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神秘海域的遺跡年代?

神秘海域的遺跡年代?

日本和與那國島的遺跡。

日本和被稱為“自然之城”的長野島

半個世紀前,在日本琉球群島的與那國島南端,潛水員發現了人造建築的遺跡,包括覆蓋著珊瑚的方形結構,巨大的角狀平臺,以及街道、樓梯和拱門等建築。

這可以說是壹座像祭壇壹樣的古城遺跡。其範圍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140米,最高點約26米。

日本琉球群島和與那國島海洋紀念碑在與那國島海洋紀念碑中有壹個平坦的直角樓梯建築和壹個帶樓梯的巨大平臺。

1986年,當地潛水員將這座水下城市命名為“海洋紀念碑潛水觀光區”,經報道後引起世人關註。

後來,琉球大學成立了“水下考古調查隊”,開始了為期8年的調查,範圍包括從石歡島東南到東西海岸的海底,各種石頭建築、柱子、人頭雕像、拱門、石器和幾何形海龜雕塑相繼被發現。

此外,還發現了“+”和“V”形的線刻文字,它們是用壹塊直徑76厘米的牛形石頭雕刻而成的。

往下看,廢墟周圍是街道和農田。最大的壹座長100米,高25米,由巨大的巖石建成。

根據琉球大學“水下考古調查隊”用計算機合成繪制的三維地圖,這壹遺跡可能是古代文明居民聚集朝拜的神廟。

廟的北面有兩個半圓形的柱洞,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儀式前的沐浴場所,而廟的東面有壹個拱形大門,大門附近有兩塊重疊的巨石,上面有長方形的人工雕刻的洞,這應該是加工過的城堡的基石。

巨石廢墟的三維地圖

此外,在與那國島東南海岸著名的“李紳巖”底部還發現了壹尊幾米高的人頭雕像,五官和臉型清晰。

後來,在附近的“石碑巖”巨石上,發現了壹些難以理解的類似文字的雕刻痕跡。

在與那國島海底幾米高、十幾米長的頭部雕像“石碑巖”上發現了類似文字的不明雕刻痕跡。

琉球大學地質地球科學系木村

Masaaki教授)在1999年9月的壹次采訪中表示,通過目測可以清楚地識別出這些遺骸是人工工作的結合。

各種證據表明,遺跡確實是人為的,包括周圍街道的分布,以及帶有直角臺階的平縫。石頭上的圓孔與石柱插入後留下的痕跡非常相似。

人工制品和象形文字的發現證明了長野島南部的海洋紀念碑確實是人類文明的遺址。

波士頓大學休(羅伯特)

Schoch)教授在潛水視察廢墟後表示,這壹系列由壹米高的石頭組成的巨大臺階應該是壹座階梯式金字塔。

雖然可以假設這樣的結構可以通過石頭破碎後水的自然腐蝕產生,但是他從來沒有發現任何工藝可以產生如此尖銳的階梯狀斷面。

倫敦大學的考古學家吉姆·摩爾

Mower)說,如果這個遺址真的是人造的,建造者至少和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河的古文明壹樣文明。

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Teruaki

石井)助理教授指出,這片海域所在的陸地露出地面的時間至少是壹萬年前的最後壹次冰期。

按照現代科學的理解,幾千年前的人類還處於原始人追逐野獸的石器時代,根本沒有能力建造這樣的建築。

有人認為這很可能是壹個未知的人類文明留下的證據。

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有繁榮發達的古代文明嗎?海洋紀念碑是特例嗎?

令人難以置信的海底金字塔

還有那個島的海底金字塔

除了與那國島南部,與那國島最西端的西崎海域也有重要發現。

1990年,潛水員在西崎海底發現了壹座由巖石堆積而成的巨大金字塔。

這座金字塔形的建築寬183米,高27米?四三米,由長方形巨石組成,總共有五層。

在大金字塔附近還發現了幾個小石墩,形狀與大金字塔相似。它們是由石板制成的袖珍金字塔,寬約十米,高兩米。

參與研究的琉球大學地質學家判斷,該建築是人工產物,不是自然產物,否則上面應該聚集了腐蝕的碎片,但根本沒有發現這種石頭碎片。

此外,金字塔周圍還有類似街道的廢墟,也說明這不是大自然產生的。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家在潛水調查後也表示,這壹系列由壹米高的石頭組成的巨大臺階,應該是壹座階梯式金字塔。

