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佛教中的「功德」是什麽意思?

佛教中的「功德」是什麽意思?

值得壹本佛教詞典

梵文槍!答.它被音譯為恐懼、渴望和乞求。意思是功能性福特。也被稱為做好事的回報。在《景德鎮鄧川》第三卷中,梁武帝問菩提達摩(5月219日):‘我即位了,不能建廟,不能寫經,不能教僧。“我有什麽優點,”老師說:‘沒有功德。’這只是人有小果的原因,雖然不是真的。所謂真功德,就是清凈智慧,妙圓,空體,不求世情。《前世論筆記》也詳細討論了虛偽和真實這兩個優點。大乘義章卷九(四四四六九):‘講功德,功德指功用,善有充實福利之功,故稱功德;這個功德就是他做好事的德行,叫做功德。“《聖號藏寶洞》第壹卷(三十七大第十壹中):‘作惡者,謂之功德,善者謂之德。有德者亦得之;修行功德所得,因此稱為功德。“功德的深度和廣度比作大海,稱之為功德海(凡·岡恩!壹個-sa^gara),作為寶物有價值的,叫功德寶(範槍!A -ratna),還有功德倉、功德居、功德莊嚴、Kutokuhayashi等許多其他名稱。[維馬拉依第壹卷(慧遠),《王人般若經》第壹卷(吉藏)](見‘利益’2809)。

《丁佛教功德辭典》

(術語)功勛者福利的功能。這個作用就是善行之德,所以稱之為德。另外,德也是掙來的,功德也是掙來的,所以叫功德。大乘義第九章曰:‘言功德,功德謂之功,善有富福利之功,故謂之功。這個功德就是他做好事的德行,叫做功德。天臺王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勝典洞》上說:‘邪盡正,善滿德。有德者亦得之,修功德得之,故名功德。"

“功德”是陳佛教中的壹個常用詞匯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良。拜佛念經布施供養他人也叫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