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世紀,來自歐洲的耶穌會傳教士帶著向這個偉大的東方國家傳播天主教的使命,踏上了中國明朝的土地。古羅馬使用的古典拉丁語在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演變為“教會拉丁語”,壹直沿用至今。
當時在歐洲,尤其是歐洲學術界,拉丁語也是與不同國家和文化交流的通用語言。利瑪竇和他的同事法國耶穌會士格尼格發明了世界上第壹套以拉丁字母作為漢字音標的拼音體系,並將這套拼音記錄在《西文奇跡與西方儒學信息》中。
擴展數據
古代人名拉丁譯名在中國的傳播:
1.在所有的歐洲語言中,孔子的名字都來自拉丁詞“conucius”,但在壹些語言中拼寫保持不變,如英語和法語。
2.在其他語言中,根據這些詞的拼寫和發音規則做了壹些改變,如德語中的Konfuzius,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的Confucio,瑞典語中的Konfucius和波蘭語中的Konfucjusz。
3.事實上,在明清時期,歐洲的耶穌會傳教士不僅將孔子的名字拉丁化,還將中國歷史上其他壹些重要人物的名字拉丁化,如孟子的拉丁化名字“孟子”,明朝天啟皇帝的拉丁名“Thienkius”,崇禎皇帝的“Zungchinius”。