雖然可以假設這樣的結構可以通過石頭破碎後水的自然腐蝕產生,但是他從來沒有發現任何工藝可以產生如此尖銳的階梯狀斷面。

倫敦大學的考古學家說,這些建築者至少與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河的古代文明壹樣文明。

據東京大學地質學教授推測,這片海域所在的陸地露出地面的時間至少是壹萬年前的最後壹次冰河時期。

按照現代科學的理解,幾千年前的人類還處於原始人追逐野獸的石器時代,根本不可能建造這種金字塔形狀的建築。

有人認為這很可能是壹個未知的人類文明留下的證據。

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有繁榮發達的古代文明嗎?海洋紀念碑是特例嗎?

臺灣澎湖虎井和東極嶼海底的神秘古城墻

從海底延伸出來的古城墻。

根據臺灣省古籍《澎湖縣誌》中的描述,從虎井的高度可以看到海底有壹道連續的墻,當時學者稱之為“虎井清苑”。

1982年,我國資深潛水員謝新喜在澎湖發現了胡靜古城的正確位置,引起了考古學家的關註。

這個古老的城墻遺址是十字形的,由北箭頭測量為90度,這是壹個不偏不倚的南北,東西走向。

主體由玄武巖構成,表面覆蓋著海藻。東西向總長約160m,南北向總長約180m。城墻厚度約為上端1.5m,下端2.5m。有些地方被侵蝕得凹凸不平,但用來建造城墻的石塊的接縫卻極其平整。

北面還有壹個圓盤形結構,外壁直徑約20米,內壁約15米。

有學者認為,古城墻不過是桶板和虎井的特殊柱狀玄武巖節理地形,延伸入海,形成沈城假象。

但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如果天然巖石的形狀像城墻,應該都是連續的,如果是人造的,就會有中斷;另外,如果城墻又直又長,人為的可能性極高。

根據研究結果,堆積成沈城城墻的玄武巖,大小、垂直角度、石塊間填充物都是壹樣的。另外,城墻的槽口呈十字形,接合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築的標準。

因《上帝的指紋》壹書而聞名於世的英國作家格雷厄姆

Hancock),2001年8月與中日人員潛水勘探後,凱夫人解釋說,海下古城墻的石頭堆積方式明顯不同於玄武巖的天然節理,應該是人工堆積。

他指出“胡靜古城墻的朝向正好是東西南北,表現出人造建築註重朝向的特點”;此外,用於建造城墻的大石頭表面非常光滑,接縫處的光滑程度“足以壹刀插入”,因此他認為城墻可以由人工工事而非自然力形成。

漢卡克還說,今天人類文明史上有壹個既定的主流模型,但這個主流模型無法解釋為什麽這些考古發現會繼續大量出現。為什麽* * *會有“史前文明”的影子?其實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現代史無法告訴我們的,而這些失落的線索很可能就像古沈城澎湖虎井壹樣被埋沒在海底,這就是文明興衰的秘密。

除了老虎井未知的人類文明遺跡,2002年中國水下考古學會(時任籌備會)召集人謝新喜宣布,他和十余名攝影、歷史、文化方面的專業人士,在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系副教授田的協助下,借助水下聲納掃描,在東極嶼島西北發現了壹座百米長的古石墻。

這座古老的石墻平均高度為1米,寬50厘米,呈東西走向。

聲納掃描數據顯示,這裏有四五堵壹模壹樣的石墻,墻上的小凹洞裏還夾雜著鵝卵石。

謝新喜指出,從墻的形狀和周圍海底分析,應該是人造石墻。

在印度海岸發現近萬年歷史的古城遺址

2001年,印度國家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壹名海洋學家在印度西部海岸的坎貝灣。

Cambay)在水下120英尺處意外發現了兩座古城遺址,科學家認為古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可能被大大改寫。

這兩個地點位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海岸40公裏處。從他們的地質結構推斷,這座古城是壹個9公裏範圍內的大型定居點,包括壹個防禦掩體和壹個現代奧林匹克遊泳池大小的公共浴室。

