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中有曹全碑的符,符邊上的圓點是壹條橫線。整個字體看起來很方,寫的時候要保持。隸書的字體看起來寬而平,橫長豎短。隸書的橫體有兩種:短橫體和長橫體。短橫式始於筆,止於平,橫式護尾,略似篆書。隸書確實是由篆書發展而來,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篆書看起來比較挺拔,但寫起來很復雜,還保留著古代象形文字的特點。曹全碑全稱漢和陽造曹全碑,是東漢時期的壹部重要碑文,也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碑高約1.7米,寬0.86米,非常堅硬。曹全碑的風格非常典雅,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隸書簡介: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其名稱起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壹次偉大變革,它將中國的書法藝術帶入了壹個新的境界,是漢字發展史上的壹個轉折點,為楷書奠定了基礎。隸書扁平、工整、精致。
到了東漢時期,撇、按、指等畫法被美化為向上挑釁,有不同程度的嚴厲和書法的藝術美。風格也趨於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相傳,隸書是秦末程邈在獄中編的,將繁體字簡化,字體修圓為方,筆畫改為直體。將“連筆”改為“斷筆”,由線改為筆畫,書寫更方便。
“李奔”不是犯人,而是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所以在古代,隸書被稱為“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