學習繪畫兩年。最終,他因為成績不好,被迫離開了藝校。很多年後,他含糊地說,如果不做音樂,他會成為壹個平庸的二流畫家。這些早期的經歷無疑對作為藝術家的尼克·凱夫有很大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他的音樂和文學作品中,他的音樂像歌劇壹樣細膩流暢,具有藝術氣質。但他在1989出版的第壹部小說《和驢見天使》詞匯難度太大,建議讀者在看書時準備壹本休閑詞典作為參考。就連生日會發布的專輯《著火的祈禱》的封面都用了印有尼古拉斯·凱夫字樣的畫作。
尼克·凱夫生日會在發布同名專輯後,於1980前往倫敦進壹步發展。他們在那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粗獷而富有爆發力的音樂以及音樂中所表達的原始情感和機智為他們贏得了巨大的名氣。在倫敦,他們分別在1981和1982發行了《火與垃圾場的祈禱》。此後,倫敦的音樂環境和樂隊成員的個人原因促使他們前往德國西柏林,在那裏發表了三部錄音室作品和兩張EP後解散。其中《天堂裏的許多》這首歌有壹些不敬的話,讓外界對這張專輯有不同的看法。當尼克·凱夫對記者談到這件事時,他含糊地說,他的褻瀆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在自然的狀態下寫了這首歌。似乎可以看到壹個藝術家逐漸生成自己的過程。在他形成自己之後,他開始尋求內在自我的進壹步發展和擴展。這個時候,任何行為都會被外界視為叛逆。尼克·凱夫的反叛之所以直指宗教,正是因為宗教在他的世界中占據了太重要的地位。宗教是他構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要材料。宗教在支撐他的世界的同時,也對他形成了巨大的束縛。尤其對於壹個不滿足於觀察現有世界的藝術家來說,這種束縛甚至是災難性的。藝術家的野心和貪婪促使他反抗自己,同時也反抗宗教。雖然不應該把他的借口簡單理解為敷衍的說辭,但也不應該認為他對自己相當清楚,所做的壹切都是有意為之。很有可能尼克·凱夫本人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發展階段。當然,雖然他說自己考慮不周,但按照他的內在發展,這種叛逆是必然的。
此時,尼克·凱夫27歲,他的藝術生活開始進入壹個飛速發展的階段。然而,外界的反應無疑給尼克·凱夫本人帶來了壹定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藝術家本人對自我反叛深感懷疑。畢竟宗教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為了繼續,無法立刻給自己的叛逆壹個滿意的解釋,找不到新的信仰和光源,找不到除了宗教之外可以沈澱壹個藝術家靈魂,耗盡壹個藝術家生命能量的主題。
這時,尼克·凱夫繼續他在流行音樂領域的發展。所以在1984年,他組建了尼克·凱夫和壞種子(尼克洞穴和壞種子)。樂隊形式的這種變化表明,作為壹名藝術家,尼克·凱夫不再滿足於成為生日派對的壹員。他要的是壹個人的表情。他不再需要和別人壹起創作,* * *尋找靈感和主題,然後互相交流,豐富成壹首歌。從此,只要樂隊能完成音樂表達,他就已經在歌曲的主題和旋律中有了自成壹體的東西,而此時他不需要甚至不排斥他人介入他的創作。當記者問他是如何創造紀錄的時候,他開始告訴他們:我經歷了壹段特殊的時間來準備壹切,包括歌詞和基本旋律,然後聯系了倫敦、西柏林和墨爾本的壞種子成員。我們聚在壹起後,很快就會完成錄制。可見,壞種子的作用基本上是幫助尼克·凱夫在技術上實現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音樂上完成表達,與集體創作關系不大。“壞種子”只是尼克·凱夫的伴奏樂隊。
1984年,尼克·凱夫和壞種子發行首張專輯《從她到永恒》。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山茱萸樹”(Tupelo)。這首歌中的思想直接導致了幾年後尼克·凱夫第壹部小說的出版。《山茱萸樹》在歌詞中已經觸及了“謀殺”的主題。這標誌著尼克·凱夫的反叛進入了繼天朝兵變之後的新階段。但是,這個時候他可能還不清楚自己的藝術主題,還不能清晰的感覺到自己已經觸碰到了自己的未來。然而,在他的精神世界裏,有壹種進化壹直在進行,直到藝術家被引導到他應該在的地方。誠然,盡管尼克·凱夫觸及了“謀殺”這壹主題,但他並不準備通過大力探索這壹主題來實現精神上的突破。所以在尼克·凱夫的精神世界中,上帝的缺席(這是他對宗教——上帝的反叛造成的)直接導致了他精神上的焦慮和仿徨。在這個階段,他出版了《反刺踢》和《妳的葬禮》...我的蹤跡在1986。在這壹階段,他壹方面繼續(自覺或不自覺地)接近和探索“謀殺”這壹主題,另壹方面又在焦慮中尋求探索其他藝術形式。
