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語和典故
戰國時有壹個叫容_的人,被燕國封為列文,任命他為統帥,率軍攻打趙(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容很會打架。趙王得到消息後,非常害怕,馬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中國的宰相趙勝想出了壹個主意,說:“田單是齊國有名的士兵,他勇敢,足智多謀。我國割了三座城,給了齊國。以此為條件,請田單助我們引趙軍出戰,必獲全勝。”
但是將軍趙奢不同意。他說:“我們在趙不是有壹個將軍帶兵嗎?在開戰之前,我們必須先斬齊三城,那怎麽做呢?我對燕軍的情況很熟悉,為什麽不派我領兵抵抗?”
趙奢進壹步分析說:“第壹,即使田單願意指揮趙軍,我國也不可能取勝,也有可能戰無不勝。那就是白請他;第二,如果田單確實有能力,他也不壹定願意為我們國家做貢獻,因為如果我們國家變強了,對他們稱霸國家不是很不利嗎?所以他不可能為了我們國家的利益而嚴肅處理燕軍。”
接著,趙奢說:“如果田單來了,壹定會把我們趙的部隊拖上戰場,那就‘曠日持久’了,浪費時間。這種長時間的拖延,會在幾年內消耗我們的人力、財力、物力。後果不堪設想!”然而,趙浩棋和宰相趙勝不聽趙奢的建議,仍然割讓三城,並聘請齊國的田單為趙國的統帥。結果不出所料,趙投入了壹場得不償失的消耗戰,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只攻占了燕國的壹個小城,卻沒有取得理想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