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竹簡還珍珠是壹個成語,來源於戰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左上》。指的是買壹個裝滿珍珠的木盒,還回去;比喻選擇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好。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和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出處:有的楚人把自己的珍珠賣給鄭,是木蘭的櫃子,用肉桂裝飾,用玉串珠,用玫瑰裝飾,用玉裝飾。鄭國人買下了首飾盒,並歸還了珍珠。這個可以說是暢銷品,但不是好珍珠。這個世界上的談話都是爭論的話,人們讀了就忘了用。後人由此提煉出“買贈還珠”這個成語。
這則成語的寓意:鄭人只看到精美的木箱,而放棄了珍貴的珠寶。可見,做事情壹定要界定清楚,不能像買禮物還珍珠的人壹樣,只關註事物的表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
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分清輕重緩急,才能做出恰當的選擇。成語原意指把買來裝珍珠的木盒放回原處;比喻選擇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好。
成語辨析
幾乎所有的字典都包含了買禮物、還珍珠,它們的定義也基本壹致。辭源解釋為不當去除;辭海解釋為舍本逐末,選擇不當等等。以商務印書館的《漢語大詞典釋義》為例。
《韓非子》記載,壹個楚人把珍珠裝在木箱裏,到鄭國去賣。壹個阿正人認為這個盒子很漂亮,所以他買下了這個木盒,並將珍珠退還給了賣家。比喻選擇不當,抓住次要,失去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