經過對出土的陶器碎片、木雕、骨頭和骨架的初步檢驗,估計其中兩件的年代為公元前7500年。

此外,該遺址還出土了類似的建築材料。

在出土的古物中,有壹塊覆蓋著銘文的大石板,學者們正在研究它的銘文是否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書寫形式。

壹些專家認為,這壹發現為文明史需要大幅度修改提供了確鑿的證據。研究古文明十余年的漢卡克到現場實地考察。他說,從聲納掃描顯示的古城地基來看,其建築可能有三層樓高,城墻長達400英尺,具有很高的幾何特征。

英國杜蘭大學的壹名考古學家表示,如果印第安人的新發現是真的,那麽過去的文明和歷史理論需要全面檢討。

巴哈馬海洋紀念碑

1958年,美國動物學家j·曼森·瓦倫丁(J. Manson Valentine)博士在大西洋巴哈馬群島的海底進行了壹次觀察研究,意外地在群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壹些奇怪的建築。

這些建築有著特殊的幾何圖形,有些是綿延數英裏的直線。

1968年,範倫坦博士在巴哈馬北比米尼群島附近海域發現了壹個巨大的T型石墻,長450米,有兩個與主墻成直角的分支,石墻由每個超過1立方米的巨大石塊組成。

後來,人們發現了更復雜的平臺、道路和類似橋墩的建築結構,以及壹座雙翼棧橋。整個建築場地呈類似港口的分布。

古巴水域發現古城遺址

據英國廣播公司2001年12月7日報道,加拿大ADC探測公司在古巴西海岸工作時,在650米深處發現了壹處可能被海水淹沒了數千年的古城遺址。

勘探者於2000年首次發現了這座水下城市。

當時他們用的掃描設備掃描出壹些對稱排列的石頭結構,很像壹個城市的規劃。

7月,研究人員帶著可以拍照的先進水下探測設備回到了這個地點。

水下攝影獲得的圖像證實,這片海域確實存在壹個巨大的光滑石群。

從外觀上看,這些石頭頭是切割花崗巖,呈金字塔和環形。

著名的古巴地理學家曼努埃爾

伊圖爾德)後來加入了這個項目,並在哈瓦那的壹次國際會議上展示了他的發現。

雖然他沒有提到正在消失的城市和古文明,但他說“那些建築是無法解釋的”,“我們必須時刻準備接受壹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壹些不在現有框架內的東西,或者壹些現有知識無法告訴我們的東西。

這是本次調查的另壹個挑戰。

百慕大海域

百慕大海域的特殊發現

此外,歐洲科學家在探索著名的百慕大三角洲海底時,還發現在百慕大海底矗立著壹座不知名的巨型金字塔,邊長300米,高200米。

塔上有兩個明顯是人工建造的巨大洞穴,海水從這兩個巨大的洞穴中快速流過,形成壹個巨大的漩渦,使得周圍的水域波濤洶湧,海面霧氣彌漫。

計算這座海底金字塔的建造時間相當困難,但已知這壹地區的陸地至少在數萬年前沈入海底。

赫拉克利翁和東坎諾帕斯的古埃及城市。

被稱為“淤泥之城”的古埃及城市赫拉克利翁和東坎諾帕斯。

在埃及北海岸的尼羅河入海口,曾經有兩座舉世聞名的古城,以繁榮、富裕、規模聞名於世。

它們是赫拉克裏翁古城和東坎諾帕斯古城。

今天,他們都淹沒在大海裏。

約公元前500年,赫拉克裏翁和東坎諾帕斯曾是埃及繁榮的貿易中心,是希臘船只沿尼羅河進入埃及的重要咽喉要道。

此外,它們也是重要的宗教中心,這裏的寺廟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前往朝聖。

然而,直到最近,我們所知道的都來自壹些古代的文字記錄。

根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公元前5世紀寫的壹本書,這兩個城市似乎是愛琴海中的兩個島嶼。