1988年,尼克·凱夫在維姆·文德斯執導的電影《欲望之翼》中表演了自己的老作品《從她到永恒》,此後,他還參與了其他維姆·文德斯電影的制作,如《直到世界的盡頭》、《遙遠的地方》。同年,尼克·凱夫出版了他的第壹本書《國王的墨水》,其中收錄了他的歌詞、散文和獨幕劇。這本書的出版表明,尼克·凱夫開始重讀自己的舊作品,以重新認識自己,這意味著尼克·凱夫開始有意識地整理和關註自己的思想,這是壹個藝術家開始成熟和管理自己的標誌。在此期間,尼克·凱夫除了作曲外,其他時間都在閱讀,其中他從小就開始閱讀的《聖經》是閱讀量最大的。尼克·凱夫試圖在《聖經》中找到反抗《聖經》的主題,因為壹個事物包含著它自己和它的對立面——它的反抗者。聯系他最近出版的書的名字《國王的墨水》,我們可以看到尼克·凱夫內部正在進行什麽樣的思考。同年,在《尼克·凱夫和壞種子》出版專輯《溫柔的獵物》後,尼克·凱夫搬到了巴西的聖保羅,在那裏他與維維安·卡內羅結婚並育有壹子。在這段時間裏,他過著悠閑的生活,走過垃圾堆來到酒吧,喝著壹杯酒,讓思緒在聖保羅的街頭自由流淌。他後來告訴記者:在酒吧裏,我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平靜的婚姻生活和兒子的出生,讓尼克·凱夫暫時從之前眼花繚亂、緊張的生活中解脫出來,也暫時緩解了他在諸多問題探索中所遭受的苦悶和壓抑。
家庭生活和巴西習俗對尼克·凱夫的影響體現在《尼克·凱夫》和《壞種子》1992專輯《好兒子》中。專輯歌曲的旋律和親和力在尼克·凱夫和壞種子的音樂中找不到。之後,他開始繼續涉足電影和寫作。1989年與人合著電影《人鬼情未了》的劇本...公民死亡。他還為這部關於監獄生活的電影創作了所有的背景音樂,並在其中扮演了壹個角色。同年,他的第壹部小說在英國出版。《驢遇上天使》在商業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被《ELLE》雜誌譽為“現代史詩”,很快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這本書最早的醞釀可以追溯到1984年尼克·凱夫出版的《山茱萸樹》和《壞種子》。該書由模糊不清的肖像和啟示性的文字組成,在形式上清晰地反映了《聖經》對尼克·凱夫藝術主題的深刻影響。這部小說描述了壹個白癡罪犯被壹個私刑瘋子追趕的故事。
當尼克·凱夫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多次給他讀杜·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前者反叛世俗,探索人性,後者無疑給年輕的尼克·凱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認為,這兩本書和《聖經》從根本上決定了尼克·凱夫作為藝術家的藝術主題和探索方向。
尼克·凱夫和壞種子在1996年發行了專輯《謀殺歌謠》。在這期間的壹次采訪中,尼克·凱夫表達了他對兇手的同情。他告訴記者,每個兇手背後都有壹個故事,我們應該多想想他們。每個殺人犯都是折翼的天使。是誰折斷了他們的翅膀,讓他們去殺人?在記者面前,尼克·凱夫沒有發表任何關於“謀殺”的諂媚的人道主義聲明,而是在更高的層次上質疑整個世界的現有秩序。這充分體現了壹個藝術家應有的冷靜、探索和更高層次的人文關懷。在之後不久的另壹次對話中,面對壹個玩笑式的問題——如果妳和耶穌在壹起壹天,妳會做什麽——他說,我會和他好好談壹談,然後壹起做個記錄。經過漫長的探索,他跨越了“謀殺——基督”的主題,完成了“個人是個人的上帝”這壹命題的自我論證。終於,他獲得了內心的平靜,開始更加從容地在藝術領域漫遊和探索。
在《洛麗塔》中,作者通過在懲罰前說話給出了自己沒有答案的答案,而在《罪與罰》中,作者通過再次皈依“上帝博愛”結束了反叛。對於尼克·凱夫來說,1996的殺人歌謠暫時可以算是他的答案。也許這種比較並不恰當。畢竟尼克·凱夫在探索和探索的深度上比不上這兩位大師,但在大眾文化上,尼克·凱夫卻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這也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尼克·凱夫和《壞種子》音樂風格的變化反映了尼克·凱夫內心和思想的變化。《老友記》在生日會後的音樂逐漸變成了壹種獨特的混合了哥特、布魯斯、民謠、歌劇和藝術搖滾的黑暗音樂。音樂上,從生日會上的怒吼變成了音樂豐富的中音演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尼克·凱夫和壞種子的音樂變得更加黑暗和旋律優美。其樂壇所折射出的陰郁、黑暗、安詳的氛圍,深深觸動了無數因敏感而心碎的少年的神經,也影響了無數的樂隊。這是壹個結合了天堂和地獄的神秘地區,也是尼克·凱夫神奇而神秘的內心景觀的生動展示。
是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