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詩詞歌賦沒有不押韻的。但古人學“韻”費力費時,遠沒有現在這麽容易。在古代,解釋什麽是“韻”並不容易。現在有了通用的漢語拼音字母,連小學生都能學得滾瓜爛熟,便於講解和掌握押韻。
漢語拼音有聲母和韻母。壹個漢字用音標拼在壹起,壹般有聲母和韻母,聲母在前,韻母在後。
比如李白的詩《早送白帝城》:
白蒂·蔡·雲劍(介於首字母J和韻母ian之間)
江陵千裏,壹日還(還有,聲母h加韻母uan)
兩岸猿止不住哭(活,首字母zh加元音U)
獨木舟已經過了萬重山(mountain,首字母sh,元音an)。
這四首詩的最後壹個詞的元音字母順序是ian,uan,u,an。第壹句,第二句,第四句的元音是壹樣的,第三句不壹樣。詩歌中所謂的“韻”,大致等於拼音字母中元音的發音。元音相同的單詞就是押韻相同的單詞。把同韻的字放在壹定的位置上,就是“韻”。叫“韻”。李白這首詩第壹、二、四句的韻是安,所以押韻。第三句押韻不壹樣,所以第三句不押韻。絕句規定第三句不能押韻,所以這首詩的押韻完全合格。
古詩或近體詩的押韻規則壹般是隔句押韻,即隔句必須有相同的元音,即每壹個雙韻。無論多少句,每壹個雙韻。至於第壹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同時,押韻和絕句必須押韻到底,中間不能變韻;長古體允許中間變韻。比如古體只要幾十韻或者壹百韻,中間不變韻,這首詩就很難寫。韻和絕句只能用四韻或二韻來變。
韻,有寬韻和不窄韻。所謂“寬韻”,就是同壹個元音有很多個字,可以有更大範圍的選擇;所謂“窄韻”,就是元音相同的詞很少,格律詩也很少用。
押韻有時候是可以改的。在格律詩中,特別是在編排上,為了準確表達意思,確實很難找到壹個合適的同韻詞,所以允許賭“鄰韻”。所謂“鄰韻”,就是用有鄰韻的詞。這是壹個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