根據這些線索,法國考古學家弗蘭克·高迪奧開始在尼羅河三角洲以西幾公裏的阿布-齊爾灣進行搜尋。

然而,直到2000年前,他仍然在阿布吉爾灣壹無所獲。

2000年,高雕聲稱他在7米深的海水中發現了兩處遺址,包括斷壁殘垣、倒塌的廟宇、欄桿和雕塑。

第壹個站點位於距離當前海岸線約1處。

六公裏外。

在隨後的發掘中,高雕考古隊還發現了公元前600年的硬幣、護身符和珠寶。

考古學家從石板上的文字得知這個城市的名字是赫拉克裏恩。

石碑上刻著當時的稅法,最後壹個簽名者是內克塔尼布壹世。

內克塔尼布壹世是公元前380年至362年埃及的統治者。

考古隊還確認了兩座神廟,分別供奉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和埃及主神阿門。

就在赫拉克勒斯神廟的北面,潛水員還發現了許多青銅器。

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青銅器可能主要用於祭祀。

第二個遺址是在幾公裏外發現的,考古學家認定它是東坎諾帕斯古城遺址。

這兩座古城由運河、灌溉渠和壹條不復存在的尼羅河支流相連。

兩座城市都建在河堤邊的泥濘地上,沒有任何固定支撐和樁基。

每當尼羅河泛濫,地基就會不斷下沈,洪水會逐漸淹沒古城。

牙買加皇家港口

被稱為“海盜之都”的牙買加皇家港口。

17世紀,牙買加皇家港口是加勒比海地區的重要城市之壹,也因海盜和* * *,聲名狼藉。

皇家港曾被認為是“地球上最邪惡的城市”。

如今,這座邪惡的城市已經被大海吞噬。

皇家港口位於牙買加金斯敦灣入口處,高峰期人口65438+10萬。

當地的財富主要來自盜版。

海盜船和武裝民船經常在海上劫持從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返回歐洲的船只。

這座城市的消失不是因為道德淪喪,而是因為它建在沙洲上,當時海拔不到1米。

1692年,壹場巨大的地震摧毀了這座城市。

城市的三分之二沈入海灣,地震造成大約2000人死亡。

據德州A & amp;;M大學的考古學家唐尼·漢密爾頓(Donnie Hamilton)說,“建在堅實基礎上的建築在海裏仍然完好無損。”

數百年來,考古學家壹直對這座水下城市充滿好奇,希望找到海盜的傳奇故事。

也許最戲劇性的發現來自20世紀60年代的壹次探險,當時考古學家發現了壹塊懷表。

懷表的指針準確地固定在165438+淩晨0點43分,這是大地震發生的時刻。

以色列亞特公園Jung Su Yam古村

被稱為“農業生產革命遺址”的Yate Park Jung Su的Yam古村落。

在以色列海法附近的地中海,離海岸大約壹公裏的地方,壹個古老的村莊在那裏沈沒。

這個古老的村莊如今在水下完好無損,大量象鼻蟲躲藏在村莊的糧倉裏,人類的骨骼安詳地躺在他們的墳墓裏,壹個神秘的石圈依然矗立在那裏,就像剛剛豎立起來的時候壹樣。

這個水下村莊是亞特公園Jung Su Yam的古老村莊。

Yate Park Jung Su的Yam古村落約存在於公元前7000年,占地約4萬平方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下沈聚落。

那裏沒有規劃良好的街道,所以考古學家將其定位為村莊,而不是城鎮。

然而,在這個古老的村莊裏,人們住在鋪有地板、庭院、壁爐和儲藏設施的大型石頭房子裏。

這個水下村莊被淹沒了9000年,直到1984年被以色列海洋考古學家Ehud Galilee首次發現。

從1984開始,加利利每年冬天都會潛入水中巡視這個村莊。

通過這個村莊,人們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加利利解釋說,“從這個村莊的廢墟上,當時的人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

從動物骨骼來看,雅特公園Jung Su的Yam村民不僅捕獵野生動物,還飼養綿羊、山羊、豬、狗和牛等家畜。

在農業方面,他們也將種植小麥、大麥、扁豆和亞麻。

在捕魚方面,他們已經學會了使用魚鉤,從魚骨的分析來看,他們也儲存魚並進行交易。

他們不僅用魚鉤捕魚,還潛入水中捕魚。

因此,考古學家在分析了壹些墳墓中的男性骨骼後發現,這些男性村民的耳朵因長時間在冷水中潛水而受損。

在村子裏,最奇怪的是由七塊重達600多公斤的巨石組成的圓圈。

加利利認為“這個石圈有點類似於英國的巨石陣,但規模較小。”在圓圈的中間,有壹個淡水噴泉。

附近壹些石板上有杯狀痕跡。

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奇怪的石圈可能是用於找水儀式的。

加利利認為,在最後壹次冰河時代結束後,海平面繼續上升。

Yate Park Jung Su的Yam村最終被海水侵蝕淹沒,村民被迫放棄家園。

亞特蘭蒂斯古城

亞特蘭蒂斯古城,被稱為“傳奇之城”

亞特蘭蒂斯古城的壹切都來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公元前360年,柏拉圖在壹本書裏生動地描述了亞特蘭蒂斯古城的細節。

根據柏拉圖的描述,亞特蘭蒂斯是壹個島國,大約存在於9000年前,其面積比比利比加和小亞細亞加起來還要大,與赫拉克利烏斯之柱遙遙相對。

另外,亞特蘭蒂斯是壹個海洋強國,人口眾多,文明高度發達。

然而,這個國家逐漸變得貪婪和腐敗。

它的軍隊曾經征服過埃及和北非,但後來被古希臘人打敗在雅典城下。

然後島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壹夜之間整個島國沈入大海。

亞特蘭蒂斯古城的沈沒地點至今未被發現。

因此也引起了很多神話的推測和相關的考古研究,但這些推測和研究大多是基於柏拉圖的著作。

德國物理學家雷納·庫內(Reina Kune)認為,亞特蘭蒂斯古城應該位於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某個地區,後來在公元前800年至500年間被壹場洪水摧毀。

通過衛星圖片,我們可以看到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沼澤中有兩條長方形結構的痕跡。

Kune認為這些是亞特蘭蒂斯古城的壹些神廟遺跡。

瑞典地理學家Ellinson認為只有愛爾蘭符合柏拉圖的描述。

2009年2月,有媒體報道稱,網民利用谷歌地球服務找到了“失落之城亞特蘭蒂斯”的實際位置,即位於距離非洲海岸960公裏的大西洋海底。

不過,谷歌發言人後來出面辟謠。

谷歌發言人表示,這種說法沒有事實根據。網友在谷歌地球上看到的疑似水下城市遺址的網格線,不過是海底數據采集船在數據處理時劃過的聲吶線。

至此,“亞特蘭蒂斯出現在谷歌地球上”的傳言被打破。

但是,也讓人對這座傳奇的城市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和聯想。

希臘帕夫洛佩特裏

希臘的帕夫洛佩特裏,被稱為“荷馬港口”

當年,當特洛伊戰爭或《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的勇士們踏上征途時,他們很可能是從帕夫洛佩特裏港出發的。

希臘帕夫洛佩特裏應該是已知最早下沈的城市。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海洋地質學家尼古拉斯·弗萊明(Nicholas Fleming)於1967年潛入該海域,發現了這座古城遺址。

弗萊明認為,“帕夫洛佩特裏最適合作為中轉站。”

帕夫洛佩特裏曾經是青銅時代最繁忙的港口之壹,但現在它已經沈沒在希臘最南端的壹個海灣裏,遺址在水面下4米。

1968年,弗萊明在學生和卷尺的幫助下,對帕夫洛皮耶裏遺址進行了勘察和研究。

他發現廢墟中散落著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碎陶。

然而,他沒有在遺址上發現任何碼頭或港口的痕跡。

30多年後,人們對帕夫洛·佩特利了解不多。

直到2009年夏天,來自諾丁漢大學的考古學家喬恩·亨德森(Jon Henderson)和希臘考古學家伊利亞斯·斯彭德裏斯(ilias Spendriss)利用激光定位技術和聲納掃描技術對該遺址進行了詳細的勘探。

他們發現帕夫洛佩特裏遺址比弗萊明在1968年發現的要大得多。

此外,他們還發現了兩個巨大的石頭墓碑、壹個大禮堂和壹些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的陶器。

亨德森認為,“所有這些都證明帕夫洛皮耶裏比以前認為的更重要。

它可能是古希臘拉戈尼亞王國的主要城市之壹,可能有許多王室成員居住在這裏。考古學家還認為,它可能與荷馬史詩中的許多冒險故事也有重要聯系。

弗萊明說,“這很可能是勇士們在特洛伊戰爭中出發的港口。至少應該是荷馬時代的重要港口城市。”

此外,弗萊明還對這壹帶的海岸線進行了仔細的研究,試圖找出巴夫洛皮耶裏城沈入海底的原因。

他認為最可能的解釋是地質構造運動。

這座城市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被廢棄,但它是由壹系列小地震還是壹場災難性事件造成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英格蘭丹威奇

英格蘭丹威奇,被稱為“海底教堂”

中世紀時,丹威奇曾是東安格利亞的首府,也是當時英格蘭十大城市之壹。

丹威奇曾是壹個繁榮的漁港城市。

然而,從建立之初,丹威奇就註定要被海水淹沒。

丹威奇市建在軟水巖石地基上,很容易被當地巨大的海浪侵蝕。

1286年,丹威奇城遭受了第壹次巨大的打擊。

漲潮和巨浪席卷了該市400多家商店和房屋。

此後,丹威奇市被海水慢慢摧毀,沈入海底。

這座城市裏有16座巨大石頭砌成的教堂,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消失,直到最後壹座教堂——萬聖堂在1919年沈沒。

因為當地潛水條件非常危險,50多年來沒有人過問這座曾經繁華的城市。

直到1971,考古學家斯圖亞特·培根才最終找到了萬聖教堂塔。

如今,這座城市的壹些遺跡甚至被海水沖走了。

然而,在當地的海底留下了許多由巨石制成的教堂。

去年,培根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地理學家大衛-

塞爾利用聲納技術在海底發現了另外兩座教堂,分別沈沒於15世紀和17世紀。

2009年6月,當地潛水員從聖彼得教堂收集了壹些石頭,並將其制作成教堂石雕。

今年7月,英國威塞克斯考古中心利用聲納技術在海底淤泥中發現了另壹座教堂。

塞爾計劃明年繼續使用聲納設備在附近海域尋找更多的海底教堂。

起初,繁華的丹威奇市已經退化為內陸的壹個小村莊。

對於那些沈入海底,永不見天日的中世紀教堂來說,“諸聖”教堂的塔樓就是他們的海底墓碑。

傳說中的姆大陸文明

19世紀末,英國上校詹姆斯

在丘奇沃德駐印度期間,在壹個非常特殊的機會下,壹個古老印度教寺廟的住持得到了壹個極其難以理解的納卡銘文。最後,在壹位印度僧人的指導下,上校竭盡全力讀完了壹部偉大的古代文明的興衰史。

1926年,上校出版了關於姆大陸文明的《失落的大陸》壹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姆大陸”的傳奇故事。

據碑文記載,穆大陸的位置位於現在的太平洋。人類曾經在姆大陸上發展了偉大而繁榮的文明,創造了高度的文學、藝術、工藝、制造等文化。

當時居民的建築技術水平很高,能夠建造大型建築、金字塔、石碑、城堡和道路。

據說,姆大陸的都城和城市都鋪著整齊的石板路和運河,城市的城墻上裝飾著閃閃發光的金飾,每個人都過著奢華的生活。

姆大陸的居民在航海技術上也非常熟練,他們走遍了大洋,甚至發展出強大的殖民帝國。當時,穆大陸被稱為“世界文化屋脊”。

然而,繁榮的姆大陸在壹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中消失在水面下。

可怕的悲劇首先來自猛烈的火山爆發,引發了強烈的地震和猛烈的海嘯,並不斷導致新的火山爆發。

終於,在巖漿噴湧、地動山搖的地震下,地面像海浪壹樣跳躍,天空被火柱冒出的濃煙籠罩。地球上的壹切都像倒塌的積木壹樣倒了下來,火山熔巖和覆蓋地球的海嘯從其中穿過。瞬間,姆大陸完全消失在太平洋之下。

雖然穆大陸的故事可以算是壹個傳說,但如果我們願意換個角度思考,可以發現人類文明毀滅後重新發展的可能性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